肇慶這8條典型村,發生了讓人驚喜的變化

風華正茂的記錄簿 2024-05-17 02:51:06

當前,肇慶高要區聚焦“百千萬工程”典型突破年目標任務,紮實開展典型突破攻堅月行動,推動8條省典型村——金渡鎮水口社區、蓮塘鎮荔枝村、白土鎮下竈村、蚬崗鎮蚬一村、回龍鎮赤水塘社區、回龍鎮大田塱村、新橋鎮長湖村、大灣鎮古西村從環境整治、風貌提升、綠化美化等方面,深入實施“致富、潔淨、綠美、美化、強村、治理”六大創建行動,全面推動“百千萬工程”加力提速、全面突破,取得了良好的工作成效。

接下來,

一起去看看這8條省典型村,

發生了哪些讓人驚喜的變化~

金渡鎮水口社區

金渡鎮水口社區圍繞典型村建設“富、淨、綠、美、強、治”六字訣,紮實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和風貌提升,完善了社區內道路、路燈、公廁、汙水管網、魚塘護欄等基礎設施建設,先後建成硯藝廣場、研學館、停車場、籃球場等,並持續推進農房微改造,采取增加腰線、屋檐線等方式,對水口社區3個自然村共計505間主幹道赤膊房外立面進行美化提升。

▲ 李傑 攝

同時,利用社區內“四旁”“五邊”等閑置空地,種植桃花樹、新桐樹等綠植超1000棵。利用小微綠地、村邊荒地、古樹集中地進行整治提升,新建成了宋隆小公園、竹園村公園、新村黨建公園、渡口公園等4個口袋公園 ,讓廣大居民“推窗見綠、出門見園”。

▲ 李傑 攝

結合硯藝、桃花兩大特色産業,水口社區先後建成水口千畝桃花林農業生態公園、金渡硯藝創意園和金渡硯藝展銷館,有力促進鄉村産業發展。

▲ 李傑 攝

蓮塘鎮荔枝村

沿著幹淨舒適的村道走進蓮塘鎮荔枝村,只見綠樹成蔭、青磚黛瓦,孔子文化圖、蝦魚豐收圖等近十幅牆繪展現眼前,在古色古香的美景中,文化氣息撲面而來。

▲ 鄒華彬 攝

在推進省典型村建設中,荔枝村把文化興村作爲重要抓手,成功打造了“書香蓮塘 勵志荔枝”文化品牌,通過盤活利用村中學習裏、勵志裏、君子裏、家風裏、詩詞裏五條古巷,串聯起殿華學校、貞文書房、飛鳴書室等私塾,融合孔子文化、狀元文化等曆史資源,建設起書香文化陣地,引進了一批文化項目,成功打造了以孔子文化爲特色的民俗民藝文化旅遊村。

目前,荔枝村還著力對村中一批農房進行外立面改造提升,融入傳統文化元素,實現村莊風貌再提升。

▲以上圖片 鄒華彬 攝

在産業發展方面,依托蓮塘“萬畝蝦塘”羅氏沼蝦全産業鏈及“神符山”等資源優勢,荔枝村成功引進建成三産融合的文旅項目“哈哈樂農耕文化園”,有效帶動了鄉村文化旅遊發展,推動美麗鄉村轉化爲美麗經濟。

▲ 陳彥成 攝

白土鎮下竈村

結合正氣家風文化,白土鎮下竈村正全力打造獨具下竈特色的鄉村發展模式。

通過強化基礎設施建設,高質量完成了村內主幹道硬底化、自來水管網改造、排洪渠建設、汙水管網建設、黨群服務中心升級、文化廣場建設、重修文氏宗祠以及下竈橋升級改造等一批工程。

▲ 李傑 攝

▲ 翟顯華 攝

同時,通過廣泛動員各方力量,全力開展“三清三拆三整治”行動,切實清理亂堆亂放、積存垃圾,拆除整治危破房、亂搭亂建一批,開展“三線”亂搭亂接整治等,取得了明顯效果。

與此同時,下竈村結合村莊傳統建築風貌特征和正氣家風文化,分類改造提升農房風貌,美化改造“赤膊房”90多間、總面積超4500平方米,鄉村顔值實現大提升。

在綠美鄉村建設上,下竈村紮實推進口袋公園建設、“一村千樹”綠美提升,完成了一批“口袋公園”、黨員林、綠化景觀路以及庭院示範點等建設,還鼓勵村民利用宅前院後閑置地打造“四小園”40多個,進一步拓展了鄉村綠色空間。

▲ 翟顯華 攝

蚬崗鎮蚬一村

目前,蚬崗鎮蚬一村已完成全村(4條自然村)省級衛生村建設,全村住戶均已接入汙水管網,明渠改暗渠工程完工。共組織2000余人次開展了多輪人居環境集中整治和“雙美”建設行動。

▲ 蚬崗幹群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

在蚬一村下冼村口至村委會門前路段以及大安上坳村主幹道,可以看到路面瀝青鋪設和沿線花基提升工程已完成;在西上村,50棟紅磚房外立面實現大升級;村中的鵝文化展館建成開放,黨群服務中心亮麗升級……村容村貌實現煥然一新。

▲ 蚬一村內,路面鋪設瀝青、房屋外立面改造升級。以上兩圖 賴家樂 攝

▲ 房屋外立面畫上彩繪。

同時,蚬一村不忘見縫插綠、見空補綠、宜綠則綠,在主幹道沿線兩側及“四旁”“五邊”種植紫花風鈴、黃皮、龍眼等綠植超1000株,形成縱橫交錯、錯落有致的林蔭體系,更建成了法治公園、古樹公園、兒童公園等休閑場所一批。

