並不中立的中立國:二戰時瑞典都幹了什麽好事?

燕趙節度使 2024-03-10 00:58:47

當地時間3月7日瑞典正式加入了北約,成爲北約第32個成員國。

瑞典首相克裏斯特松宣稱:“今天是真正具有曆史意義的一天,瑞典現在是北約成員國了,我們將與在地理、文化和價值觀方面最接近我們的國家一起捍衛自由。” “這是重要的一步,也是非常自然的一步。”

美國國務卿布林肯表示:在俄烏沖突的背景下,讓瑞典放棄中立國身份是“不可想象的”,但是民調結果顯示民衆對加入北約有了不同的看法,這是瑞典2年努力的結果。

北約秘書長斯托爾滕貝格表示:瑞典的加入使北約更強大,也使瑞典更安全,整個聯盟更有保障。

總之在瑞典加入北約,在他們看來是“雙贏”的局面。

說起瑞典的“中立”,其實我們可以稱之爲“間歇性中立”。

拿破侖戰爭時期,瑞典積極參加歐洲的戰爭,結果被俄國擊敗,被迫割讓芬蘭。

拿破侖戰爭之後,瑞典決心遠離歐洲戰事,于是在1814-1918年之間成爲中立國。期間盡管歐洲爆發了多次戰爭,但瑞典都置身事外隔岸觀火遠離塵囂。

1848年至1851年,第一次石勒蘇益格戰爭期間,丹麥與普魯士爆發戰爭。爲了表示支持丹麥,瑞典軍隊駐紮在日德蘭半島,但並沒有參加戰鬥。但數百名瑞典志願者加入丹麥軍隊作戰。

克裏米亞戰爭期間,瑞典與英國、法國結盟,但也沒有直接參戰。

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後,瑞典懾于德國的強大,倒向德國,允許德國使用瑞典設施和瑞典密碼向德國的海外大使館發送秘密信息。

1918年瑞典鄰國芬蘭爆發內戰,瑞典終止中立,派出了一支志願部隊和德國軍隊支持芬蘭白衛隊(白軍),進攻蘇俄支持的芬蘭赤衛隊(紅軍)。瑞典還和德軍一起占領了奧蘭群島。

芬蘭內戰持續了三個月,戰爭結束後,瑞典再次宣布中立。

1939年蘇芬戰爭爆發。瑞典雖然並沒有直接參與戰爭,但芬蘭是瑞典的鄰國,一旦蘇聯吞並芬蘭,瑞典將會直接面臨蘇聯的威脅。

爲了防止北歐第一塊多米諾骨牌芬蘭倒下砸到自己,瑞典向芬蘭提供了大量武器裝備,包括135,402支步槍、347挺機槍、450挺輕機槍和50,013,300發小型武器武器彈藥,野戰炮144門,高射炮100門,反坦克炮92門,炮彈301,846發,和一萬多名志願者。

有了這些武器,芬蘭在戰爭中得以重創蘇軍。

二戰前期,德軍橫掃歐洲,所向無敵。

希特勒的德軍迅速攻占了丹麥和挪威,而另一個北歐國家芬蘭因爲與蘇聯剛剛發生過“蘇芬戰爭”所以也成了德國事實上的軍事同盟國。

這樣一來,北歐四國之中只剩下了瑞典,瑞典被德國及其盟國包圍了。

這時候的瑞典一再聲稱自己是“中立國”,但它這個中立國跟瑞士一樣,都是跟納粹德國沆瀣一氣蛇鼠一窩的貨色。

在軍事上

1940年希特勒占領挪威後,瑞典就被迫允許德國火車穿越其領土運送軍隊和軍需品到挪威,

1941年德國進攻蘇聯後,瑞典又允許德國使用瑞典鐵路將德國第163步兵師從挪威假道瑞典運至芬蘭。這種過境假道一直持續到1943年秋。

在經濟上。

跟另一個“中立國”瑞士一樣,瑞典在經濟上與德國聯系十分緊密。

在二戰期間,瑞典爲德國提供了大量鐵礦石,每年約1000萬噸,出口了大量戰略物資如紙漿和木材。

瑞典在當時也是一個工業國,除了礦石和木材之外,還向德國出口滾軸、機械等工業品,讓德國用來制造武器。有統計說當時納粹每三輛坦克中就有一輛是用瑞典提供的原材料制造出的。

