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光作爲漢武帝托孤重臣踐踏君威、始終抓權,使其成爲廢立的代稱

史海撷英 2024-05-11 12:01:33

後元二年(前87年)春,漢武帝病重,自知時日無多後開始考慮如何安排後事,太子劉弗陵才八歲,顯然需要幾個可靠而又不能一起抱團的輔政大臣維持平衡,確保劉弗陵成年後順利掌權。

經過幾日的思索,漢武帝最終確立了五個輔政大臣,即丞相田千秋、大司馬大將軍霍光、車騎將軍金日磾、左將軍上官桀、禦史大夫桑弘羊五人。“後元二年春,上遊五柞宮,病笃,光涕泣問曰:‘如有不諱,誰當嗣者?’上曰:‘君未谕前畫意邪?立少子,君行周公之事。’光頓首讓曰:‘臣不如金日磾。’日磾亦曰:‘臣外國人,不如光。’上以光爲大司馬大將軍,日磾爲車騎將軍,及太仆上官桀爲左將軍,搜粟都尉桑弘羊爲禦史大夫,皆拜臥內床下,受遺诏輔少主。明日,武帝崩,太子襲尊號,是爲孝昭皇帝。”

這五個人中,田千秋雖然位居丞相,但資曆太淺,他能夠坐上丞相的位置就是靠自己的靈活站隊。當初衛太子事件後,誰敢在漢武帝面前說衛太子好話?田千秋也是如此,但看到漢武帝對衛太子態度開始有了微妙地轉變後,率先公開爲衛太子說好話,這才引起了漢武帝的注意,最終坐上了丞相的位置。但因爲資曆太淺,其他幾位輔臣基本不把他當回事,“會衛太子爲江充所谮敗,久之,千秋上急變訟太子冤,曰:‘子弄父兵,罪當笞;天子之子過誤殺人,當何罷哉!臣嘗夢見一白頭翁教臣言。’是時,上頗知太子惶恐無他意,乃大感寤,召見千秋。至前,千秋長八尺余,體貌甚麗,武帝見而說之,謂曰:‘父子之間,人所難言也,公獨明其不然。此高廟神靈使公教我,公當遂爲吾輔佐。’立拜千秋爲大鴻胪。數月,遂代劉屈氂爲丞相,封富民侯。千秋無他材能術學,又無伐閱功勞,特以一言寤意,旬月取宰相封侯,世未嘗有也。”他的作用就是勾連霍光、上官桀、金日磾這三個中朝官和桑弘羊這個外朝官,其中霍光三人代理行使皇權負責決策,外朝的丞相和桑弘羊負責執行,互相牽制。

而這個三人小團體也不是鐵板一塊,霍光和金日磾是盟友,但卻不是和上官桀一系的,所以他們三人又能夠互相牽制平衡,避免劉弗陵大權旁落。

同年二月十四(3月29日),漢武帝駕崩,五位大臣輔佐劉弗陵登基,是爲漢昭帝。

相對于桑弘羊來說,霍光等人的資曆都不太高,繼續抱團取暖,金日磾還好說,是霍光的兒女親家,也是鐵杆盟友,但上官桀明顯就有些不對付了。

霍光

霍光能夠入中朝靠的就是霍去病弟弟的身份,天然有著衛氏外戚的烙印,也因此靠著這個烙印凝聚了不少殘余的親衛氏的勢力。而上官桀恰好就是衛氏的死對頭李氏的人,當初上官桀和李廣利出生入死,在外人看來就是李氏的人。

雖然衛氏和李氏都被漢武帝清洗了一輪,但殘余勢力還在,霍光能夠依靠霍去病弟弟身份拉攏衛氏殘余勢力,上官桀可沒這個能力,因而有些擔心霍光借機扳倒自己。

顯然上官桀有些多慮了,他們目前的敵人是桑弘羊,自己內部萬萬不能出亂子,而爲了安撫上官桀,他主動和上官桀結爲女兒親家,又通過遺诏追封李廣利的姐姐李夫人爲孝武皇後,相當于爲李氏平反,也給上官桀一個定心丸。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這也是當初鬥的死去活來的衛、李兩系的一次和解。