▲ 古樹公園煥然一新。賴家樂 攝

值得一提的是,蚬一村八卦古村依照“修舊如舊”原則進行了修繕,並深挖現有點位資源,積極洽談引入文旅龍頭企業,正全力打造一條具有濃郁鄉土氣息和深厚文化底蘊的古村遊線路。

▲ 蚬一村八卦古村。陳彥成 攝

回龍鎮赤水塘社區

青磚黛瓦的民居鱗次栉比,村道小巷幹淨整潔,古樹環繞,小園清新……走進回龍鎮赤水塘社區,一幅和美鄉村建設的畫卷映入眼簾。

今年,赤水塘社區在原有風貌的基礎上,再次進行村容村貌提升,完成了環村路升級改造工作,鋪設瀝青路面800米;並對沿線32戶房屋進行外立面改造,實現“舊貌換新顔”,大大提升了村莊風貌。

▲ 以上圖片 賴家樂 攝

與此同時,赤水塘社區利用清拆荒廢建築和清理破舊樹木後騰出的空地進行休閑公園建設,進一步擴建村民休閑場所,目前已完成花圃樹木設計規劃,正進行公園圍牆建造和地面硬底化,預計2024年5月底完工。

作爲廣東著名僑鄉,赤水塘社區內保留了龜背巷、碳格巷、古井、镬耳屋、書室、僑胞別墅等古建築,且保護完好。立足特色的古村落文化,赤水塘社區大力發展鄉村旅遊,吸引一批批觀光遊客前來打卡。還與著名愛國僑領區本先生達成合作,在赤水塘社區成功建造區本藝術館,有效促進僑務資源與文化交流深度融合。

▲ 陳彥成 攝

回龍鎮大田塱村

漫步在回龍鎮大田塱村中,村內主幹道牆上一幅幅栩栩如生的牆畫吸引著人們的目光,畫中的元素與周圍的環境融爲一體,讓人仿佛置身于畫中世界,像這樣的牆繪在村內隨時可見,是回龍鎮大田塱村紮實推動人居環境美化的重要內容之一。

▲ 以上圖片 賴家樂 攝

除了亮眼牆繪,村中著眼群衆所需所盼,成功打造了錦崗“口袋公園”、十裏桃花廊以及新建籃球場等,滿足群衆休閑娛樂所需。

其中,錦崗“口袋公園”內種植有桃花、茶花、黃花風鈴木等樹種約90棵,而十裏桃花廊則沿村道建設,全長2000米,共種植桃花360棵;目前還謀劃打造現龍山古樹公園一期,通過保護古樹、傳承生態文明,打造大田塱“古樹公園”品牌名片。

▲以上圖片 賴家樂 攝

同時,大田塱村立足厚實的肉鴿養殖産業基礎,正積極探索肉鴿全産業鏈融合發展模式,積極推動養殖、生産加工及餐飲食品全産業鏈融合發展,實現以特色産業高質量發展助推鄉村振興。

▲ 陳彥成 攝

新橋鎮長湖村

走進新橋鎮長湖村,映入眼簾的是亮眼的村標、整潔的硬底化道路,村巷道修複後重煥光彩,房屋外牆經過美化亮化後風格統一,文明新風撲面而來。

▲ 以上圖片 鄒華彬 攝

自啓動省級典型村建設以來,長湖村紮實開展“三清三拆三整治”工作,共清理亂推亂放136處、清拆危破房46處、清拆亂搭亂建22間,實現村容村貌大提升,並紮實推進長湖尾底湖臨時性汙水收集工程建設。

在農房風貌提升工作中,長湖村通過把美學理念與鄉村內涵有機融合,量身定制“籃”元素用以改造提升農房風貌,完成農房風貌提升92間,利用牆繪打造了“洋籃人家”、“魅力長湖”等拍照打卡牆。

聚焦洋籃編織特色示範村建設,長湖村堅持産業興村,成功打造了順意工藝廠特色産業基地;在綠美鄉村建設中,通過鼓勵村民就地取材、變廢爲寶,爲屋前屋後花卉、綠植“安家”,聯手打造了“四小園”19個,並建成了長湖生態小公園。

▲ 以上圖片 鄒華彬 攝

大灣鎮古西村

在推進省級典型村建設中,大灣鎮古西村聚焦人居環境整治、鄉村風貌提升、綠化美化建設和産業融合發展等方面,由表及裏、內外兼修,不斷提高典型村建設層次和水平。

截至目前,大灣鎮共發動群衆參與約2690人次,清理房前屋後垃圾、村道巷道雜草雜物和水面漂浮共1837處,清拆危破房157間;完成了“赤膊房”美化改造工程55間,路面硬底化5590平方米,精心推進“口袋公園”、路燈亮化、古西一橋重建等項目。

人居環境整治後

與此同時,充分發揮鄉賢、客商、退伍軍人等力量參與村莊綠化行動,共種下樹木、花果共1260棵,建成“四小園”19個、綠化景觀路2條,種植桑梓林2個,有效推動綠化美化、提升生態環境,營造宜居宜業的美麗環境。

▲ 以上圖片 鍾養昌 攝

古西村還通過村級産業謀劃,因地制宜大力發展麥溪魚、富硒雞蛋、深窟藕等産業,成立強村公司,引進南灣示範性美麗漁場項目,促進鄉村産業多元發展。

▲ 大灣美麗漁場。鄧達榮 攝

0 阅读:0

風華正茂的記錄簿

簡介:感謝大家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