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劇皇帝石揮:42歲跳江,自殺有5個幫凶,遺孀童葆苓現狀如何?

細品名人 2024-04-07 07:42:51

點擊關注,每天都有名人故事感動您!

石揮是上世紀四、五十年代紅極一時的話劇演員、電影演員、導演,享有“話劇皇帝”的美譽。他執導、主演了《雷雨》《秋海棠》《大馬戲團》《日出》《十字街頭》《花木蘭》《夜店》等80余部經典話劇。

石揮還主演了《假鳳虛凰》《太太萬歲》《豔陽天》《哀樂中年》《我這一輩子》《關連長》《美國之窗》《宋景詩》等17部影片。

石揮執導的兒童影片《雞毛信》、黃梅戲影片《天仙配》,堪稱永恒的經典。

1957年11月,石揮跳黃浦江自殺身亡,年僅42歲。據媒體報道,石揮走上不歸路,有5個幫凶。他們是石揮的同事、摯友,分別叫什麽名字,後來怎樣了?

石揮的遺孀童葆苓是著名的京劇演員,丈夫自殺身亡後,她後來怎樣了?

01

(天津楊柳青鎮石揮故居)

石揮原名石毓濤,1915年3月2日出生于天津楊柳青。父親石紹廉在北京高等師範學校任職,是京劇票友,與“四大名旦”的程硯秋、尚小雲是好朋友。

石揮的母親名叫沈樹珍,是家庭婦女。石揮出生第二年,舉家遷往北平,一家人住在宣武門外的校場小六條。

石揮的母親沒有工作,父親薪水微薄,家裏孩子又多,生活非常貧困。

石揮從師大附小畢業後考入北平的河南中學,初中畢業後因家庭貧困,石揮辍學了。

(石揮(右一)與三弟石毓澍、四弟石毓尊、哥哥石開(毓浔) 與母親在北海的合影)

爲了幫父母養家,石揮考入北甯(北平至沈陽列車段)車童訓練班,當了一名車童。小小年紀的石揮在火車上鏟煤,搬運貨物,什麽髒活累活都幹。

一段時間後,石揮的身體吃不消,便去一家私營牙科診所當學徒。診所老板是朝鮮人,每天管石揮兩頓飯,每月只給1.5元薪水。

說是學徒,老板不教石揮醫術,將他當家奴使喚。石揮受不了這種屈辱,一個多月後便辭職了。

石揮有個小學同學叫藍馬(原名董世雄),在明日劇團當話劇演員。在他的介紹下,石揮來到團裏演話劇。

(上官雲珠的前男友藍馬(1915年8月16日~1976年7月30日))

石揮說一口地道的京片子,身高、相貌都不錯,加上有表演天賦,進團不久就在話劇《買賣》中出演角色。

石揮在《買賣》中飾演一個茶房,只有3句台詞,每句台詞都是說一個“是”字。但在演出時,石揮臨場發揮,連說3個“是”字,半低著頭,一副怯生生的模樣,結果舞台效果很好。

1940年,石揮進入上海的中國旅行劇團當演員。他演出的話劇《大雷雨》《大馬戲團》《秋海棠》,轟動上海灘。

(石揮)

排演《秋海棠》期間,恰逢程硯秋來上海演出《玉堂春》,石揮一場不落,去劇院觀摩程派的表演藝術。

散場後,石揮還在劇院後門口等程硯秋,觀察他的言行舉止。

1941年,石揮主演的話劇《文天祥》再次引起巨大轟動。同時他接拍影片,主演了《返魂香》《世界兒女》等多部電影,成爲紅遍上海灘的話劇、電影雙棲明星。

02

1947年,石揮與李麗華聯袂主演影片《假鳳虛凰》,該片公映後引發一起社會事件。

(石揮《假鳳虛凰》海報)

(石揮在片中用剃刀裝自殺)

