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資産、高股息紅利,港股投資機遇都藏在這兩個ETF中

峥尺度 2024-05-10 10:42:46

港股的投資熱情被點燃了!

5月的第一個交易日,5月6日,A股上證指數大漲1.16%,上漲了35個點。而港股同樣也漲幅明顯,港股恒生指數上漲了102點。

梳理港股近期的表現,港股漲勢十分淩厲。數據顯示,4月22日至5月6日,恒生指數連續10個交易日“飄紅”,累計漲幅高達14.51%。

而在港股大幅上漲過程中,有兩個板塊比較亮眼,一個是港股的科技板塊,另一個則是高股息、高分紅的紅利資産。

4月22日至5月6日,近10個交易日,恒生科技指數漲幅達到了22.26%,漲幅超過了恒生指數。特別是5月6日當天,恒生科技在市場上刷屏,跟蹤恒生科技指數的基金産品大漲,比如恒生科技指數ETF(513180)漲幅超過8%。

恒生中國內地企業高股息率指數在4月22日至5月6日近10個交易日,累計漲幅也達9.15%,並且指數不斷走出年內新高。

爲何港股科技與紅利板塊近期以來大漲?

首先,港股經過調整後,目前的估值夠“便宜”,港股屬于全球權益類資産中的估值窪地,港股的指數與其他重要指數相比,估值相對較低,有助于長期資金的流入。

其次,基本面預期向好。國內經濟在好轉,GDP增速高于預期,剛剛過去的財報季,港股的核心資産之一的科技企業交出的成績單展現了科技龍頭較強的盈利能力和成長性。並且,國際評級機構上調了港股評級,上調至增配。基本面預期向好,科技成長企業表現顯著。

最後,港股市場的高分紅、高股息企業具有吸引力。新“國九條”的出台,將進一步凝聚市場對于以高景氣、高ROE、高股息爲特征的高質量龍頭、高勝率資産的共識。

從中長期來看,港股的成長性有空間、有預期,當下是布局好時機,而科技與紅利板塊更有投資價值的性價比。

科技與紅利協同,港股掀起熱潮

密切關注港股市場的投資者會發現,2024年以來,港股市場有兩大方向成爲投資的主旋律:一個是以港股核心資産爲主的科技板塊,另一個則是以高分紅、高股息爲主的紅利資産。

科技板塊像一把鋒利的矛,在港股市場反彈上升時,成爲最先進攻的急先鋒,而紅利資産則是一面厚厚的盾,起到很好的防守作用。矛和盾,攻與守的輪動,帶動了港股的反彈上漲,掀起了港股投資熱潮。

從漲幅上來看,港股知名的科技指數恒生科技指數在4月22日至5月6日的近10個交易日中,累計漲幅達22.26%,反彈上漲趨勢遠高于同期的恒生指數,備受市場關注。

而紅利資産端,比如恒生中國內地企業高股息率指數在4月22日至5月6日近10個交易日,累計漲幅也達9.15%,對于保守性投資的投資者也帶來了收益。

從資金動向來看,wind數據顯示,3月18日至5月7日,近30個交易日以來,有29個交易日南向資金在港股呈現淨買入狀態。

Wind數據顯示,近一個月以來,南向資金淨買入前10大公司中多是以騰訊、小米等爲主的互聯網科技企業,以及以中國銀行、中國移動、中國電信等爲主的高紅利、高股息企業。

無論是從市場的漲幅表現、還是資金的追捧,科技板塊與紅利資産顯然已經成爲了港股重點投資機遇。

港股科技板塊與紅利資産備受關注,並不是短期的投機,而具有長期的投資邏輯。

從高層的政策來看,新“國九條”的發布以來,明確的提到了加大對分紅優質公司的激勵力度,多措並舉推動提高股息率;增強分紅穩定性、持續性和可預期性等。

部分高股息、高分紅的企業在A股、港股同時上市,港股股價往往較A股存在較大的折價,因此,同樣一個公司,在港股的股息率一般會比A股股息率高不少,這使得資金更多關注港股的紅利資源。

從基本面來看,大部分港股年報已經披露完畢,不少科技企業、國企、央企的歸母淨利潤、現金流等表現亮眼。這些企業大部分都是行業的龍頭,隨著經濟不斷發展,港股市場業績基本面的提升,龍頭企業的增長成長性顯著。

