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橡膠的那些事

夜郎小卒 2023-06-29 10:48:17

□ 張纖纖

我是一名西雙版納土生土長的哈尼族女孩。西雙版納屬熱帶季風氣候,濕度大,旱季雖雲雨少、光照強,但霧濃露重,彌補了降水量的不足。這樣的氣候導致西雙版納成爲了中國少數適合橡膠樹生長的地區。也正因如此,我從出生起就與橡膠結下了不解之緣。

爲我帶來味道和樂趣的“他”

我出生在2001年的1月,踩在冬天的尾巴上。那時的父母也才20多歲,都在膠廠謀一份工作。

小時候的我只知道每年一到特定的時間,許多不認識的叔叔阿姨就會用卡車或是拖拉機拉著有彈性的乳白色固體來到膠廠,拿它們換取接下來幾個月甚至一年的生活費。但這些乳白色固體的氣味並不如它的外表那麽無害,它散發出的刺鼻味道侵入了我生活的每一個角落。我的童年就是在充斥著這種氣味的環境中度過的。

再長大些,我對橡膠樹有了更形象的認知。“他”擁有比一般樹木更高大的身軀,白色固體就是“他”流下的“眼淚”,還知道了“他”會掉下橢圓形的種子。每年的八九月份,橡膠林裏總是會傳來一陣陣“啪啪”的聲音,那就是橡膠樹種子從樹上掉下來了。橡膠樹種子身著淡褐色的外殼,殼上鑲嵌著淡淡的花紋。每到橡膠樹種子掉落的時節,我都會約上小夥伴,到附近的橡膠林中來一場痛快的探險:每人手持一個編織袋,一邊談起近來的趣事,一邊拾起藏匿在枯枝落葉裏的橡膠仔,最後來比一比誰的袋子最鼓脹。這樣的探險一般會進行一個下午。結束後,我們會帶著收獲的種子去找商家進行交易,換得一兩塊錢,閑暇之後就可以歡樂地享受勞動成果。

被寄托希望的“他”

父母在我還未出生時曾購買了一片近30畝的橡膠林地,他們預測那片橡膠林大概會在我上初中時開割,然後開始大量生産膠水。那時全家人都在等著那些橡膠樹出膠水,等待著那片橡膠林開割的收入可以讓我們的生活變得輕松一些。

然而,收割膠水並沒有想象中的那樣簡單。什麽時候割膠、如何割膠才能使膠水更多,同時又保證橡膠樹受到的傷害最少,這些都是需要技巧的。還記得第一次看割膠的實際演示,膠刀飛速劃開樹皮,漏出白色內裏,再一插一翹,順著出現的三角凹槽,圍繞樹幹斜向下出刀,然後乳白色的汁液就順著膠刀割出的傷痕流出來。白色的汁液,像極了母親的乳汁,帶著人們的希望,哺育著西雙版納一代又一代的膠農。

爲老爸帶來孤獨的“他”

高中時,家裏的橡膠樹終于開割了。可是,割膠的問題怎麽解決?父母多次商量後,決定讓父親上場親自去會會“他”。高中學業繁重,我放在橡膠林的心思顯然少了不少,只知道“他”確實減輕了我們家的經濟壓力,但也總覺得那片離家不算遠也不算近的膠林阻隔了我與父親的交流。

家裏的橡膠林位于群山深處,沒有電,喝水也要用山裏的溪水和雨水燒開了喝。由于這份工作的特殊性,父親每天淩晨兩點左右就要開始割膠,七八點又要將流在碗裏的乳汁收到大桶裏,還要嚴防突如其來的雨水將來不及收的膠水沖走。因此,父親基本每天都一人宿在膠林裏的瓦房裏,與草木飛鳥爲伴。

父親割膠期間,我與他基本上一個月都見不了一次面。日複一日,父親漸漸習慣了這樣的生活,雖然孤獨,但也不乏樂趣。空閑的時候種種菜、養養雞,也是另外一番詩情畫意。這樣的工作和生活,也讓父親的身體得到了鍛煉。幾年下來,他身體健朗了不少。

揭開“他”面紗的一角

高中畢業後,我進入大學選擇了生態學專業,這讓我從更多的方面了解了陪伴我多年的橡膠樹。

橡膠樹的白色乳汁就是它的次生代謝物,天然橡膠具有絕緣性、耐磨性、氣密性、可塑性以及彈性,能夠帶來巨大的經濟價值,但同時也帶來一些令人擔憂的問題。相比于天然森林,橡膠林的水土保持效益很低,橡膠樹的種植還會破壞熱帶雨林,導致病蟲害增加、土壤肥力下降。

爲提高橡膠林的資源利用率和生態效益的膠園間作模式逐漸發展起來,近年來,人們發現橡膠與茶葉、咖啡等植物間作可以改善土壤狀況,甚至增加作物産量,但離真正成功還需付出很大的努力。

橡膠樹承載了我童年的歡樂,寄托了我年少的希望,牽動了我青春的思念,在我20多年的生活中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記。在外學習多年,每當我坐火車回到家鄉看到山上的橡膠林時,總覺得他們好似在歡迎我回家。

不過,橡膠樹帶來的生態問題卻不容忽視,如何利用專業知識緩解其帶來的生態壓力,同時增加橡膠産量、持續推進膠林經濟可持續發展,正是我們這一代人努力的方向。

0 阅读:2

夜郎小卒

簡介:分享和原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