原來石揮飾演理發店的服務員楊小毛,他說蘇北話,將香煙插在耳朵上,用剃刀裝自殺,動作過于誇張,有嘲笑、諷刺理發員之嫌。

于是上海500多位理發員手拉手組成幾道人牆,站在電影院門口,一邊喊口號,一邊阻止觀衆進影院看電影,導致南京路交通堵塞。

文華影業公司被迫刪去了一些鏡頭,才平息這起事端。

然而,《假鳳虛凰》依然很賣座。黃佐臨將該片翻譯成英文後,向海外發行。這也是我國第一部向海外輸出的英語拷貝片。

(黃佐臨(1906年10月24日—1994年6月1日))

美國《生活》雜志詳細介紹了《假鳳虛凰》的故事內容,及石揮、李麗華的精彩演技。

當時很多觀衆和媒體捧演員,石揮沾染了舊社會的一些壞習氣,但他對舞台藝術心懷崇敬。

20出頭時,石揮與北平一位女孩相愛。石揮遠在上海,兩人經常書信來往,准備打算結婚。

但舊社會演員沒地位,女孩的父母堅決不認可石揮,逼女兒嫁給了部隊的一名軍官,這對石揮是巨大的打擊。

(周璇(1920年8月1日一1957年9月22日))

走出失戀陰影後,石揮與金嗓子周璇相愛。

周璇比石揮小5歲,1920年出生于江蘇常州,是三、四十年代上海灘紅極一時的演員、歌星,主演了《馬路天使》《長相思》等多部影片。

周璇演唱的《天涯歌女》《四季歌》《夜上海》等歌曲流傳至今,成爲永恒的經典。

周璇有兄弟姐妹8人,家境貧苦,13歲被抽大煙的舅舅拐賣。養父要把她賣到妓院當妓女,幸虧養母及時搭救。

(石揮與周璇)

石揮與周璇都出身寒微,經受了很多磨難,互相疼惜,當時兩人准備結婚了。

然而1946年,周璇應邀赴香港拍電影,與人傳出绯聞,石揮忍痛與她分手了。

兩次失敗的戀情,讓石揮對異性有偏見。在他看來,在這個世界上只有兩種人最可愛:一個是母親,一個是小孩。石揮不喜歡女人,認爲女人世故,不可愛。

1949年全國解放後,石揮進入上海電影制片廠當演員。

03

(童氏兄妹合影前排童芷苓(中)與弟弟童祥苓(左)、妹妹童葆苓,後排爲哥哥童壽苓、童俠苓)

1951年,石揮自導自演影片《母親》,需要一個會唱京劇的女演員扮演護士“小蓮”。

好朋友李萬春爲他推薦了童葆苓。童葆苓比石揮小16歲,是童家班的主要成員,她的姐姐童芷苓、哥哥童壽苓、弟弟童祥苓,都是著名的京劇演員。

童葆苓是京劇尚派弟子,得到過尚小雲的親傳,在《漢明妃》《佘賽花》《穆桂英》等尚派名劇中扮演過重要角色。

當時童葆苓只有18歲,是一個清純的孩子。她愛喝冰鎮汽水,咬著吸管的樣子清純可愛。

(童葆苓《母親》劇照)

石揮喜歡像孩子一樣的童葆苓,在生活上照顧她。拍戲之余,他帶童葆苓去公園玩,請她去飯館吃飯。

童葆苓愛吃上海的小籠包子,石揮每天去劇組拍戲時,會給童葆苓帶包子。

接觸時間一長,石揮與童葆苓相愛了。但童家父母覺得兩人年齡相差太大,不接納石揮。

童葆苓對父母說:石揮是一個重感情的男人,對我很好,我方方面面都不成熟,石揮正好可以照顧我。

(童葆苓年輕時)

童葆苓的姐姐童芷苓對石揮有所了解,覺得他性格開朗,幽默,有事業心,也幫妹妹勸說父母。

當時上海灘兩類男人最吃香:一類是國民黨軍官,另一類是有錢的資本家。

有人給童葆苓介紹對象,男方是一位家財萬貫的資本家,父母希望童葆苓嫁過去享福,到時娘家人也可以沾點光。

童葆苓在父母面前放出狠話:你們不同意我與石揮在一起,我就一輩子不嫁!在這種情況下,父母只得接受了石揮。

(童葆苓:初戀時坐三輪車去頤和園的路上,他 (石揮) 在後面喊我,我回過頭時他搶拍下的。相機是借少春的 )

