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爲何不查“死鷹事件”?其實邬思道說了謊,這是在算計老四!

卿心君悅 2024-05-10 21:17:27

文丨卿心君悅

雍正繼位前夕,突如其來的“死鷹事件”,打破了康熙朝最後的甯靜。

事件發生後,即將離世的康熙上演了一番讓人浮想聯翩的謎之操作——

不僅沒下令追查“死鷹事件”的真相,反倒撤了老四和老八的差,還降了張廷玉和馬齊的職。

一時間,在有心人的眼中,老十四俨然成了康熙內定的接班人。

就在老四對此揣測也深信不疑之時,邬思道對康熙“帝王心術”的解說,讓老四豁然開朗,明白了眼前這一切,竟是康熙爲了讓他繼位所做的准備……

可真相確如邬思道所說的那樣嗎?

答案自然是否定的!

這篇文章要揭秘的就是康熙這波操作的真實目的,以及邬思道爲何要說謊的原因。

迷陣:冷處理

老十四成功平定西北的捷報傳到京城,了卻一樁“心病”的康老爺子,終于同意如期舉辦他68歲大壽的慶典。

可就在慶典當天,一件宛如“叛逆”的事情卻突然發生。

在諸皇子進獻壽禮的環節,老十四派來獻禮的鄂倫岱送來了一塊特殊的“天石”:

“是一塊流星天石,上面天生烙著一個壽字,大將軍王說這是上天給皇上增福增壽的吉兆。”

聽了鄂倫岱的話,在場衆人皆發出了驚呼,而康老爺子更是驚喜地感歎道:

“那可是難得的吉物啊,既是上天所賜,朕親自來接!”

然而,等李主任打開這件稀世珍寶時,卻發現裏面裝的竟是一只死鷹。

見此,暗中偷換壽禮的八爺黨,當即進行了一番私下交流——

先是老八用眼神示意了老九,隨後老九又用胳膊肘戳了戳老十,最終愣頭青老十傻乎乎地站了出來開始發難,命令圖裏琛抓住鄂倫岱,又招呼隆科多封鎖現場。

等隆科多控制住現場後,康老爺子卻叫人放了不斷喊冤的鄂倫岱,面對非要當場嚴懲鄂倫岱進而向老十四追責的八爺黨,康老爺子平靜地說道:

“有罪的,無罪的,天知道,朕也知道……”

當天,“死鷹事件”以康老爺子意外昏倒而倉促落幕。

事後,就在老四、老八與上書房大臣張廷玉、馬齊等人一同爲康熙祈福之際,康熙不僅沒對“死鷹事件”展開追查,反倒下了兩道意有所指的旨意——

其一,因王掞要舉薦老四爲太子,被免去一切職務;

其二,撤掉老四和老八的一切差事,並降了張廷玉和馬齊的職,只保留“上書房行走”。

康老爺子這一番操作後,明眼人都瞧出了這其中暗含的深意,也因此老九才會說:

“老爺子可真夠狠呐,死鷹的事兒竟不追查,反而拿我們開刀,看樣子他是鐵了心要把大位傳給老十四了。”

那麽康老爺子是真想傳位給老十四嗎?

自然不是!

此中的玄機確如邬思道向老四分析的那樣。若康老爺子真想傳位給老十四,此時又豈能不查明“死鷹事件”的真相?

要知道,這件事不查個水落石出,老十四就要背負一個“大逆不道”的罪名,而一旦老十四無法洗脫這個罪名,在“以孝治天下”的大清朝,要想順利繼位可謂是困難重重。

尤其是,事件發生後,精明的康老爺子也基本推斷出老十四大概是遭了其他皇子的暗算,既如此,康老爺子又爲何會投鼠忌器,不願還老十四一個清白呢?

這就說明邬思道的分析不假,老十四絕非康老爺子默定的繼位人。

但問題是,既然老十四並非默定的繼承人,康老爺子又爲何要大費周章擺這麽一個迷陣,讓人誤以爲他這一系列部署是在爲老十四鋪路呢?

