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傳芳殒命佛堂,女刺客施劍翹卻逃脫制裁,參照張宗昌之死,背後另有隱情

讀書悟道君 2024-03-09 13:53:12

出來混遲早要還,這句話對北洋軍閥孫傳芳同樣適用。1935年11月13日,孫傳芳殒命佛堂。

放下屠刀後的孫傳芳一心要做高僧,然而戲劇的是,他終究難逃《警察與贊美詩》式的結局,這是極具諷刺意味的。

更具諷刺性的還有,刺殺他的人還是一名女性,而且這名女性也沒逃跑,從容鎮定的朝著他的後腦勺開了數槍,在他倒地後又補了兩槍,之後向現場的人散發傳單,上面寫有爲自己辯解的理由,最後還報警自首。

這樣的女刺客絕不亞于荊轲,這是誰家的女兒呢?荊轲刺秦王是爲了燕國,那麽這名女刺客殺孫傳芳是爲了誰呢?

原來這名女刺客叫施劍翹,原名施谷蘭,從一束蘭花變成一把劍,單從這名字的轉換上,也不難看出,她的人生經曆了重大變故,事實也是如此。

施劍翹的父親叫施從濱,對于他們是不是親生父女,目前有爭議。

有說施劍翹的親生父親叫施從雲,是施從濱的弟弟,因革命喪命,之後施劍翹就過繼到叔叔施從濱名下,並在施從濱的疼愛下長大。

也有說她是施從濱的親生女兒。

施從濱原是奉系山東軍務幫辦兼第二軍軍長,15歲從軍,在軍營打拼四十年立有不少戰功,奉系軍閥進入山東後,張宗昌對施從濱也很器重,給了他這個重要職位。

1925年秋,奉系軍閥張宗昌和北洋軍閥孫傳芳爲搶奪安徽、江蘇打起來,張宗昌幾次三番動員施從濱迎擊孫傳芳,當時年近花甲的施從濱本已萌生退休的念頭,但無奈在張宗昌的軟磨硬泡下,施從濱最終還是出戰了。

施從濱率軍南下,孫傳芳爲爭取施從濱先後三次電報勸其倒戈,但都被施從濱拒絕,孫對其恨之入骨。之後兩軍在固鎮交鋒不久,施從濱就被孫包抄,最後淪爲戰俘。

曆來兩軍交戰,殺戰俘是備受爭議的事情,但孫傳芳就這麽做了。他不僅殺了施從濱,而且手段極其殘忍。

孫傳芳將施從濱枭首示衆,懸首曝屍三天三夜,最後紅十字會出面將屍體收殓。此事在當時引發媒體的種種指責,說孫傳芳首開民國虐殺戰俘第一人,即便是孫的部下對他的做法也頗爲不滿。

