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治通鑒》659:任何組織裏面都需要一個“政委型”的人物

花言大帥 2024-05-01 22:02:36

學習內容:卷第一百六十二,梁紀十八(公元549年,共1年)

【原文】

高祖武皇帝十八

太清三年(己巳,公元549年)

春正月丁巳朔,柳仲禮自新亭徙營大桁。會大霧,韋粲軍迷失道,比及青塘,夜已過半。立柵未合,侯景望見之,亟帥銳卒攻粲。粲使軍主鄭逸逆擊之,命劉叔胤以舟師截其後。叔胤畏懦不敢進,逸遂敗。景乘勝入粲營,左右牽粲避賊,粲不動,叱子弟力戰,遂與子尼及三弟助、警、構,從弟昂皆戰死,親戚死者數百人。

仲禮方食,投箸被甲,與其麾下百騎馳往救之,與景戰于青塘,大破之,斬首數百級,沉淮水死者千余人。仲禮矟將及景,而賊將支伯仁自後斫仲禮中肩,馬陷于淖,賊聚矟刺之,騎將郭山石救之,得免。仲禮被重瘡,會稽人惠臶吮瘡斷血,故得不死。自是景不敢複濟南岸,仲禮亦氣索,不複言戰矣。

邵陵王綸複收散卒,與東揚州刺史臨城公大連、新淦公大成等自東道並至,庚申,列營于桁南,亦推柳仲禮爲大都督。大連,大臨之弟也。

朝野以侯景之禍共尤朱異,異慚憤發疾,庚申,卒。故事,尚書官不以爲贈,上痛惜異,特贈尚書右仆射。

甲子,湘東世子方等及王僧辯軍至。

戊辰,封山侯正表以北徐州降東魏,東魏徐州刺史高歸彥遣兵赴之。歸彥,歡之族弟也。

己巳,太子遷居永福省。高州刺史李遷仕、天門太守樊文皎將援兵萬余人至城下。台城與援軍信命久絕,有羊車兒獻策,作紙鸱,系以長繩,寫敕于內,放以從風,冀達衆軍,題雲:“得鸱送援軍,賞銀百兩。”太子自出太極殿前乘西北風縱之,賊怪之,以爲厭勝,射而下之。

援軍募人能入城送啓者,鄱陽世子嗣左右李朗請先受鞭,詐爲得罪,叛投賊,因得入城,城中方知援兵四集,舉成鼓噪。上以朗爲直將軍,賜金遣之。朗緣鍾山之後,宵行晝伏,積日乃達。

癸未,鄱陽世子嗣、永安侯確、莊鐵、羊鴉仁、柳敬禮、李遷仕、樊文皎將兵渡淮,攻東府前柵,焚之。侯景退。衆軍營于青溪之東,遷仕、文皎帥銳卒五千獨進深入,所向摧靡。至菰首橋東,景將宋子仙伏兵擊之,文皎戰死,遷仕遁還。敬禮,仲禮之弟也。

仲禮神情傲狠,陵蔑諸將,邵陵王綸每日執鞭至門,亦移時弗見,由是與綸及臨城公大連深相仇怨。大連又與永安侯確有隙,諸軍互相猜阻,莫有戰心。援軍初至,建康士民扶老攜幼以候之,才過淮,即縱兵剽掠。由是士民失望,賊中有謀應官軍者,聞之,亦止。

王顯貴以壽陽降東魏。

【原文華譯】

高祖武皇帝十八

太清三年(公元549年)

1 春,正月一日,柳仲禮把大營從新亭遷到朱雀桁。不巧天降大霧,韋粲軍迷失道路,等趕到青塘時,已經過了午夜。豎立起的柵欄還沒來得及合攏,侯景就已經望見,他即刻率銳卒攻打韋粲。韋粲派軍主鄭逸逆擊,命劉叔胤以舟師截斷侯景後路,劉叔胤畏懦不敢進,鄭逸于是戰敗。侯景乘勝殺入韋粲大營,左右牽韋粲躲避,韋粲不動,呵斥子弟力戰,于是與兒子韋尼及三個弟弟韋助、韋警、韋構,還有堂弟韋昂一同戰死,親戚死者數百人。

柳仲禮正在吃飯,扔下筷子,身披铠甲,與其麾下一百騎兵馳往救援,與侯景戰于青塘,大破侯景軍,斬首數百級,沉入秦淮河淹死的有一千余人。柳仲禮的長槊幾乎刺中侯景,而賊將支伯仁從身後砍中柳仲禮肩膀,柳仲禮的馬陷于泥沼,賊兵聚集上來,以長槊刺殺他,幸好騎將郭山石將柳仲禮救出。柳仲禮身負重傷,會稽人惠臶吮吸瘡膿,又爲他止血,他才得以不死。自此侯景不敢再渡過秦淮河南岸,柳仲禮也氣衰,不再言戰了。

邵陵王蕭綸收拾散卒,與東揚州刺史、臨城公蕭大連、新淦公蕭大成等從東道一起抵達。正月四日,他們列營于朱雀桁南,也推舉柳仲禮爲大都督。蕭大連,是蕭大臨的弟弟。

朝野都認爲侯景之禍由朱異而起,都怪罪他,朱異憤恨不已,漸漸發病,正月四日,去世。按照慣例,尚書官位不能用于追贈。但皇帝特別痛惜朱異,追贈他爲尚書右仆射。

正月八日,湘東世子蕭方等及王僧辯軍抵達。

2 正月十二日,封山侯蕭正表獻出北徐州,投降東魏,東魏徐州刺史高歸彥派兵前往接應。高歸彥,是高歡的族弟。

3 正月十三日,南梁太子蕭綱遷居宮禁中的永福省。高州刺史李遷仕、天門太守樊文皎率援兵一萬余人抵達城下。宮城與援軍已經很久無法聯系,有一位叫羊車兒的獻計,做紙鸱風筝,系以長繩,寫敕書于其內,順風放起,希望能送達衆軍,紙鸢上寫著:“得鸱送援軍,賞銀百兩。”太子親自出太極殿前,乘西北風放飛,賊軍看了覺得奇怪,以爲是厭勝法術,用箭將它射了下來。