當時英國首相丘吉爾憤怒地指責瑞典,說如果瑞典停止向德國供應資源,二戰至少能提前五個月結束。

當然德國用肥料、煤炭甚至黃金來與瑞典交易,瑞典在二戰期間發了一小筆財,光黃金就有37.3噸。

從以上我們可以看到,瑞典和瑞士所謂的“中立”,其實是建立在與德國進行貿易的基礎上的而非斷絕一切經貿往來。與瑞典瑞士進行貿易,德國可以獲得大量的戰爭物資,有力的支持戰爭。

瑞典甚至因爲地理位置原因,德軍可以隨時通過,這跟同盟國有什麽區別?

當然也正是瑞典對德國的予求予取,才讓德國取消了進攻瑞典的念頭。

因爲一來瑞典有50萬軍隊,裝備精良,要打下來恐怕會付出相當大的代價,得不償失。二來當時德國主要敵人是蘇聯,暫時不顧上瑞典。

當然要是瑞典停止供應各種物資或者拒絕德軍的國境要求,那麽希特勒肯定會毫不猶豫的下令進攻瑞典。

二戰後期戰爭形勢開始向盟軍好轉,加上英美嚴重警告瑞典,瑞典又開始倒向盟軍,與德國徹底斷絕關系。

比如停止向德國提供鐵礦石,向盟軍送情報,出口過博福斯防空炮(主要是給英美)。

1944-1945年允許盟軍使用空軍基地。

1944年,德國的一枚V2火箭落到瑞典境內,瑞典將殘骸交給了英國。

1944年,蘇軍和挪威警察部隊以及抵抗組織一起光複了挪威北部芬馬克郡 ,瑞典軍隊越過邊境與盟軍會合。

可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沒有統一或絕對“中立”這回事。

二戰後,瑞典從德國等戰敗國那裏得到了許多生産線等,從一個北歐中等工業國一躍成爲了歐洲發達國家。

1946年瑞典加入聯合國;1948年致力于建立北歐防禦同盟,但卻拒絕參加北大西洋公約組織(北約),而是宣布繼續執行中立和不結盟的外交政策。

但“中立國” 瑞典在二戰之後介入了許多戰爭,如剛果戰爭、越南戰爭、科索沃戰爭、海灣戰爭、科索沃沖突、阿富汗戰爭、利比亞戰爭、馬裏戰爭和俄烏戰爭等。

它的鄰國芬蘭在1956年宣布永久中立,但後來也介入了阿富汗戰爭、伊拉克戰爭和俄烏戰爭。

可見瑞典和芬蘭在強國衆多的歐洲保持“中立”,但對于亞非拉弱國則是“該出手就出手”。

瑞典這種所謂的“中立國”不過是在強鄰爭霸的壓迫之下,被迫“中立”,但實際上卻是見風使舵,牆頭草隨風擺,兩面三刀,左右逢源。

所謂的“中立”不過是“忠利”罷了。

現在,芬蘭和瑞典放棄中立加入北約,其目的不過是爲了得到“北約”的軍事庇護,讓自身安全有了保障,加入世界上最強大的軍事集團參與到國際對抗中。

所謂中立就是一個“權宜之計”,沒有好壞之分都是爲了“生存”罷了!

1 阅读:114
评论列表
  • 2024-03-10 10:12

    所謂“中立”,本質就是隱藏立場,不誠實。列甯:“中立者最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