施從濱死時,施劍翹年僅20歲,噩耗傳來,悲痛之余,一顆複仇的種子也埋在了她年輕的身體裏。

爲父報仇,一定要殺死孫傳芳,這個念頭在此後的十年時間裏,在施劍翹的腦海中從未有一刻褪色。

爲了報仇,她也經曆了人生的幾度失落與激憤。

作爲一個弱女子,報仇談何容易,更何況你面對的是一個大軍閥,機會幾乎是渺茫的。但在這世上本無難事,只要你有心,老天也會對你垂憐三分。

施從濱名下還有一子,叫施中誠,史料也說他是過繼來的,說他是施劍翹大舅的兒子,總之施劍翹與施中誠並非親兄妹。

施劍翹原本把希望寄托在施中誠身上,她找到張宗昌,要求其給施中誠一個官位,于是施中誠搖身一變,就成了團長,三年後升煙台警備司令。

有了些勢力的施中誠,對于施劍翹的複仇計劃,無疑是一個絕頂的好幫手,但手握富貴,背靠權勢的施中誠卻退縮了。

他放不下自己的既得利益,還勸施劍翹放棄報仇的想法,關鍵擔心她的魯莽行爲給自己帶來麻煩。

施劍翹見兄長已陷入利益的淖泥中,此後便與施中誠斷絕了兄妹關系。

複仇計劃遇阻,如何進行下去?就在施劍翹一籌莫展時,她生命中的另一個說要幫她的人出現了,此人就是施劍翹的丈夫施國憲(施靖公)。

施國憲原是施從濱的手下,當年也與施一起被俘,但他官小被放了,後來跟了閻錫山,任了中校參謀一職,並與施劍翹相識。

在聽了施劍翹的遭遇後,被她深深吸引,便向她求婚,而施劍翹提了一個條件,就是一定要幫她報殺父之仇。

施國憲爲抱得美人歸,還賭咒發誓,說即使赴湯蹈火、粉身碎骨也在所不惜,對此,施劍翹也很感動,之後兩人便走入了婚姻。

婚後,施劍翹生育了兩個兒子,施國憲也從中校做到了大校,但報仇的事卻連個影子都沒有。

施劍翹對此失望至極,之後她帶著兩個兒子離開了施國憲,從太原回到了天津,並決定不再依靠別人,報仇這事兒只能靠自己。

很快施劍翹便得到了重要消息,孫傳芳兵敗下野後,定居天津租界。爲了方便複仇,她去做了放足手術,把自己的小腳變成大腳掌。

之後經過多次確認,將孫傳芳的容貌刻于心中,又搞來了一支手槍和子彈,甚至買了一台油印機,印發了多份自己要殺孫傳芳的原因。

萬事俱備,只欠東風,選擇在何地動手對于成敗至關重要,施劍翹曾連失幾次機會。不過蒼天不負有心人,很快,她又得到一個重要消息。

原來孫傳芳下野後日子也不好過,當他聽說張宗昌被仇人刺殺後,每晚都睡不好覺,因爲自己也得罪人太多,搞不好哪天仇家就會找上門。

同是天涯淪落人的靳雲鵬,在下野後皈依佛門,以求得心裏的解脫。在聽了孫傳芳的苦悶後,就勸說孫傳芳也信佛,兩人還買下了在天津東南角草場庵的一座清修禅院,改名天津佛教居士林,靳雲鵬任林長,孫傳芳爲副林長,每周三、周六爲誦經日,此後,孫傳芳有了一個法號,人稱“智圓法師”。

歲月變遷,曾經雙手沾滿鮮血的殘暴軍閥,在人生無路可走時卻選擇了從良,佛祖有容人之量,但他身上的血債並不會因爲身份的變換而消失,在施劍翹眼中,不論孫傳芳如何的行善好施,殺父之仇必要血償。

1935年11月13日,天氣陰沉,細雨蒙蒙,這一天也是孫傳芳要來居士林誦經的日子,但不知道他會不會因天氣原因不來了。

所以,施劍翹打算先去看下情況,並沒有帶槍。經果,孫傳芳卻雷打不動的來了,身披袈裟,雙手合十,徐徐走入佛堂。

施劍翹認爲千載難逢的機會來了,她返回家中拿槍,之後便像往常一樣以“董慧”的名義,像其他居士一樣進入佛堂。

爲了不傷及無辜,她想辦法在十分靠近孫傳芳,且萬無一失的距離時,迅速拔槍,對著孫傳芳連開數槍,孫傳芳應聲倒地,之後施劍翹又補開兩槍。

俗話說,君子報仇十年不晚,施劍翹在父親慘死十年後終于可以讓他瞑目了。

第二天,天津、北平、上海各大報紙都以頭號字標題刊載了施劍翹刺殺孫傳芳的消息,全國爲之轟動。

此後,施劍翹也多了各種標簽,“奇女子”、“俠女”、“烈女”等稱號一直伴隨她的故事流傳至今。

那麽刺殺孫傳芳之後施劍翹怎樣了呢?