要知道正是讓人産生了這種誤會,才導致了老四繼位後,天下始終流傳著老四奪了老十四皇位的謠言。

是康熙事先就沒考慮到這一點嗎?還是說,真相就如邬思道分析的那樣,康熙這麽做就是爲了提防老八和老十四作亂,這才不得已而爲之的?

謊言:半真半假

見康熙有意把皇位傳給老十四,老四回府後,立馬准備了一匣銀兩外加一箱絲綢,隨後叫來邬思道:

“邬先生,雖說你有房杜之才,無奈胤禛卻無李世民之命,委屈你了,這點東西不成敬意,送給你安度後半生吧。”

此時老四是真打算辭掉邬思道,並放棄繼續奪嫡嗎?

不是!

這其實就是老四對邬思道的試探。

注意,在老四的話裏有一個關鍵信息,老四說他沒有李世民之命?

這說明什麽?這分明是在用“反話”來試探邬思道:我要學李世民,不知你是否願意成爲我的房玄齡和杜如晦?

唐太宗李世民之所以能繼位,是因爲他發動宣武門之變射殺了太子李建成。也就是說,得知康老爺子有意將皇位傳給老十四,老四已經動了殺心,只等著邬思道爲他出謀劃策了。

而妖孽如邬思道這般的存在,自然也能聽出話裏的試探。

在得知這些信息後,我們再去看劇中邬思道對局勢與“帝王心術”的分析,自然就能分辨出其中的虛實了。

聽完老四的話,邬思道當即發出了一通大笑。

注意,邬思道的笑,並不是覺得老四動殺心的想法好笑,而是在掩飾他內心深處的恐慌——

此時,他但凡表露出退縮之意,那他當即就會被老四滅口;而若是他表露出願陪老四造反的心,那麽老四登基之時,就是他被滅口之日。

也就是說,當老四間接向他表明了要造反的心迹,就基本敲定了他會被老四滅口的結局。

而邬思道所能爭取的自救,首先就是讓老四明白,老十四並不是默定的繼位人,從而打消老四要兵行險著的心!

隨後,邬思道還得對老四的試探做出必要的回應,讓老四明白,真到了必要之時,他也願意爲老四赴湯蹈火。

只有這樣,邬思道才不至于被老四當場滅口,也只有這樣,他才會陷入太深,從而斷了自己的生路。

那麽邬思道是如何做的呢?

在對康熙“帝王心術”的分析中,邬思道先向老四解釋了)康老爺子爲何會將張廷玉和馬齊降職:

那麽,邬思道是如何做的呢?

我們先來看,老四爲何會覺得康老爺子要把皇位傳給老十四:

“先不說王師傅上表舉薦我,被他老家人廢黜;就說老十四吧,他進給他老人家一口匣子,裏面竟裝的是一只死鷹。這什麽呀?這是連禽獸都不忍心幹的事啊,就算不是他老十四幹的,可是他老人家一聲不吭,查都不查,卻把我、張廷玉和馬齊,降級的降級,撤差的撤差,這分明是在給老十四登基掃平障礙呀。”

由此可以看出,老四的依據有三個——

其一,舉薦他當太子的王掞,被免職;

其二,康老爺子沒追查“死鷹事件”;

其三,康老爺子把他和老八以及張廷玉、馬齊都撤差降職了。

而在邬思道對“帝王心術”的分析中,先是解釋了康熙爲何會將張廷玉和馬齊降職:

“您一看就知道,凡黜落的都是能員幹吏,這些人有陷于黨爭,于將來的朝局不利,這輔錯了人,新主登基難免大開殺戒,輔對了人,又容易恃功驕主,難以駕馭。所以現在通通將他們監押保護了,新主登極,一紙赦書,他們就成了新皇帝得用的臣子。”

注意,在邬思道的話裏,只解釋了爲何會把張廷玉和馬齊降職,卻並沒有解釋爲何要把老四和老八撤差,而明顯後者要比前者的原因更爲重要。

隨後,邬思道話鋒一轉,直接從這個話題轉到了老四最關注的繼位人選上面:

“關鍵是皇上心裏默定的繼位人,究竟是誰?如果默定了八爺或者十四爺,出了送死鷹的事,豈有不查之理,但皇上沒有查,正是因爲不查,就可以足證,皇上心中默定的人選,不是八爺,也不是十四爺。”

老四一聽邬思道說康老爺子默定的繼位人不是老八,也不是老十四,當即追問其中的緣由,也因此忽略了邬思道方才的分析缺少了一部分。

而邬思道對這個問題,同樣也有所保留:

“王爺您只要平心一想自然就明白了。送死鷹的事,我敢斷定是八爺所爲,十四爺率十萬精銳在外,如果徹查他,正好給了十四爺一個清君側的口實呀。八爺在這邊聯絡呼應,立時就是天下大亂呐。如果查辦八爺,禮物又是十四爺的,八爺叫起撞天屈,這九爺、十爺推波助瀾,立地禍起蕭牆呐。到那時皇上恐怕想善終都難。如今大局穩對四爺有利,大局亂對八爺有利,十四爺更盼著八爺和四爺打了平手……”

注意,邬思道通過不追查“死鷹事件”一事,推斷出康老爺子默定的繼位人是老四,是正確的;但邬思道認爲不追查“死鷹事件”就是爲了讓老四繼位,卻是牽強的。

在邬思道的分析中,康老爺子若追查“死鷹事件”,老十四有可能會借機清君側,若是查到了老八的身上,八爺黨又可能趁亂禍起蕭牆。而康老爺子怕到時難以善終,這才選擇了對“死鷹事件”冷處理。

這個論斷,乍聽起來好像合情合理,可問題是:

即便老十四想清君側,可他有那個能力嗎?要知道,當時老四之所以敢舉薦老十四出任大將軍王,就是安排好了用糧草來限制兵權。

而這也是老四敢對老十四動殺心的底牌。

至于八爺黨想禍起蕭牆,說到底最大的依仗不過是豐台大營,但這個依仗對于康老爺子來說就是一個笑話。

即便豐台大營真敢謀反,有九門提督兩萬兵馬的正面阻擋,再加上西山銳健營、順天府、善撲營等就近人馬的鉗制,根本就構不成威脅。更別說就算康老爺子不出手,只要放出老十三,就足以平定豐台大營。

這就說明,康老爺子不追查“死鷹事件”必然還有其他的原因,而邬思道對這件事的分析,也有一定的保留。

真相:康熙在坑老四

既然邬思道在解釋康老爺子的“帝王心術”時,有所隱瞞,也有所保留。

那麽,康老爺子不追查“死鷹事件”,以及下旨把老四和老八撤差的真相,究竟是什麽?

其實,這就是康老爺子對老四的算計。

我們先來看康老爺子爲何不追查“死鷹事件”——

對此,在邬思道的話中給出了重要的提示:

一旦追查下去,老十四很可能會借機清君側,而一旦查到老八頭上,八爺黨又可能會趁亂禍起蕭牆。

由于當時邬思道已經看出了老四動了“兵行險著”的心,爲了安撫老四的情緒,更爲了自保,邬思道巧妙地將這個已經接近真相的分析,歸結爲康老爺子是出于讓老四平穩繼位的考慮,怕一旦事發難以善終。

而真相卻是,康老爺子是爲了保護老八和老十四,更爲了保護他這位千古一帝的聖名。

注意,康熙一旦追查老十四,很可能老十四會像邬思道推測的那般起兵“清君側”,當然,剛才已經說了,有年羹堯和李衛在糧草上的鉗制,老十四起兵必然會失敗。

可問題是老十四一旦動了造反的心,康老爺子該如何收場呢?

按理來說,事發後,康老爺子即便不將老十四處決,也得將老十四永久圈禁,否則難以服衆,可問題是真要這麽做了,康老爺子的聖名也就完了。

畢竟,老十四剛平定西北立下了滔天大功,隨後康老爺子便對其進行處罰,得知內情的或許會說,這是老十四咎由自取;可架不住有些不知內情的人妄加揣測,以及一些別有用心的人胡言亂語。

同樣,一旦“死鷹事件”查到了老八的頭上,大概率也會像邬思道分析的那樣,八爺黨很可能會趁亂禍起蕭牆,到了那時,康老爺子自然不怕他們策動豐台大營造反,可問題是康老爺子又該如何處理八爺黨呢?

