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美蘇中國無法打贏日本?看看中國堅持抗戰日本國內的慘淡景象

小僧亂翻史書 2024-05-17 02:53:49

閱讀此文前,誠邀您點擊一下“關注”按鈕,方便以後持續爲您推送此類文章,同時也便于您進行討論與分享,您的支持是我們堅持創作的動力~

文|滄海

編輯|t

引言

在二戰期間,中國作爲參戰最早、勝利最晚的國家,在抗戰期間付出了巨大的人力和財力,最終才艱難的取得了勝利。

然而,從近幾年開始,網絡上湧現出一種另類的說法,聲稱當初如果不是依靠美蘇幫助,中國根本無法打敗日本。

這種說法真的正確嗎?實則不然,因爲在我國人民奮力抗戰的時候,日本自身已經開始出現問題了。

(侵華日軍)

一、軍費長期處于緊張狀態

一直以來,無論是抗戰期間還是到現在,日本乃至國內一部分人都認爲,在抗戰期間打得十分艱難的情況下,中國依舊沒有屈服的原因是因爲低估了日本的實力。

但事實真的如此嗎?

其實早在20世紀20年代開始,日本的財政就已經呈現出緊張的態勢。尤其是從“9·18”之後,日本財政赤字的情況就越來越嚴重。因此,當時日本的軍費是非常緊張的。

(日軍)

等到七七事變以後,日本就挖空心思,想出各種籌措軍費的辦法。

其中,增加稅收就是當時日本軍費最主要的來源。

日本剛剛發動侵華戰爭的時候,就已經對內提出過增稅以補貼軍費,但當時遭到日本民衆的強烈反對,于是這一辦法只能暫時擱置。

但隨著侵華戰場的擴大,日本內閣就將增稅提上議程。不僅要增加以往的稅費,更是對民衆設置了物品特別稅、砂糖消費稅等五花八門的稅收項目。

(圖文無關)

對此,日本內閣人士也曾直接的表示,這次增稅雖然名義上是提議,但實際上就是“強制”。而這一增稅的行動,截止到45年日本向我國投降之前都還在進行。

從1931年到1936年期間,日本的軍費支出大大增長,是當時世界各國中軍費占國家總支出排名第一的國家。由此可見,日本軍費的消耗大,缺口自然也就更大,僅憑增稅已經無法補缺。

因此,除了向民衆增稅以外,日本當時籌集軍費的另一個重要來源就是發行公債。

日本當時推出名爲“華北事件”、“中國事變”、“大東亞戰爭”這三種公債。其中,“華北事件”公債發行不到兩周後,日本的發行額度就增加到4億多日元,幾乎都被用在軍事方面。

(圖文無關)

此後,日本每開一次議會都會增加軍費的預算,以此來提高日本公債的發行額度,爲自己增加軍費來源。

到1943年以後,日本發行公債實際上已經沒有任何限制了,軍事部門甚至不用做任何預算就能拿到經費。

可見到抗戰後期時,日本在軍費方面已經“破罐子破摔”,也從側面反映出日本當時的真實經濟狀況。

除此之外,深陷戰爭無法自拔的日本政府,也給日本的社會和民衆帶去了嚴重的影響。

(圖文無關)

二、社會亂象嚴重

既然日本大部分的財政都用在軍費上面,那能維持社會正常運轉的資金自然就少了很多。因此,當時日本的很多行業都出現低迷情況。

比如在1939年時,日本的水泥、造船等重要的工廠都只能半開工,相關專業的技術工人也漸漸退出行業另謀其他工作。

此外,當時日本民衆的生活也可以算得上是“水深火熱”。

(圖文無關)

根據日本的規定,從1939年開始,每月1號變成“服務效勞日”。在這一天,日本國內所有飲食行業的店鋪都要通通關閉,酒水更是被禁止售賣。

除此之外,日本還有很多奇葩的做法。比如禁止燙發,因爲要省電;棉布變成重要的戰略物資,因此全國禁止棉質服裝;想要購買正常的生活用品也要有相關票據......

從1944年以後,日本更是規定民衆每天只能生一次火用于做飯,其余兩頓吃冷食就可以。

更嚴重的是,日本內部的搶劫、偷盜現象頻發,私人財産被洗劫,甚至還有成年人偷小學生飯菜的情況出現。

(圖文無關)

另一方面,因爲日本的青壯年都被拉去打仗了,國內所需的勞動力就只能依靠兒童。

1937年,日本的童工約有21萬人,兩年後這個數字就已經翻了兩倍。還有一些小學生,在畢業後就要加入到戰爭當中去,雖然不能真正上前線打仗,但也可以做一些其他工作。

由此可見,當時的日本爲了戰爭,已經到了無所不用其極的地步。也可以說,日本自身的問題已經爲他們的失敗奠定了基礎,那後來的投降真是因爲美蘇嗎?

(圖文無關)

三、中國頑強抵抗

事實上,抗戰之所以勝利的最關鍵原因,還是來自于中國自身的堅持。

抗戰從1931年的“9·18”開始,一直到1945年日本投降,這中間可是長達十四年的時間。

從作戰數據來看,我國軍隊經曆了幾千個浴血奮戰的日夜,進行了200多次重要的戰鬥,例如長沙會戰、百團大戰等等。而其他類型的大小戰役,則進行了將近20萬次。

(中國抗日軍隊)

最終,我國實際消滅的日軍共有270多萬人,而我國付出的代價也是最大的。

再從國際上的一些評價也能看出,中國才是對日作戰中最重要的勝利因素。

例如美國總統羅斯福就曾經說過:“永遠無法忘懷中國人民如何抵住了日軍的進攻,並在亞洲地區牽制住大量的敵軍。”

法國的戰略會會長馬翼科將軍更是直言:“中國在反日作戰中做出重要的貢獻,中國與日本大量軍隊進行作戰,美蘇軍隊的壓力才得到了減輕。”

(圖文無關)

從以上這些言論中我們就可以看出,中國抗戰的勝利不僅是讓自身民族得到解放、捍衛自己的主權,也爲當時的國際格局帶去了深遠的影響。

也正是因爲有了中國在抗日戰場上的付出,爲美蘇乃至全世界提供了一定的幫助,才有了抗戰後期美國對日進行轟炸、掀起太平洋戰爭,蘇聯出兵東北攻打日軍,爲我國加速抗戰勝利。

可以說日本自身的情況慘淡、加上美蘇的催化,是抗戰勝利的重要因素。但中國自身頑強的抵抗,以及英勇無畏的精神才是我們取得勝利的關鍵所在。

(日本投降)

參考資料

百度百科.抗日戰爭.[OL].

三聯生活周刊.中國戰場:最頑強的抵抗,最慘痛的犧牲.[OL].

上觀新聞.沒有美國原子彈,沒有蘇聯進攻,中國能打贏日本嗎?.[OL].2017.08.15.

龐寶慶.論二戰時期日本戰時軍費籌集機制[J].日本問題研究, 2017, 31(2):10.

1 阅读: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