但權力就一個,你多了我就少了,而且上官桀早些年跟著李廣利,他在外朝的線都是李氏的,一旦勢力穩固,必然和霍光走向對立面,二人都必須大權獨攬,不然下場就是身死族滅。

隨著金日磾的病逝,上官桀也逐漸和桑弘羊走到一起,打算扳倒霍光。

始元六年(前81年),上官桀、桑弘羊、鄂邑長公主和一直觊觎皇位的漢武帝第三子燕王劉旦密謀,打算除掉霍光,劉旦上書漢昭帝霍光意圖謀反,桑弘羊組織朝臣彈劾霍光。“燕王旦自以昭帝兄,常懷怨望。及禦史大夫桑弘羊建造酒榷、鹽鐵,爲國興利,伐其功,欲爲子弟得官,亦怨恨光。于是蓋主、上官桀、安及弘羊皆與燕王旦通謀,詐令人爲燕王上書,言:‘光出都肄郎羽林,道上稱跸,太官先置。’又引:‘蘇武前使匈奴,拘留二十年不降,還乃爲典屬國,而大將軍長史敞亡功爲搜粟都尉,又擅調益莫府校尉。光專權自恣,疑有非常。臣旦願歸符玺,入宿衛,察奸臣變。’候司光出沐日奏之。桀欲從中下其事,桑弘羊當與諸大臣共執退光。書奏,帝不肯下。”

劉弗陵

此前劉旦就有謀反的前科,漢昭帝自然不信他的言論,反而安撫了霍光,“明旦,光聞之,止畫室中不入。上問:‘大將軍安在?’左將軍桀時曰:‘以燕王告其罪,故不敢入。’有诏召大將軍。光入,免冠頓首謝,上曰:‘將軍冠。朕知是書詐也,將軍亡罪。’光曰:‘陛下何以知之?’上曰:‘將軍之廣明都郎,屬耳;調校尉以來未能十日,燕王何以得知之?且將軍爲非,不須校尉。’是時,帝年十四,尚書左右皆驚,而上書者果亡,捕之甚急,桀等懼,白上小事不足遂,上不聽。”這讓上官桀等人驚恐不已,爲了避免被霍光打擊,他們打算設宴殺霍光、廢昭帝、迎劉旦爲帝。

元鳳元年(前80年)九月,謀劃之事泄露,漢昭帝和霍光先發制人,所有參與的大臣統統下獄,桑弘羊和上官桀都被滅族,至此霍光徹底掌握大權。

當然搞掉其他輔政大臣這種事情屢見不鮮,霍光也不是沒有動作,只是一度很被動罷了,但接下來一件事情卻讓霍光走向了權臣道路,這就是廢立皇帝。

雖然廢立皇帝在漢朝已經不是新鮮事,畢竟此前爲了擁立漢文帝,誅殺呂氏的周勃和陳平廢殺了少帝,但他們只是無奈之舉,畢竟平呂之後,劉邦的孫子劉襄打算武力奪權,七國之亂差點提前上演,朝中大臣一合計才幹了這事,屬于大家默認,周勃執行罷了。但霍光不一樣,廢劉賀純屬立場上的問題。

元平元年(前74年)四月十七日,漢昭帝駕崩,因爲沒有子嗣,霍光和朝臣需要決定誰繼承皇位,而目前漢武帝的六個兒子中五個已離世,唯一活下來的是廣陵王劉胥,但他是燕王劉旦的同母弟,最先排除在外。那只能從孫輩裏選取了,排名第一的則是昌邑王劉髆的兒子劉賀,況且奶奶李夫人已經被追尊爲孝武皇後,有嫡親的優勢,就這樣劉賀被霍光迎立爲帝。

劉賀

此時的劉賀已經十八歲,卻不願受霍光的擺布,登基不久就安插親信,排斥霍光,意圖奪取權力。而爲了護衛自己,劉賀又安排自己的國相安樂擔任長樂衛尉,意圖掌握宿衛權,霍光再也忍不了,以造惡三千件爲由罷黜了劉賀。劉賀在位不過三個月,就算每天不吃不喝也要幹四十多件壞事,顯然不可能,所以這只不過霍光的說辭而已。劉賀被廢,純屬自己能力問題,畢竟剛剛登基就著手奪權,明擺著得罪霍光。

接下來就是立誰當皇帝的問題,考慮許久後就擁立了漢武帝的曾孫劉病已,劉病已是劉據的孫子。

巫蠱事件後,張賀收養了年幼的劉病已,張賀的弟弟是張安世,張安世又和霍光交好,所以張賀收養劉病已這件事霍光必然清楚,一開始只想保存衛氏血脈,只是沒想到劉弗陵早崩,劉賀不合作,劉病已反而成爲霍光的最佳選擇。