對老八趕盡殺絕?康老爺子下不了手;將老八永久圈禁?行倒是行,那八爺黨的其他成員又該如何處置?牽扯面太廣,對朝局不利。

到了那時,即便康老爺子平定了這場風波,勢必也會影響他的光輝形象。而康老爺子晚年對名聲的重視程度是有目共睹的。

這才是康老爺子對“死鷹事件”冷處理的真相,也是邬思道口中“難以善終”的真實含義。

也就是說,康老爺子不追查“死鷹事件”,既是爲了保護老八、老十四,避免他們兵行險著,落得慘淡收場,也是爲了保全他維護了一世的聖名。

在這個基礎上,我們再去看康老爺子爲何要將老四和老八撤差。

當時的情形是皇子們都看出了康老爺子已“燈枯油盡”,在這種情況下,諸皇子的奪嫡之爭也到了最爲激烈的時刻。

在此重要關頭,康老爺子撤了老四和老八的差,營造出要傳位給老十四的假象,就是想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奪嫡暗鬥的發展。

畢竟,老十四遠在西北,大軍在握,有些人想對老十四發難,也只能等老十四返京,而在這期間大事早已敲定,康老爺子也早已歸天。

這才是康老爺子的真實目的,也是康老爺子“帝王心術”的具體展現。

只是,康老爺子這樣做坑的人卻是老四。

因爲營造了要傳位給老十四的假象,所以才讓老四的繼位平添了一層“不正大光明”的色彩;也因爲康老爺子爲保自己的聖名,將老八和老十四這兩個隱患留給了老四,以致老四在位時處處受限,直到“八王議政”結束後,才真正坐穩了皇位。

也正是因此,老四得知弘時對弘曆暗下殺手後,幾番猶豫,直到聽李衛說:

“主子,不是奴才鬥敢敢說祖宗的不是。先帝爺千般都好,就是太寬容……明知八爺他們心術不正,還一個個親王貝勒的加封,把這些難題都撂給了主子。”

老四想到康老爺子對他的算計,想到自己繼位後所經曆的一系列事,終于決定對弘時下毒手:

“不管多難,爲了新政,爲了祖宗的江山社稷,朕不能夠把難題再撂給後人!”

而之所以邬思道在分析康老爺子的“帝王心術”時,會對老四有所保留,並非是他沒看出康老爺子的真實目的,而是出于兩點考慮:

其一:保留的那部分並不影響大局與結果;

其二:挑明康老爺子在算計老四,很容易讓老四下不來台,面子上過不去,甚至還可能被老四扣上“挑撥父子親情”的帽子,邬思道自然不會多嘴,以免斷了自己自救的空間。

而即便如此,邬思道在那天爲保不死,還是向老四表了忠心——

在邬思道跟老四分析完局勢後,說了一段意味深長的話:

“十三爺不出獄,就算傳位給您,您也坐不住;十三爺一旦出了牢獄,就算傳位給別的阿哥,四爺,您只要出其不意,先發制人,局面翻轉也未可知啊。”

其實,邬思道清楚他所說的最壞情況根本就不可能發生,而之所以他要這麽說,是他清楚老四已經向他暗示了有意要造反,而他若沒有相應的表示,他當天又豈能輕易過關。

而這其實也是雍正繼位當晚,雍正要對邬思道痛下殺手,而邬思道卻早有提防的原因之一。

(注:本文解析僅基于電視劇《雍正王朝》劇情,與正史無關。)

卿心君悅,讀別人的故事,過自己的日子。用文字溫暖你,我。

3 阅读:2563
评论列表
  • 2024-05-28 21:51

    不查是爲了穩定大局,順利交接。

卿心君悅

簡介:情感觀察者,書評人,影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