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械師真正需要的武器——德國“大象”M1918反坦克步槍

爆裂曆史 2024-04-29 09:59:50

上圖這支超級巨大的步槍,就是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德國研制的是世界上第一款反坦克步槍——M1918,綽號“大象”。

1916年索姆河戰役,英國人研制的世界上第一款坦克—Mark I 型坦克幫助英國步兵在5個小時內向前推進了5公裏,這個戰果以往要耗費幾千噸炮彈,犧牲幾萬人才能取得。

對于這些全身裝甲,有機槍大炮,機器推進的龐然大物,德國士兵費盡力氣挖的塹壕、布設的鐵絲網毫無用處。輕重機槍和步槍發射的子彈只能在它的裝甲上留下淺淺的彈痕,只有用火炮直接命中才能摧毀它,但這實在太難做到了。

法國也不甘落後,很快研制出了施耐德CA1和一戰最好的坦克雷諾FT17坦克。德國人急切地需要研制一款能夠大量裝備前線步兵,可以正面擊毀坦克的直射武器,M1918反坦克步槍應運而生。

M1918反坦克步槍其實就是毛瑟兵工廠將毛瑟1918步槍放大的産物。全長196厘米,槍管長98厘米,口徑13.2毫米,帶腳架全重18.5公斤。

槍機是毛瑟步槍經典的旋轉後拉式,但是采用直拉機柄和大型球形柄頭。因爲槍托和護木巨大,手握不住,所以裝有一個小握把。

瞄准機構采用弧形表尺,V形缺口式照門,准星是倒V形,刻度從100米到500米。槍管大部分都沒有護木,兩腳架在護木的最前端。

使用13.2mmX92mm半凸緣瓶型彈,能在100米距離上擊穿20毫米鋼板,300米距離上仍可擊穿15毫米。

M1918雖然能有效擊穿一戰的薄皮坦克,但是這把槍真的對射手不友好,射擊時巨大的聲響和震動讓人頭痛耳鳴,不了解它強大後坐力的新手會被直接撞斷鎖骨或胳膊脫臼。

一戰結束至1938年,中國和德國之間的軍事合作非常緊密,中國用稀有礦産換來了很多德國武器,裝備了8個全裝德械師,和20多個部分德械師,成爲中央軍的核心力量。

這些全裝德械師裝備德國進口的毛瑟C96手槍,1924年式毛瑟步槍,75毫米克虜伯山炮,Pak37毫米戰防炮,Flak30高射機關炮,150毫米克虜伯或萊茵金屬重榴彈炮,還有坦克、裝甲車等。加上國産的捷克式輕機槍、民24重機槍、82和60迫擊炮,感覺火力配置無懈可擊。

但這些被寄予厚望的德械師在淞滬會戰和南京保衛戰中幾乎全軍覆沒。個人認爲除了戰略指揮上的重大失誤和海、空軍的嚴重落後,部隊防線經常被日軍坦克部隊輕易突破造成全面潰敗也是個重要因素。

抗戰初期日軍投入中國戰場的坦克大多是前裝甲只有幾毫米的輕型坦克,所謂在中國無敵的97式中型坦克前裝甲也不過25毫米,用PAK37這類戰防炮一打一個透心涼。

但是中國的戰防炮數量太少,使用也不合理,經常是還沒發炮就已經被日軍的92步兵炮、迫擊炮甚至擲彈筒給打掉了。然後就是防線失去反坦克能力,任由“豆戰車”們橫沖直撞,士兵被打的血肉橫飛,最後防線被突破,部隊潰逃。

如果國民政府能把德國一戰後不要的M1918反坦克步槍全部買來,比買戰防炮便宜,或者直接買下生産線自己生産,能夠普遍裝備到排一級部隊,一線反坦克能力得到質的提升,還可以當反器材槍使用打車輛、工事、飛機、船只等。

日本人的坦克狂不起來,我們的抗戰就好打很多,也就不用付出那麽多犧牲。

(免責聲明:文章資料、圖片都來源于網絡,此文章旨在倡導社會正能量,無低俗等不良引導。如涉及版權或者人物侵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我們將第一時間刪除內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聯系後即刻刪除或作出更改。)

1 阅读:3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