這起刺殺案交由天津地方法院審理,法院認爲計劃如此周密必定有同夥,但施劍翹堅稱此事系自己一人所爲,因爲複仇之事籌劃十年,自幼時代跟隨父親,早就學會了裝槍射擊,所以,絕不牽扯第二人。

同時,孫家人也在四處活動,一心要出心中惡氣,希望施劍翹被判重刑。但社會輿論卻一邊倒的站在了施劍翹這一邊。

孫傳芳畢竟曾是一個惡貫滿盈的軍閥頭子,人雖死了,但也別想就此得到社會的同情。社會各界,尤其是婦女界,強烈呼籲國民政府赦免施劍翹。

天津法院一審的判決是,有期徒刑十年,施劍翹不服,上訴至天津高院,二審改判爲七年。

但在施劍翹宣判第二年,事情就出現了轉機。1936年10月20日,國民政府特赦了施劍翹,她自由了。

在她之後的四十余年生命中,她投奔到愛國事中,在抗日戰爭期間,自籌款項購置了三架飛機,解放後又擔任過蘇州婦女聯合會副主席,74歲因病去逝。

那麽,對于施劍翹的刺殺行動,是否真如她所言,全是一人所爲呢?恐怕沒那麽簡單。

我們來看下,在營救施劍翹的過程中,馮玉祥參與了,因爲他與施從雲一起參加了辛亥革命,還曾結爲兄弟,後來施從雲在灤州起義時被處死。

鑒于以上我們提到的施劍翹與施從雲、施從濱的關系,馮玉祥出手了。他聯合30多位黨政要員呈請國民政府特赦施劍翹,並且給老蔣打了電話求情。

那麽老蔣是否就是看在馮玉祥的面子上特赦了施劍翹呢?也不然,孫傳芳也曾是老蔣的死對頭,他比施劍翹還想除掉孫傳芳,所以賣個人情給馮玉祥,正是一舉兩得。

而最爲受人質疑的是,單憑她一人,不可以成功刺殺成功,背後必定有人在助推。

還有孫傳芳的部下言之鑿鑿的說,刺殺孫傳芳的幕後主使是老蔣,老蔣通過施中誠給了施劍翹一筆錢,然後讓她以替父報仇的名義刺殺了孫傳芳。

那麽,施劍翹幕後到底有沒有指使人,無獨有偶,這起案件與1932年張宗昌刺殺案十分相似。

張宗昌受韓複榘邀請有了濟南之行,不想卻被人殺死在濟南火車站。刺殺張宗昌的人叫鄭繼成,是西北軍的著名將領鄭金聲的繼子。

鄭金聲曾被張宗昌秘密處決,之後又對鄭繼成窮追不舍,導致鄭繼成被迫流亡海外。

施劍翹

張宗昌曾流亡日本,在九·一八事變後又回國尋找東山再起的機會。他原在山東作威作福,臭名昭著,此次回來仍舊惦記著山東。

而此時山東的地頭蛇是韓複榘,對于張宗昌四處奔走活動早有耳聞,爲了穩固自己在山東的統治,他動了滅掉張宗昌的念頭。

韓複榘與馮玉祥往來密切,兩人交換意見後,馮玉祥把鄭繼成推薦給了他,因爲鄭繼成的父親鄭金聲是馮玉祥的拜把兄弟。

馮玉祥如此籌謀,也是一舉兩得,之後鄭繼成輾轉回國後,便投奔了韓複榘,在山東省府做了參議。

爲了將張宗昌引到山東的地盤上,韓複榘也費了一番周折,甚至親自拜訪了張宗昌,最後張宗昌終于經不住誘惑,自己跑來了濟南,結果就被殺了。

在刺殺張宗昌的案件中,表面看凶手是鄭繼成,實則背後都是大佬們的運籌帷幄。事後,鄭繼成與其副手一同被抓,也是走了法定程序,鄭繼成也聲稱一人承擔全部責任,副手不久後就獲釋了。

經審判,鄭繼成被判處7年有期徒刑,但同樣也在1933年1月就被特赦了。

個人認爲,施劍翹幕後有沒有指使人,結合張宗昌刺殺案基本能看清,這起案件同樣也沒有那麽簡單。

0 阅读: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