援軍也招募能入城送信的人,鄱陽王(蕭範)世子蕭嗣的近臣李朗自請先受鞭打,假裝得罪,叛變投賊,由此得以入城(周瑜打黃蓋的苦肉計重現),城中才知道援兵四集,舉城歡呼鼓噪。皇帝任命李朗爲直閣將軍,賞賜黃金,派他回去。李朗沿著鍾山之後,白天埋伏,晚上行走,幾天後才回到勤王軍大營。

正月二十七日,鄱陽王世子蕭嗣、永安侯蕭確、莊鐵、羊鴉仁、柳敬禮、李遷仕、樊文皎將兵渡過秦淮河,攻打東府前柵,將其焚毀;侯景撤退。衆軍紮營于青溪東岸,李遷仕、樊文皎率銳卒五千人獨進深入,所向摧靡。至菰首橋東,侯景部將宋子仙伏兵出擊,樊文皎戰死,李遷仕遁還。柳敬禮,是柳仲禮的弟弟。

柳仲禮神情傲慢凶狠,欺侮蔑視諸將,邵陵王蕭綸每日手執馬鞭來到軍門,也要等很長時間還得不到接見。由此,他與蕭綸及臨城公蕭大連結下深深的仇怨。蕭大連又與永安侯蕭確有矛盾,諸軍互相猜忌阻撓,沒有戰心。援軍剛到時,建康士民扶老攜幼出來迎接,可部隊才過秦淮河,即縱兵搶掠。由此士民失望,賊軍中有密謀響應官軍的,聽到這種情況,也打消了念頭。

侯景的中軍大都督王顯貴獻出壽陽城投降東魏。

【學以致用】

任何組織裏面都需要一個“政委型”的人物

這個太重要了。

這種人有大局觀,有思想理念,能夠宣傳表達,團結群衆,上能夠影響領導,下能夠安撫隊伍。

看這一段, 我們可以將侯景一方與勤王軍一方做對比,看看他們之間的區別

侯景陣營:

1,踏上反叛道路,已經是不歸路了,所以上下一致,一條道走到黑,

2,利出一孔,利出一孔。打進宮城,搶錢,搶美人,奪江山。

勤王軍陣營:

1,主帥傲慢,淩侮大將

2,大將之間,深相仇怨

3,各部隊互相猜阻,莫有戰心,同時,“才過淮,即縱兵剽掠”

按照《孫子兵法》裏面五事七計的勝負分析框架一套,勤王軍基本上一盤散沙,沒有贏的可能。

這時候,再回看前一篇韋粲將軍的發言

粲抗言于衆曰:“今者同赴國難,義在除賊。所以推柳司州者,正以久捍邊疆,先爲侯景所憚。且士馬精銳,無出其前。若論位次,柳在粲下,語其年齒,亦少于粲。直以社稷之計,不得複論。今日形勢,貴在將和,若人心不同,大事去矣。裴公朝之舊德,豈應複挾私情以沮大計!粲請爲諸軍解之。”

一個組織裏面一定要有這樣的人存在

這就是英雄,因爲英雄的出現能夠鼓舞人心,能夠凝聚人心,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可惜韋粲(他爺爺韋睿也是英雄,教員曾寫道:“我黨幹部應學韋睿作風。”)提早犧牲了,

而作爲統帥的柳仲禮(韋粲的表弟),隊伍出現這種情況,他的責任最大。

所以,有時候我們的失敗不是因爲對手太強,而是失敗在自己的內耗當中

援軍初至,建康士民扶老攜幼以候之,才過淮,即縱兵剽掠。由是士民失望,賊中有謀應官軍者,聞之,亦止。

另外,一個指揮員,一個高級幹部,一定要有戰略思維和全局性的眼觀,眼裏不能僅僅只盯著武力的力量

一切能夠瓦解對方有生力量的因素都要爭取,

比如此時的南朝梁這種情況

侯景借助內應,運用閃電戰的方式直撲京城,時間越短,殺傷力越大,戰果越大。

作爲朝廷這一方,在勤王軍來臨之前,一退再退,抵住第一輪最難得攻擊,此刻時間的加持,多方勤王軍的到來,朝廷的力量是在增長,反叛者的力量在減退。

所以,這就可能出現一個常規的現象,拖的時間越久,侯景就得擔心禍起蕭牆了。老二幹掉老大來投降領賞。

王顯貴以壽陽降東魏。

侯景這邊有人投降東魏,說明侯景的陣營中,他們也覺得侯景快要不行了

因此,再回頭看

如果南梁這邊有一個領導者,能夠紀律嚴明,能夠團結大家先幹掉主要目標,有打持久戰的態度,侯景這一方就會很快瓦解。

打仗,有的時候不僅僅是主戰雙方力量的強弱,還得爭取周圍的群衆力量的支持。沒有老百姓的送糧,沒有士族等旁觀力量的加持,拼消耗戰意外太多,失敗率太高。

1 阅读: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