(石揮劇照)

1954年,石揮與童葆苓在上海結婚。石揮喜歡小孩,希望妻子孕育寶寶。

但童葆苓剛20出頭,不想過早讓家庭和孩子拖累事業,准備等幾年再做媽媽。誰知這成了童葆苓一生的遺憾和心痛。

石揮是全才,他執導的兒童影片《雞毛信》,獲得英國第9屆愛丁堡國際電影節優勝獎。

(石揮導演的電影作品)

石揮執導的黃梅戲影片《天仙配》,是不可多得的經典。該片在香港公映後,當地掀起了黃梅戲熱。

1955年初春的夜裏,上海海運管理局“民主3號”客輪從上海駛往甯波。由于霧太大,客輪在鎮海附近觸礁下沉。

幸虧東海艦隊數百名官兵及時救援,無一人喪生,1300多名旅客全部脫險。

這一海難事件震驚全國,上海電影制片廠便派石揮去“民主3號”體驗生活。隨後石揮創作出電影劇本《霧海夜航》,他出任導演,于1957年初將影片拍攝完成。

04

誰知《霧海夜航》這部電影,拉開了石揮悲劇的序幕。

《霧海夜航》中塑造了一個自私自利的幹部,石揮被冠以汙蔑黨的幹部,歪曲黨的形象,被打成右派。他一次又一次被批鬥,他的同事、摯友一夜之間全變臉了,紛紛揭發石揮的“罪行”。

連石揮偶爾開個玩笑,發幾句牢騷都被這些人誇大、添油加醋,成爲石揮一條條罪狀。石揮的心在滴血,也看透了世態炎涼。

爲求自保或升遷,有5個人成爲石揮悲劇命運的幫凶。他們的名字分別爲:

(張駿祥)

一是導演張駿祥。當時他還是上影廠的副廠長,1910年出生于江蘇鎮江,畢業于清華大學。他寫的文章《石揮是電影界極端右派分子》,發表在《人民日報》上。

張駿祥在文章中寫道:石揮在上海淪爲孤島的時期,就煽動演員脫離當時黨領導的劇團——上海劇藝社,破壞劇運。

解放以來,石揮不放棄任何機會,千方百計地諷刺、汙蔑、咒罵黨,反對黨的政策和黨的文藝路線,噴吐出蘊藏在他心底的毒液。

(鄭君裏)

二是導演鄭君裏。他1911年出生,以執導《一江春水向東流》《烏鴉與麻雀》等影片而著稱。

鄭君裏也是上海電影制片廠的導演,以前與石揮是摯友。石揮落難後,鄭君裏在《中國電影》上發表文章《談石揮反動的藝術觀點》。

鄭君裏在文中寫道:石揮狂熱地誇大了正面人物的陰暗面,用欣賞的態度加油加醋,從中制造各種笑料,去迎合小市民的低級趣味。

鄭君裏認爲,金錢、女人、吃喝,是石揮生活中的3件大事,他算不上演員,就是一個戲油子,他的戲包袱裏裝的全是破爛。

(趙丹)

三是演員趙丹。四是電影理論家瞿白音。

趙丹與瞿白音合寫的文章《石揮“滾”的哲學和他的才能》,發表在《中國電影》雜志上。

趙丹和瞿白音根據同事們揭發的情況,曆數石揮的罪惡,說石揮出身破落的地主家庭,後來混進上海劇藝社。他在劇社制造糾紛,企圖把劇社搞垮。

文章還寫道,石揮買通小報吹捧自己,給自己加冕爲“話劇皇帝”。石揮到處放火,到處造謠汙蔑,挑撥離間,向我們黨和人民猖狂進攻。

(上官雲珠(1920年3月2日—1968年11月23日))

