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憑啥我媽帶娃一分錢沒給,你媽帶娃就得給錢?”寶媽一句話反駁

西紅柿媽媽 2024-05-18 13:42:40

生孩子以後的年輕人都是壓力倍增,特別是一些職業女性,老人幫忙帶孩子就成了必須的,不然就沒有辦法工作。

曉君的媽媽,在她孕前經常過來照顧女兒。

特別是婆婆不舒服或者有事情的時候,媽媽總是准時到達他們的小家,幫著做飯、照顧女兒,做家務,曉君老公這個姑爺也是挺感激的。

孩子出生了,家裏請了一個月嫂,然後就是兩個媽媽輪流幫忙照顧産婦曉君和孩子。

曉君産假休滿以後,就要去上班了,就要商量誰是帶孩子的“主力軍”了。

姥姥說:“我偶爾來幫忙是可以,長期在這裏帶孩子是不行的”,奶奶啥都沒有說,就直接上崗了。

帶孩子可不是個輕松的活兒,奶奶幾個月以後腰椎間盤突出,實在是帶不了孩子了。

曉君只好請自己的親媽來幫忙,而且,在娘家當著弟弟和弟媳婦兒的面兒說,“會每個月給姥姥3000塊錢。”

回到家裏,曉君的老公就開始嘟囔:“憑什麽我媽帶孩子就一分錢都沒有,你媽帶孩子就要給3000塊錢?姥姥和奶奶一樣親,這也太不公平了……”

曉君沒有等老公說完,曉君立刻反駁說:“我媽帶自己的孫子也不要錢,還往裏搭錢呢,不然,讓你兒子跟我姓,管我媽叫奶奶算了……”

老公沉默後,服軟了,表示支持老婆的決定。

從法律角度來看,婆婆是沒有法律義務,來幫忙照顧孫輩的。

“婆婆帶娃是義務”這一說法並非普遍或絕對的,但是在大多數地區是已經約定成俗的,大概是基于傳統文化、社會習俗和家庭價值觀而形成的觀念。

婆婆心甘情願地幫忙帶孩子,大多數都是因爲這幾個原因,如果你也是有婆婆在幫忙帶孩子,自己對照一下,是哪一種。

第一,婆婆和兒媳婦兒關系比較好,婆婆願意減輕兒媳婦兒的生活壓力。

我們實際生活中,也有的婆婆和兒媳婦兒的關系是很好的。

婆婆懂得尊重和理解年輕人的生活,保持距離感,又熱心幫助他們度過難關,幫助兒媳婦帶孩子,實際上也是幫助自己的兒子。

兒媳婦能夠出去工作賺錢,兒子的經濟壓力也會小很多。

所以,有句話叫做,“家和萬事興”,只要一家人關系好,很多事情就會迎刃而解了。

第二,老人比較尊重傳統文化習俗。

很多地方都有這樣的傳統文化,婆婆照顧孫輩被視爲是理所應當的。

這種觀念可能根深蒂固,有一些婆婆可能並不願意幫忙帶孩子的,但是迫于世俗的壓力,她不得已也要幫忙帶孩子,不然就會被周圍的親朋好友指責。

第三,婆婆喜歡帶孩子,幫忙帶孩子純屬個人意願。

年輕人生孩子不著急,很多家庭著急的是婆婆。

婆婆可能非常喜歡孩子,生活比較悠閑,又很享受與孫輩相處的時光,因此願意主動承擔照顧孫輩的責任。

不管是什麽原因讓婆婆帶孩子,我們都要知道一點,婆婆幫忙照顧孫輩並不是她們的義務,而是她們對兒女、孫輩的付出和愛。

兒媳和婆婆之間應該建立平等、尊重和理解的關系,共同協商育兒方式和家庭責任分配,婆婆幫忙帶孩子才能長久。

而且家庭是和睦幸福的,帶娃質量也是很高的。

有一些建議,可以幫助婆婆提高帶娃質量,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第一,婆婆持續學習和更新育兒知識。

婆婆們肯定是有育兒經驗的,但是有一些經驗已經過時了,我們不能總用過去的經驗去帶孩子,這樣會和年輕人産生很大的隔閡。

婆婆可以通過閱讀育兒書籍、參加育兒講座或在線學習等方式,不斷更新自己的育兒知識,以更好地適應現代育兒需求,和兒媳婦也可以更好地溝通交流。

像我婆婆幫我帶孩子已經有七八年了,原來我和她也會因爲帶孩子、教育孩子,産生一些分歧和摩擦,但現在就非常和諧了。

因爲不僅是我在學習科學育兒的知識,我婆婆也會自己看一些科普視頻和書籍,還會跟我討論如何教育孩子比較好。

比如,我約定了孩子使用手機的規矩,婆婆也不會因爲溺愛,就私下給孩子玩手機,所以我兒子和我女兒,都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行爲,一家人相處得非常和諧。

第二,婆婆幫忙帶孩子,要和兒媳建立良好的溝通。

合理的飲食和作息,對孩子的健康成長至關重要。

婆婆在帶娃過程中應注意孩子的飲食搭配,確保孩子攝入足夠的營養。同時,也要合理安排孩子的作息時間,保證充足的睡眠和休息時間。

除了照顧好孩子,婆婆和兒媳保持良好的溝通,是提高帶娃質量的關鍵。

像孩子的日常飲食照顧、孩子的生活習慣培養、孩子的成長情況,婆婆和兒媳婦要心平氣和地坐下來共同商討育兒方案,這樣才能避免因育兒觀念差異而産生矛盾。

像我家就有這樣的時間,每周設置一次婆媳交流的時間。

我是健康管理師和公共營養師,我會告訴婆婆一些營養搭配的常識,當然婆婆也會主動學習這些東西。

我們會經常交流,怎麽樣才能讓孩子愛吃、又吃得營養。

我婆婆在這一塊也是做得非常好,有時候拿專業的食譜書來做飯,有時候會看手機視頻來搭配孩子的飲食,既好吃又營養,孩子們個子長得高、免疫力高。

第三,大人要學會尊重孩子的個性成長和需求。

因材施教,是孩子健康成長和成才的關鍵,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獨特的個性和需求!

老年人帶孩子因爲擔心不安全,最容易限制孩子的個性化發展。

作爲婆婆,或者是姥姥,我們應該尊重孩子的個性和需求,避免過度幹涉或強迫孩子做他們不喜歡的事情。

除了關注孩子的身體健康,也要關注孩子的情緒變化,給予他們足夠的關愛和陪伴。

我知道,老年人帶孩子,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和時間,相信通過不斷學習和實踐,婆婆也可以很好地照顧孫輩,爲他們的健康成長做出貢獻,這也是一件有趣又有意義的事情。

而兒媳婦也要足夠尊重、理解婆婆,相信共同努力,家庭會越來越好!

互動話題:你家是姥姥帶娃,還是婆婆帶孩子呢?

0 阅读:203

西紅柿媽媽

簡介:自媒體育兒達人,兩個孩子的媽媽,教你更科學的育兒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