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梁山第二高手,輕松碾壓魯智深、林沖,卻看透宋江含恨離去

金寶講故事 2024-04-28 15:26:19

《水浒傳》爲何能成爲四大名著之一?筆者認爲,《水浒傳》除了劇情跌宕起伏之外,作者施耐庵刻畫人物的功底堪稱一絕。

值得一提的是,《水浒傳》表面上寫的是梁山108好漢,實則卻將人性的複雜與醜陋展現得淋漓盡致。

好比梁山上有這麽一個人,他明明是諸多好漢裏的第二高手,卻得不到宋江的重用,最後看透宋江含恨離去。

一、真正的高手

提及梁山的高手,你第一時間會想到誰?

有的讀者認爲盧俊義是梁山第一高手。的確,根據原著的設定來看,盧俊義精通槍棒、馬術、箭法,又熟讀兵法多年,是一個文武雙全的奇才。因此在上了梁山之後,盧俊義穩坐聚義廳第二把交椅。

也有認爲武松是梁山第一高手,只因武松有遇強則強、絕處逢生的特殊屬性。明面上來看武松不是盧俊義的對手,但若進入生死局,盧俊義還有可能被武松反殺。

不過很遺憾,盧俊義和武松都不是真正意義上的高手。原來《水浒傳》看似是一部武俠小說,實則也摻雜了一些玄幻色彩。

好比在《水浒傳》的開篇,施耐庵就借著洪太尉打開伏魔殿的地穴,放出了鎮壓多年的108魔。這108魔就是日後的梁山108好漢。

與此同時,在戰場對決之時,施耐庵筆下還湧現出了一些能呼風喚雨的法師。好比宋江率兵征討田虎之時,諸位好漢遭遇了喬道清。

喬道清擅長法術,數次打得宋江的兵馬人仰馬翻。關鍵時刻,宋江喊來了公孫勝。公孫勝在五龍山與喬道清鬥法,二人先用法術操縱兵器在空中打鬥,又召喚出神獸相鬥。

如此看來,《水浒傳》裏的真正高手並非盧俊義、武松這樣的戰士,而是那些能召喚陰兵神獸的法師。

因此公孫勝自然成了梁山的第一高手,不過公孫勝早早就發覺宋江心術不正,以一個回家看母親爲由離開了水泊梁山。

公孫勝退隱後,一位輕松碾壓魯智深和林沖的法師出現了。

二、輕松碾壓魯智深和林沖

此高手正是樊瑞。樊瑞樊瑞是濮州人氏,早年曾作全真先生,學得一身妖法,能呼風喚雨。

在征討方臘的戰役中,魯智深、林沖遭遇了法師包道乙。包道乙能召喚金甲神人,打得魯智深、林沖、盧俊義等人狼狽不堪。

樊瑞見狀急忙加入戰鬥,他嘴裏念念有詞,在關勝頭頂變出一尊烏龍天將。于是兵戎相見的戰場很快變成了一個鬥法之地,只見樊瑞召喚的烏龍天將和包道乙召喚的金甲神人大打出手。最終樊瑞的烏龍天將擊敗了金甲神人,梁山兵馬長驅直入,這才有了圍剿方臘的後續之舉。

可見樊瑞不愧是梁山第二高手,他召喚的神獸陰兵勢不可擋,就算魯智深、林沖聯手也只能望洋興歎。因此筆者認爲樊瑞的法術能輕松碾壓魯智深、林沖這樣的戰士。

至于宋江,他也知道法師的重要性,尤其是公孫勝離開之後,宋江更是重用樊瑞。樊瑞也憑借他那高深莫測的法術在跟隨宋江南征北戰的戰役裏屢建奇功。

遺憾的是,樊瑞卻自始至終得不到應有的地位,最終看透宋江、含恨離去。

三、看透宋江含恨離去

我們知道,身爲法師的公孫勝地位極高,他被宋江排在了聚義廳的第4位。而樊瑞作爲公孫勝的接班人,他的排名理應不低才對。

然而樊瑞卻被宋江排在了聚義廳的第61位。

看到這裏,想必一些讀者會問了,以樊瑞的法術修爲,他爲何得到了宋江的重用,卻得不到宋江的擡舉?

答案很簡單,這正是作者施耐庵的言外之意。前面提到,《水浒傳》看起來講述的是梁山好漢反抗欺壓、歸順朝廷的精彩故事,實則卻將人性的醜惡體現得恰到好處。

尤其是宋江,他上了梁山之後打著替天行道的招牌得了人心,在穩坐第一把交椅之後卻提出了歸順朝廷的荒誕言行。可見宋江藏得很深,是一個貪圖榮華富貴的虛僞小人,他對功名利祿看得很重。

反觀樊瑞,他並非宋江的心腹。

原來樊瑞早年和八臂哪吒項充、飛天大聖李衮一同占據徐州沛縣的芒砀山,麾下有三千精兵。

樊瑞不是一個妄自菲薄之人,他知道自己的實力雄厚,這才揚言要“吞並水泊梁山、取代宋江”。

盡管樊瑞最後被公孫勝的法術擊敗,不僅拜了公孫勝爲師,還成了宋江的小弟,但宋江乃何許人也?以樊瑞之前“吞並梁山、取代宋江”的狂妄之言,宋江哪敢擡舉樊瑞?

這就能解釋公孫勝走後,樊瑞明明可以憑借法術獨當一面,但宋江依舊將樊瑞排在了聚義廳高不成、低不就的第61名。

樊瑞也並非愚忠之人,在活捉方臘之後,樊瑞明明被宋徽宗封爲了“管軍管民,省院聽調”的都統領,但樊瑞卻不願與宋江一同入朝爲官。

樊瑞醒悟得不是太晚,原來宋江、盧俊義入朝之後被奸臣高俅、蔡京所害,另一邊的樊瑞卻投靠了公孫勝,跟著公孫勝一同潛心修行,過起了無憂無慮、閑雲野鶴的逍遙日子。

1 阅读:1060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