生物醫藥業從“新”出發産銷全球

荀彧聊國際 2023-05-11 00:27:06

作者:周嶽翔

新加坡立志成爲亞洲的生物醫學中心,憑借穩定的營商環境、優秀的人才資源及完善的基礎設施,吸引了全球不少頂尖制藥公司在本地設立生産基地。

作爲彈丸小國,新加坡彙集80多家制藥和醫療器械制造廠,雇傭2萬4000名員工。過去20多年來,新加坡生物制藥業的産值增逾兩倍。去年,總值190億新元(988億元人民幣)的産品在新加坡制造再銷往全球。

美國生物科技公司安進(Amgen)以服務患者爲使命,當集團考慮在亞洲拓展生産制造時,新加坡脫穎而出成爲區域首個生産基地。

美國生物科技公司安進在新加坡生産基地推行數碼化轉型,采納遠程呈現機器人來提升生産力。(謝智揚攝)

從2014年開始,安進先後在大士生物醫藥園(Tuas Biomedical Park)興建兩間工廠,在新加坡生産基地至今已注資超過4億美元(5億3500萬新元),專門生産原料藥,用于開發和制造多種臨床及商業生物制劑和合成藥物成分,爲心血管、骨骼健康、腫瘤和神經科學等疾病領域做出貢獻。

位于新加坡西部、占地280公頃的大士生物醫藥園是新加坡生物醫藥制造重鎮,通過提供高標准的基礎設施、人才和第三方服務,吸引全球不少頂尖生物制藥企業落戶。除了安進,進駐園區包括葛蘭素史克(GSK)、輝瑞(Pfizer)、賽諾菲(Sanofi)、默克(MSD)、諾華(Novartis)、羅氏制藥(Roche)和艾伯維(AbbVie)等。

安進新加坡制造副總裁托雷斯(Wallace I. Torres)接受《聯合早報》訪問時指出,本地人才高素質和優良教育水平讓他留下深刻印象,新加坡經濟發展局(EDB)和新加坡科技研究局(A*STAR)等機構致力于培養合適人才庫以拓展生物醫藥科技這知識密集型行業。

過去九年安進在新加坡聘雇員工已提升至超過350人。圖爲安進新加坡制造副總裁托雷斯。(謝智揚攝)

過去九年來,安進在本地聘雇員工已從70人提升至目前超過350人。

除了強大的基礎設施及高技能人才庫,托雷斯說:“新加坡經濟和政治非常穩定,營商環境極其透明,注重知識産權保護,十分有利于創新。”

重點發展生物醫藥業

新加坡制造業過去數十年來在價值鏈上持續力爭上遊,已從傳統的勞動密集型,轉向以研發和知識爲基礎的高增值領域,生物醫藥業更是重點發展行業之一。

早在2000年,新加坡政府就開始推行爲期15年的生物醫學科學計劃(BMS),將生物醫藥産業列爲四大支柱産業之一,並持續推出階段計劃,賦能生物醫藥産業的發展。

除了在2015年設立醫療診斷發展中心(Diagnostics Development Hub,簡稱DxD Hub)以協助本地醫療診斷領域更快研發産品及推出市場,新加坡政府于2019年把科研局旗下的醫藥研發和開發部門集中整合,設立了實驗藥物發展中心(Experimental Drug Development Centre)。

與此同時,新加坡政府在2021年初制定了制造業2030願景,總體目標是要在10年內,把制造業增值提高50%,將新加坡打造爲先進制造業的全球業務、創新和人才中心,生物醫藥業被視爲新加坡制造業實現2030年願景的關鍵之一。

去年,醫藥制造業占新加坡生産總值約190億元,是新加坡經濟增長的重要推動力。

安進在新加坡打造新一代生物制藥設施,采用高效率而且創新的生産流程。(圖/安進提供)

經發局生物醫藥産業部高級副總裁吳婉儀受訪時指出,新加坡彙集頂尖制藥公司,它們爲全球市場生産各式産品,包括小分子、生物制劑、藥物和疫苗。這些公司選擇在新加坡設立戰略生産基地,是爲了借助本地熟練人才庫、技術能力、創新和卓越的全球聯通。

吳婉儀說:“我們將繼續與各領域機構密切合作,從建立診斷、治療和疫苗的研發和制造能力,到通過高等教育和繼續教育以及在職培訓來栽培人才。這些努力將進一步加強新加坡的醫療保健生態系統,並提升我們作爲亞洲領先生物制藥樞紐的地位。”

積極推動數碼化轉型

以安進爲例,它當初在新加坡設立第一座工廠時,致力于追求先進制造,以打造“新一代生物制藥設施”(Next-Generation Biomanufacturing Facility)爲目標。比起同等産能的傳統廠房,這個廠房采用高效率而且創新的生産流程,節省很多的建築和運作成本、除了水電用量分別減少58%和78%, 碳排放也降低了76%。

托雷斯指出,上述設施采納了模塊化設計,以實現更迅速及更高生産力的商業規模靈活制造。例如,當冠病疫情在2020年暴發時,安進與本地起步公司蜂鳥生物醫藥(Hummingbird Bioscience)合作,雙方短時間內迅速制造出單克隆抗體作爲人體實驗。

