紡織工業部原副部長,在偉人畫像上寫了八個字,1968年跳樓自殺

雅可談過去 2024-05-15 05:11:54

1935年3月,紅四方面軍近十萬人強渡嘉陵江,開始長征。

在紅四方面軍中,有一支特殊的部隊,幾乎都是由婦女組成,她就是婦女獨立師,後來這支部隊縮編爲婦女獨立團,擔任婦女獨立團團長兼政委的,就是今天我們要講的張琴秋。

作爲紅軍時期唯一的女將領與共和國的開國女部長,張琴秋的一生波瀾壯闊,她爲共和國的創建立下了汗馬功勞,令人沒想到的是,硝煙散去之後,張琴秋卻死在動亂之中,今天我們就來說一下紅軍女將張琴秋的故事。

1904年11月15日,張琴秋出生在浙江省桐鄉縣石門鎮一戶比較富裕的家庭,優渥的家庭條件,讓張琴秋從小就接受了系統的文化教育,先後就讀于杭州女子師範學校與上海愛國女校。

在求學的過程中,張琴秋廣泛閱讀進步書刊與報紙,眼界逐漸變得開闊起來,與此同時,張琴秋還認識了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比如說沈雁冰、沈澤民兄弟。

在接觸的過程中,沈澤民發現張琴秋是異于常人的優秀女青年,她富有理想和抱負,思考的問題上升到國家與民族層面,在這種情況下,沈澤民逐步將張琴秋引入共産主義的懷抱。

1924年,在楊之華與徐梅坤的介紹下,張琴秋正式加入中國共産黨。

1925年,在黨組織的安排下,張琴秋被送到莫斯科中山大學留學,與博古、楊尚昆成爲同學,我們都知道,在我黨曆史上,有一批人被稱爲“二十八個半布爾什維克”,張琴秋便是其中之一,王明、博古、張聞天、沈澤民、陳昌浩也都在其中。

1931年1月7日,中共六屆四中全會在上海召開,會議上,在米夫的支持下,王明提出比“立三路線”還要“左”的錯誤觀點,並取得中央的實際領導權。

爲了貫徹六屆四中全會精神,王明將沈澤民以中央代表的身份派往鄂豫皖蘇區,擔任鄂豫皖省委書記,作爲沈澤民妻子的張琴秋也一同前往鄂豫皖,擔任彭楊軍事政治學校政治部主任。

1932年,蔣介石糾集20萬大軍撲向鄂豫皖蘇區,鄂豫皖蘇區第四次反“圍剿”宣告失利,在這種情況下,張琴秋告別了丈夫沈澤民,隨大部隊向川陝地區轉移,沒想到這一去,竟是永別。

1936年7月,中央決定成立中央西北局,統一領導會師後的紅二、紅四方面軍,西北局委員由20人組成,張國焘任書記,任弼時任副書記,張琴秋是20名委員中唯一的女性。

紅軍三大主力會師後,紅四方面軍一部組成西路軍,向河西走廊進發,沒想到卻遭到馬家軍的頑強阻擊,損失慘重,在此期間,張琴秋正值分娩,在馬家軍的窮追猛打下,張琴秋雖然生下了孩子,但在那個艱苦環境下,根本就無法照顧這個孩子。

最終,張琴秋將自己剛出生的孩子扔到了雪地裏,我們根本就想象不到,當時作爲母親的張琴秋是多麽的痛苦。

在西路軍突圍的過程中,張琴秋不幸被捕,由于叛徒出賣,張琴秋的身份暴露,敵人立刻將其送到南京邀功,1937年,隨著國共第二次合作的開展,張琴秋被釋放,終于回到了黨的懷抱。

此後,經曆抗日戰爭與解放戰爭,在黨的領導下,迎來了新中國的誕生。

新中國成立後,作爲紅軍時期的高級幹部,張琴秋被委以重任,被任命爲紡織工業部副部長,成爲新中國成立後第一代女部長。

令人沒想到的是,“文革”開始後,張琴秋卻遭到殘酷的迫害,被扣上“反黨”、“裏通外國”等各種各樣的帽子。

比如說之前的一次會議上,毛主席作報告,提到有些人“夜郎自大,好大喜功”,張琴秋便將這八個字寫在了筆記本上,恰好當時筆記本的扉頁上有毛主席的畫像,造反派以此爲依據,認爲張琴秋是在“诋毀領袖”。

專案組還說張琴秋在擔任紡織部副部長期間,將內部資料泄露給了蘇聯專家,有“裏通外國”之嫌。

此外,專案組還讓張琴秋交待西路軍失敗後其被捕後的情況,是否與國民黨有不正當的關系。

在巨大的身體與精神的折磨下,張琴秋終于支撐不住了。

1968年4月22日,張琴秋跳樓自盡身亡,終年64歲。

1979年6月,中央爲張琴秋召開了追悼會,宣布爲其平反昭雪,恢複一切名譽。

5 阅读:1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