特別是部分互聯網科技巨頭大規模回購與分紅的催化,或使得港股科技板塊、紅利資産等上漲趨勢得以鞏固。

從更現實角度來看,就是港股市場“便宜”依舊處于價值窪地。比如,恒生科技指數,wind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5月7日,該指數的市盈率(TTM)爲24.15,處于近10年來17.77%的曆史較低分位, 較低的估值水平不僅能爲抵禦外部波動提供緩沖,也有望進一步提升港股對經濟修複與政策信號的反彈敏感性。

銀河證券近期發布的研報指出,近期南向資金持續淨流入港股市場,青睐金融、能源和電訊等高分紅行業以及互聯網爲主的優質資産,反映了市場偏好風格的逐漸轉換,港股市場的主線將仍是紅利-科技輪動策略。

善用“啞鈴策略”,ETF助力捕捉機遇

港股市場科技與紅利的投資機遇迸發,如何進行投資選擇成爲關鍵。如果一味押注高彈性的科技賽道,仍然要面對較高的風險;而一味選擇防守的紅利資産,或可能失去部分超額回報。

“魚和熊掌”能不能同時兼得?

2023年底以來,市場上的機構投資者就在不停提到“啞鈴策略”。這是一種分散投資的配置策略,啞鈴策略通常指在資産防守端配置與經濟弱相關的防禦類資産,在進攻端配置擁有較強彈性的成長類資産,這樣的思路成爲了機構投資者在過去一段時間投資港股的有效之策。

簡單來看就是一端配置高成長高彈性的科技賽道個股,另一端配置高分紅、高股息的紅利資産,兼顧進攻與防守,最優化地把握港股的投資機遇。

不過,港股的投資條件有門檻,普通投資者能否效仿機構投資者投資呢?

事實上,跟蹤港股市場動向的ETF産品成爲普通投資者采用“啞鈴策略”投資港股的重要利器。

在衆多跟蹤港股市場的ETF産品中,華夏基金旗下的恒生科技指數ETF(513180)、恒生紅利ETF(159726)是市場上的優質産品,備受投資者關注。

恒生科技指數ETF(513180)成立于2021年5月,基金經理爲華夏基金指數投資老將徐猛。該基金以恒生科技指數爲跟蹤標的,緊密跟蹤指數的動向。

恒生科技指數是押中高科技産業的標志性指數之一,有著港版“納斯達克”的美譽。該指數覆蓋了30家港股優質互聯網服務、軟件開發與科技制造業(半導體芯片、消費電子等)領域龍頭,軟硬科技兼備。跟蹤恒生科技指數的ETF産品成爲市場上升反彈時進攻的主力軍。

Wind數據顯示,4月22日至5月6日8個交易日時間(A股交易日),恒生科技指數ETF累計漲幅達到了21.57%,展現了強勢的進攻姿態。

截至2024年5月6日末,華夏基金旗下的恒生科技指數ETF上市流通份額已經達460.57億份,資産規模達247.09億元。在所有跟蹤恒生科技指數的ETF産品中,該基金是流通性較好,規模最大的産品。

而恒生紅利ETF(159726)成立于2021年11月,基金經理爲華夏基金知名指數基金經理嚴筱娴。該基金跟蹤的指數標的爲恒生中國內地企業高股息率指數,著眼于港股中高股息、價格波動幅度相對較低的大型內地公司。

據了解,恒生中國內地企業高股息率指數的成分標的大部分是“中字頭”的央企國企,包括了銀行、煤炭、石油化工等,這些行業都有競爭格局穩定、盈利能力穩定的特征,分紅能力較強。

Wind數據顯示,過去的2023年,恒生中國內地企業高股息率指數的股息率達7.81%,處于曆史較高的水平,高于同期的恒生指數和恒生綜合指數等。

市場數據顯示,截至5月7日,華夏基金旗下的恒生紅利ETF(159726)累計漲幅已達12.98%,漲幅排在同類前列。近10個交易日時間,恒生紅利ETF淨流入資金近6000萬元,淨流入率達53.76%,備受資金關注,基金的總份額從4月22日的1.3億份增長至5月6日末的1.92億份,基金資産規模達到了1.81億元。

一端是進攻的矛,一端是的防守的盾,老牌公募華夏基金利用自身在指數ETF領域多年的經驗打造出優質的産品,助力投資者更好地把握港股科技與紅利的機遇。

善于把握機遇的投資者,不妨可以關注華夏基金旗下的恒生科技指數ETF(513180)和恒生紅利ETF(159726)。

注:基金有風險,投資須謹慎。

0 阅读:0

峥尺度

簡介:感謝大家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