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一個經典心理學-學會發脾氣

木易心旅 2024-05-10 16:29:25

什麽樣的人,才算一個性格好的人?

聽過很多人的回答是:沒有脾氣。

不知道從什麽時候起,不生氣,已經成一條爲人處世的准則。

我們總是習慣性忍讓,習慣性妥協,擔心一不留神,就被貼上“沒禮貌”“性格差”的標簽。

可一個人一直不生氣,真的是好事嗎?

未必。

有研究表明,生氣是一種自我保護機制,是人的正常生理反應。

當我們的利益、期望遭到破壞時,適當生氣,才能讓別人感到我們的力量,知道我們的底線。

正如《少有人走的路》裏說的:“要正常地生活,生氣是一種必不可少的反擊方式。”

爲人處世,先學會發脾氣,再學會不生氣,才能活得更加快樂舒心。

一、可以好脾氣,不能沒脾氣

我們得明白這3個不等式:

發脾氣≠亂發脾氣

發脾氣≠無理取鬧

脾氣差≠會發脾氣

楊绛曾在《走到人生邊上》中說:“有時候,你存心做一個與世無爭的老實人,人家就利用你,欺辱你;你大度忍讓,人家就侵犯你,損害你。”

對很多人來說,你越是好說話,別人越不把你放在眼裏。

有情商的人,不光爲對方著想,還會考慮自己的感受,在合適的時候發脾氣。

該露出鋒芒時,絕不手軟,你也不要怕得罪那些人。

只有懂得發脾氣,亮出自己的底線和原則,拒絕做沒脾氣的人,你的生活才會變得更溫柔。

二、亂發脾氣是本能,會發脾氣是本事

情商的第二大能力是管理情緒,其中,管理憤怒、用正確的方式發火就是很重要的一項內容。

高情商的人不是從不發火,而是會分清場合,用正確的方式把火發在點子上。

人們之所以會産生發火這個行爲,是因爲負面情緒導致的,這裏的負面情緒不僅僅指憤怒,還有嫉妒、恐懼、焦慮,等等。

有的人長時間抑郁,出現社交不適應症,也有可能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緒,會朝人發火。

在感情中,最容易導致人們發火的負面情緒排名前三的,分別是:失望、嫉妒和焦慮。

失望情緒:

對他人寄予厚望,然而希望落空我們經常對各種各樣的人和事抱有不切實際的預期,一旦現實不如預期,我們就會感到失望,覺得對方辜負了自己的信任,進而産生怒火。

大部分時候,我們失望的原因,是因爲對他人寄托了太多的預期,高估了人和人之間的關系,包括伴侶。

更有甚者,把所有希望寄托于一個人或一件事,這種賭徒心態是感情中最危險的一種心態。一旦他人的表現不符合預期,或是現實有一點點崩塌,他們的失望是常人無法想象的,發起火來殺傷力也格外強。

嫉妒情緒:

她得到了,而我沒有。在導致人們發火的負面情緒中,排名第二的是嫉妒。

嫉妒是通過羞恥感來實現對人的傷害的,要注意的是:真正受到嫉妒折磨的,往往是嫉妒者本人。

焦慮情緒:

當我們面對潛在的威脅感到無能爲力的時候,或是對現狀和未來缺乏安全感時,就會産生焦慮情緒。

焦慮情緒不僅會讓人發火,還會促使人們“病急亂投醫”。

負面情緒可以比喻爲我們大腦中隱藏的炸藥,一旦爆發,就如同引燃了這些炸彈,這會不僅對他人造成傷害,也對自身有害,顯然並非明智之舉。

我們的目標應該是成爲情感的拆彈專家,采取恰當的策略,逐步解除潛藏在我們心靈深處的負能量,這正是情緒智力的精髓。

下面教大家如何去吵架!開個玩笑!是如何“非暴力溝通”。

三、如何“非暴力溝通”?

非暴力溝通有四個要素,也可以看成是四個步驟,分別是:觀察、感受、需要和請求。

第一步,觀察自己和他人的情緒。

需要注意的是,把觀察和評論區分開。

很多時候我們下意識地會想要評論別人,這樣就很容易帶上自我的情緒,讓別人覺得是在批評他,對方就會産生逆反心理。

觀察情緒,具體客觀地描述事實:

不要這麽說:“你的脾氣很暴躁〞,這就是評論,是對別人的定性。

而要這麽說:“你今天沖我發了三次脾氣了〝,這就是比較具體的描述。

第二步,感受自己的真實情緒。

需要注意的是,把感受和想法區分開,你只需要真實地表達自己的內心情感,而不是主觀的想法。

不要這麽說:“我覺得你不愛我了”,這就是主觀想法。

而要這麽說:“你和我很少說話,我感覺很難過”,這是在描述你的內心感受。

第三步,是明確自己的訴求。

這應該算是非暴力溝通中最重要的一點。

很多時候,我們雖然能夠如實地表達自己的感受,但是緊接著就會去指責對方哪裏做的不好,這就又會陷入到爭吵當中。

你可以試著從自己的需求入手,弄清楚自己需要的究竟是什麽。

不要這麽說:“我感到很難過,我覺得你不在乎我的感受”,這就不是訴求,而是在指責對方。

而要這麽說:“我覺得很難過,因爲在那個時候,我需要你的鼓勵和關心”,這才是你真正的訴求。

第四步,表達自己的訴求。

要注意的是表達訴求不要用命令的口吻,命令口吻其實還是在指責對方,而且,如果對方沒有很好地完成你的訴求,就會感到自責。

不要這麽說:“昨天你在外面應酬,半夜才回家,害得我一直擔心你,以後能別讓我這麽擔驚受怕了嗎?”這個表達看上去沒問題,但最後的質問其實就是一種指責和批評,而且沒有提出具體的訴求。

而要這麽說:“昨天你在外面應酬,一直不接電話,我很擔心你,下次記得在應酬的中途給我打個電話,這樣我大概就知道你的時間了。”

寫在最後:

盡管玫瑰之旁生著尖刺,它並不因此轉化成爲荊棘叢。這些刺,不過是守護它那絢麗春光,免遭獸類的踐踏。

在人生的道路上,我們亦應效仿玫瑰之道,于美麗中展現堅韌,在柔情裏透露鋒芒。

平靜時,自得其樂,向世間散發著芳香;遭受侵擾,便及時作出反擊。

每個人都應培養出一種自我保護的能力,以更穩健地在這世界中前行。

正如心理學家武志紅所闡述:“當他人察覺到你不容小觑時,你往往更容易贏得尊重,也更能建立起良好的人際關系。”

願我們每個人既擁有應對挑戰的智慧,又保持不被瑣事擾心的胸懷。

不辜負自身的潛能,不對生活妥協,過一生自由自在,被這個世界溫柔相待。

0 阅读:0

木易心旅

簡介:你看自由這個詞,長得就條條框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