此外,廠房積極推行數碼化轉型,采納遠程呈現機器人和增強現實(AR)/虛擬現實(VR)穿戴設備來提升生産力。

托雷斯說,基于新一代生物制藥設施的成就斐然,安進也在美國東部羅德島州複制打造同樣設施。

重視新加坡生産基地

先進制造也不局限于制藥企業。眼科設備公司愛爾康(Alcon)于2005年進駐大士生物醫藥園,它在本地廠房透過采納高科技機器來生産隱形眼鏡,如今每年産量已突破10億片。

愛爾康在新加坡生産基地實行全自動化生産,使用機器手臂減少對人力依賴。(蔡家增攝)

總部設在瑞士日內瓦的愛爾康擁有76年曆史,經曆諾華集團收購、並與視康(CIBA VISION)整合後,在全球隱形眼鏡市場占有一席之地。2019年,愛爾康從諾華分拆出來,正式成爲一家獨立上市公司。

愛爾康在全球共設有18個生産基地,當中三個位于亞細安,集團最早是在1996年于印度尼西亞峇淡島的峇淡印都工業園(Batamindo Industrial Park,簡稱BIP)起家,隨後才在新加坡及馬來西亞柔佛州設廠以進一步強化産品供應鏈。

愛爾康新加坡總經理黃賈午說,集團相當重視新加坡生産基地,視爲區域重要錨點(anchor point),在本地至今注資超過6億美元。

他指出,本地員工雖然不足600人,比馬國和印尼兩地員工少過約四成,然而本地廠房卻擁有高生産力,這主要是因爲受益于全自動化生産線,他笑說:“我們員工完全不會用手碰到在本地生産的産品,客戶是第一個碰到。”

新加坡廠房擁有高生産力,主要受益于全自動化生産線。圖爲愛爾康新加坡總經理黃賈午。(蔡家增攝)

爲了幫助制造業企業借助新加坡和區域優勢,打造更廣大和完整的東南亞策略,使制造商的生産網絡多元化,建立更具韌性的供應鏈,經發局、新加坡企業發展局,以及私營公司戰略夥伴在2021年2月推出東南亞制造聯盟(SEA Manufacturing Alliance)。

上述聯盟通過“新加坡+1”模式,讓新加坡成爲企業在東南亞的重要基地,也能借助新加坡在研發和創新方面的優勢,把新加坡當做企業的“控制塔”,承擔總部、物流中心、研發中心以及結算中心的功能。

目前,聯盟已覆蓋印尼,馬來西亞和越南的10多個工業園區,包括馬來西亞努沙再也科技園、印尼峇淡印都工業園、印尼民丹工業區和越南新加坡工業園。

新加坡是生物醫藥企業出海首選地

近年來,生物醫藥企業不斷加快出海步伐,包括來自中國企業,它們把目光鎖定在新加坡,視爲邁向全球化的重要支點。

例如,生産阿斯利康(AstraZeneca)冠病疫苗原材料的中國公司藥明生物技術(WuXi Biologics)去年8月宣布在接下來10年注資14億美元,在新加坡設立研發與生産藥物設施,預計將創造1500個就業機會。公司計劃建造合同研發和生産中心,目標是在2026年增加12萬公升的生物制藥産能。

另外,生命科學研究應用工具與服務供應商金斯瑞(GenScript Biotech Corporation)去年2月在新加坡啓用占地2700平方米的蛋白質生産基地,用于高度自動化的蛋白質和基因制備服務。該生産基地旨在爲亞太區的新疫苗和療法開發以及生命科學創新領域提供一流品質且快速生産的産品,標志著金斯瑞先進蛋白質和基因平台的重大擴展。

國際咨詢公司艾社康(ASK Health)大中華和東南亞區負責人劉暢博士說,新加坡是中國生物醫藥企業出海的首選之地,“不僅是它們進軍東南亞市場的跳板,更能成爲邁向全球化的重要支點。”

他指出,技術轉移往往是中國生物醫藥企業出海面對的關鍵壁壘,然而新加坡有利的監管和營商環境可助企業彙聚及整合來自不同地域的資源,開拓亞洲及歐美更開闊的市場。

他以中國醫藥集團爲例,旗下中國生物技術股份有限公司(CNBG)與美國柏嘉金融公司(Pasaca Capital Inc.)在新加坡成立合作公司——中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SinoInnovax Biotech Pte Ltd),後者致力把CNBG生産或正在開發的疫苗銷往全球。

國際咨詢公司艾社康大中華和東南亞區負責人劉暢博士。(受訪者提供)

艾社康與經發局共同撰寫《加速東盟市場開發,助力中國生物醫藥企業全球市場拓展》白皮書,探討了亞細安的生物制藥市場格局及監管環境,並指出從藥物研究發現、臨床實驗、生産制造到藥物注冊的過程中,新加坡都扮演區域領跑者的角色。

報告說,新加坡是唯一一個加入國際人用藥品注冊技術協調會(ICH)、國際藥品認證合作組織(PIC/S)以及針對腫瘤産品的合作審查工作的Orbis項目的亞細安國家,因此可以作爲全球領先制藥公司和亞細安市場之間的橋梁。

【本文由新加坡經濟發展局呈獻】

0 阅读:177

荀彧聊國際

簡介:感謝大家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