趙丹不僅批鬥石揮,還批鬥了上官雲珠,導致兩位藝術家都非正常死亡。

五是導演趙明。當時他是北京電影學院副院長,他將石揮執導、自編自演的《關連長》《我這一輩子》《霧海夜航》當做批判的靶子。

趙明寫的文章《從<霧海夜航>看石揮反黨反人民的才華》,用詞極其惡毒,給石揮編織罪名。

05

1957年11月,死亡的陰影籠罩石揮。批鬥會結束後,石揮回到家裏,與妻子告別。當時童葆苓要去陪同一個越南文化代表團參觀上海京劇團。

(石揮與童葆苓)

妻子出門時,石揮失態地抱住童葆苓擁吻。童葆苓沒意識到,這是丈夫在與她訣別。

童葆苓走後,石揮也離家了。他買了一張船票,登上了“民主3號”輪船。當天夜裏,石揮跳進了波濤洶湧的黃浦江,年僅42歲。

童葆苓一夜未眠,一直在家裏等丈夫,可石揮再也沒有回來。

因爲石揮的屍體沒有找到,他失蹤了。童葆苓神思恍惚,一度神經錯亂,被母親接到北京調養。

石揮失蹤後,有人說他畏罪逃跑,還有人說他叛逃海外,叛變投敵。

1958上海附近的東海岸邊發現一具腐爛的、面目全非的屍體。公安部門驗屍,發現死者有一顆修補後的牙齒。

根據華東醫院口腔科記載,石揮1956年10月去醫院補過牙,死者牙齒的位置、大小與石揮的完全吻合。還有農民從屍體上取下來的派克金筆、風衣、手表,與石揮的也吻合。

于是警方斷定,死者就是石揮。

前排父童漢俠、母陳倩穎。後排左起童祥苓、童俠苓、馬彥祥、童壽苓 中排左起張南雲、童芷苓、李多芬、童葆苓

丈夫走後,童葆苓一直沉浸在巨大的悲痛中,直到1969年,她才與戲劇理論家馬彥祥再婚。

馬彥祥1907年出生于上海,畢業于上海複旦大學,是中國戲劇導演理論家,擔任過文化部戲曲改進局副局長、藝術局副局長。

馬彥祥一共有5段婚姻,第一任妻子是複旦才女沉櫻,第二任妻子是上海電影制片廠的白楊,第三任妻子是林斐宇,第四任妻子是京劇演員雲燕銘,第五任妻子是童葆苓。馬彥祥與五任妻子育有4個兒女。

(童葆苓)

1979年3月2日,石揮的曆史冤案被平反。童葆苓從報紙上看到消息,哭得很傷心。

1988年1月,馬彥祥在北京離世。

童葆苓的女兒在紐約定居,丈夫去世後,童葆苓去美國投奔女兒,一直在美國生活。

童葆苓最愛的男人是石揮,幾十年裏她一直忘不了他。

2024年,童葆苓已經95歲了,白發蒼蒼。說起與石揮的過往,她依然眼裏湧淚。石揮是她生命中最重要的男人,童葆苓終生難忘。

而當初導致石揮自殺的張駿祥、鄭君裏、趙丹、瞿白音、趙明5名幫凶,並沒有得到命運的眷顧。

張駿祥在特殊年代裏也受到沖擊,1996年去世。

鄭君裏1969年遭受不公正待遇去世,年僅58歲。

趙丹落井下石,企圖自保,也沒能逃脫被沖擊的命運,被關進監獄多年。1980年,趙丹在北京患癌離世。

瞿白音特殊年代也受到沖擊,1979年去世。

趙明特殊年代裏也遭受不公正待遇,1999年去世。

-END-

原創不易,敬請點贊關注!

1 阅读:244
评论列表
  • 2024-04-21 21:03

    也許是跳江之勢大概當時他她們知人水工之意乃係人過程當中的1⃣️關deha[鼓掌][並不簡單][呲牙笑]

細品名人

簡介:介紹名人明星台前幕後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