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養清心,扶正祛邪——中醫治療慢性前列腺炎的實踐》

醫善講壇 2024-05-16 16:45:23

前列腺炎是男性常見的泌尿系統疾病之一,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中醫學有著獨特的辨證論治優勢,能夠針對不同症狀和體質特點采取個體化的治療方案。

前列腺炎患者出現下腹墜脹、排尿不暢的症狀,可能與前列腺受炎症刺激導致的尿道黏膜充血、氣滯濕熱等情況有關。這些症狀的出現可能反映了體內陽虛濕滯、氣血不暢通等問題,需因人而異施治。

病例分析

患者,男性,45歲,主因"下腹墜脹、排尿不暢"就診。

患者症狀:

下腹墜脹、排尿不暢,排尿時有灼痛感,尿量少,尿道口有陣發性刺痛,夜間需頻繁起夜2-3次。症狀持續3個月,期間有好轉但總體無明顯改善。

舌象:舌質淡紅,邊緣有齒痕,舌苔薄白。

脈象:弦滑。

中醫分析:

患者下腹墜脹、排尿不暢等症狀提示前列腺腫大,可能是由于濕熱內蘊所致。舌質淡紅,邊緣有齒痕提示濕熱內蘊,舌苔薄白提示氣虛;脈弦滑提示肝氣郁結。由此可初步判斷,本案屬于"濕熱蘊結,肝氣郁滯"的病機。

辨證論治:

根據上述分析,本案屬于"濕熱蘊結,肝氣郁滯"證型。濕熱內蘊是導致前列腺炎的主要病因,而肝氣郁滯又是濕熱內蘊的根源。故治療宜以清利濕熱,疏肝理氣爲主。

具體處方:

1.清熱利濕藥:車前子、澤瀉、茯苓、薏苡仁、赤芍。

2.疏肝理氣藥:郁金、柴胡、香附、青皮。

3.益氣養血藥:黨參、黃芪、當歸、熟地黃。

服藥後1個月,患者下腹墜脹、排尿不暢均有明顯改善,夜間排尿次數減少至1次。2個月後,症狀基本消失,尿量也恢複正常。舌質淡紅,邊緣光滑,舌苔薄白,脈弦緩。

現代醫學研究發現,慢性前列腺炎多由細菌感染、免疫功能異常、神經系統障礙等因素引起。而中醫認爲,濕熱內蘊、肝氣郁結是導致前列腺炎的核心病機。

濕熱內蘊是指體內濕熱之邪內侵,擾亂了前列腺的正常功能。濕熱之邪往往源于脾胃功能失調,脾虛失運,水濕內蘊,久而化熱。濕熱內蘊則可引起前列腺充血腫大,分泌物增多,影響排尿。

肝氣郁結則是由于情志不暢所致。肝主疏泄,而情志不暢時,肝氣郁結,氣機失調,也可影響前列腺的功能。

因此,中醫治療前列腺炎的關鍵在于調理脾胃、疏肝理氣,祛除濕熱。具體來說,可用上述清熱利濕、疏肝理氣的藥物進行調理,以達到標本兼治的目的。

藥物選擇方面:

1.清熱利濕藥如車前子、澤瀉、茯苓等,能夠清除濕熱之邪,降低前列腺的充血腫脹。

2.疏肝理氣藥如郁金、柴胡等,可疏肝解郁,調理氣機,從而改善前列腺的功能。

3.益氣養血藥如黨參、黃芪等,可以補充氣血,增強機體的抗病能力。

通過中藥的系統調理,不僅可以緩解前列腺炎的急性症狀,還能從根本上調理脾胃和肝氣,預防複發。同時,中藥無副作用,療程靈活,非常適合長期服用。

1 阅读:72

醫善講壇

簡介:分享生活感悟,留住美好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