也是之前的疏忽,霍光沒考慮劉病已的婚姻大事,也沒想到日後他會登基,所以隨便讓他找了許氏結婚。但如今要扶持劉病已登基,那就得考慮許氏的去留,平心而論,霍光是非常想把女兒嫁給劉病已的,而且也是現在唯一的機會了,畢竟成爲皇後,自家就成了外戚,在漢朝外戚頻頻掌權的時代,皇後是誰事關全族命運。但劉病已不願意,登基前雖然表示願意和霍光合作,但他也提了唯一的要求,讓許氏做皇後。

劉病己爲何提這個要求呢?一方面自己和許氏感情深厚,糟糠之妻不能抛棄,另一方面劉病已也知道外戚的重要性,讓許家做外戚,就是防著一手,即霍光在世一切聽霍光的,霍光不在,那權力收回,權力不能由霍家繼續掌控。而且許氏成皇後,許氏的兒子爲太子,即便自己熬不過霍光,也可以讓年幼的兒子有新的依靠,防止霍家一家獨大。

霍光思考許久後,還是答應了劉病已的請求。

劉病已

元平元年(前74年)七月,劉病已入未央宮,改名劉詢,是爲漢宣帝,同年十一月,立許氏爲皇後。而後漢宣帝按照約定,一切大權都交給霍光,而霍光繼續延續漢昭帝時期的政策,維系著大漢。

如果到這裏,也不失爲君臣佳話。但爲何霍家還是被滿門抄斬呢?問題就出在霍光的妻女身上。

妻子霍顯爲了讓女兒霍成君當皇後,居然毒死了許皇後,還瞞著霍光,不管霍光知不知情,但都打破了之前和漢宣帝的約定。更要命的是不僅霍光得知後將這個事情壓了下來,也沒告訴自己兒子,還是皇帝派兵上門前才知道這件事,最終導致了霍家滅門的結局,可以說霍光日後的慘劇離不開霍顯這件事。

爲什麽說霍光是最像權臣的良相呢?這是因爲霍光和周公、諸葛亮一樣,沒有私心,一心輔佐皇帝,在漢武帝窮兵黩武後積極恢複大漢的元氣,讓民衆休養生息,開創了昭宣中興的局面,這一點足以讓他列入名臣之列。

但爲何在千年後,霍光沒能有周公、諸葛亮的名聲,反而成爲廢立皇帝的代名詞呢?這是因爲霍光肆意踐踏君威,把漢武帝好不容易建立起來的君權神授沖擊的七零八落。

想當年漢武帝尊東皇太一,修建章宮,造神明台,就是爲了把漢帝塑造成神,強化君權和神權,但沒幾年,霍光就廢了劉賀。既然天子是神,那廢天子的霍光又是誰?神父嗎?

霍光

雖然後世看來霍光廢立皇帝大逆不道,但在當時並沒有多少人反對,畢竟從霍光之後,大力提拔儒家出身的丞相,因此霍光廢立皇帝,得利益的還有儒家,自然會得到儒家的支持,這才導致霍光的名聲並沒有因爲廢立之事而搭上逆臣的標簽。

另一方面,說霍光是最像良相的權臣是因爲他晚年戀權不放,或許經曆漢武帝末期激烈的權力鬥爭,他明白權臣失權的下場,尤其是上官桀和桑弘羊,因而一直到死都沒放權,但結果就是錯過晚年幫助家族功成身退的機會。

漢武帝讓霍光當周公,但周公晚年歸政,霍光卻絲毫沒有一點還政的意思,隨著漢宣帝越來越成熟,戀權的霍光必然走到漢宣帝的對立面。更要命的是霍家人丁單薄,自己就一個兒子,爲了壯大家族的勢力,病重前將自己哥哥家的兩個孫子過繼到霍去病一脈,將其封了侯,打算壯大家族的勢力,然而新立的幾個侯沒啥資曆,如何抵得過漢宣帝,最終被一網打盡。

不過漢宣帝還是認可霍光的,雖然滅了霍家滿門,但還是給霍光應有的地位,讓他陪陵武帝,算是給霍光幫自己翻身的感恩之舉。

1 阅读: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