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崛起對全世界意味著什麽?

彼岸紫竹 2024-04-24 08:41:01

我喜歡看金燦榮教授的視頻,他經常提到,現在的世界處于“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什麽意思呢?主要就是四個字,東升西降,以中國爲首的東方國家在崛起,以美國爲首的西方國家在衰落。

這個勢頭其實非常明顯,崛起的國家主要是中國、印度跟東盟;衰落的國家就多了,日本跟歐盟比較明顯。

美國經濟、軍事實力還是非常強,是毫無疑問的全世界第一強國,擁有巨大的影響力,是這個地球上唯一的超級大國。但是美國的問題太多了,兩黨內鬥,種族撕裂,國債高企幾乎搞成龐氏騙局,兩場代理人戰爭,已經到了進退失踞的地步,選來選去竟然只能在兩個80多歲的老頭裏選出總統。

最關鍵的是,美國比之前差得太遠了,現在的美國,幾乎是美國贏得冷戰後最弱的,遠的不說,阿富汗戰爭之前的美國,那是何等的強盛,何等的自信,那時候的美國,稱得上“人類文明的燈塔”。但是現在,美國以肉眼可見的速度衰落,隨之相伴的,是中國勢不可擋的崛起。

那麽中國的崛起對全世界到底意味著什麽呢?

三千年未有之大變局

關于這個大變局,其實之前還有一個更早,時間尺度更大的,叫作“三千年未有之大變局”,這句話是晚清重臣李鴻章李中堂說的,他爲什麽這麽說大家都很清楚了。

工業革命在英國爆發後,歐洲進入了工業文明,並且迅速對其他農業文明形成了力量上的代差。

很不幸,我們中國就是其中之一。

金燦榮教授有個很形象的比喻,瓦特發明蒸汽機後,機器的力量就是人力跟畜力無法比擬的了,蒸汽可以推動火車、驅動輪船,人只能靠馬跟風帆,這就是工業文明跟農業文明的差距。

水滴

那段屈辱的曆史大家都很熟悉,完成了工業化的列強對農業文明的中國實施了降維打擊,那種差距我看跟《三體》裏,三體文明對地球進行的“水滴“打擊也差不多。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清朝鐵帽子王僧格林沁率領5000蒙古騎兵、17000滿清騎兵、步兵以及綠營兵等兵種共3萬余人,在北京八裏橋對陣不到8000英法軍,結果清軍陣亡1200多人,其他士兵也因爲受傷或者驚懼而完全失去戰鬥力,英法聯軍死亡5人。

這是一場可以被稱爲單方面”屠殺“的戰鬥。

不單是中國,那時候全世界都被工業化國家殖民,可以說是工業化成就了英國的“日不落帝國”。

曆史老人是很公正的,一個國家、民族爲人類文明進步做出貢獻,他就獎勵你,英國到後來的美國,可以說吃盡了紅利。

曹德旺講過一個故事,說他去美國時發現,美國人買襯衫都是幾打幾十打地買,髒一件就扔一件,他覺得很奇怪,這襯衫質量很好啊,明明可以穿幾個月,怎麽這麽浪費呢?後來發現這就是美國人的生活習慣,極爲豐富的商品跟相對較高的收入,養成了美國人這種消費習慣。

曹德旺說他一年才穿六件襯衫,我想在中國,就算是馬雲、王健林這樣的有錢人,也不可能一件襯衫穿一次就扔,你美國人憑什麽?

其實說到底,就是美國通過二戰建立全球體系,又在冷戰中擊敗了蘇聯,成爲全世界唯一的超級大國跟世界警察,在這個基礎上,通過美元、美軍跟西方媒體掌控世界秩序,並且從中獲取了大量的利益。

可以說,這個地球上,美國剝削的對象,是每一個其他國家,包括它的盟友。

幾十年來,好多國家想要挑戰美國的霸權,但都無一例外地失敗了,即便像蘇聯那樣強大的國家,擁有幾乎能夠匹敵美國的軍事力量,或是像日本那樣經濟發達,賣掉東京就能買下整個美國的暴發戶,通通不是美國的對手。

直到中國的出現。

互相看不懂的中美

中國跟美國之前遇到過的所有對手都不一樣,美國人看不懂中國人,中國人也看不懂美國人,有點像貓狗在一起總要打架,兩種動物語言體系不一樣,狗舉起爪子表示友好,貓卻覺得狗要發動攻擊。舉個最簡單的例子,美國人信新教,感恩節要感謝主賜給人類食物,中國人不明白,吃的哪一粒糧食不是自己種的、雙手掙的,跟上帝有啥關系?中國人呢?似乎什麽都能信,佛祖、太上老君、玉皇大帝、送子觀音,誰靈我就信誰,在宗教信仰上也搞實用主義,美國人理解不了。

感恩節

中國的崛起出乎美國意料,要不然克林頓絕不會同意中國加入WTO,但是國運來了,誰也擋不住。

中國的崛起對全世界到底意味著什麽?

我認爲有兩點重要意義。

一是體現工業化的重要性。

全世界目前有233個國家和地區,有多少國家實現了工業化?掌握了現代制造業?

這個數字低得嚇人,人類制造業的90%集中在北溫帶三個地區,東亞、西歐跟北美,全部加起來就20個國家,背後就兩個文明,東亞是儒家文明,西歐北美是新教文明。

剩下那90%的國家其實挺悲慘的。每個中國人其實都還能隱約感受到舊中國什麽産品都要靠進口,因爲“洋傘、洋裝、洋娃娃、洋酒”這些詞流傳了下來,一個“洋”字告訴我們這些東西舊中國生産不出來。事實上,絕大部分的工業品我們都生産不出來。

殘酷的是,現在還有200多個國家和地區處在這種階段,或者略微強一些。

我們很幸運,掌握了現代制造業,是誰讓中國人掌握了現代制造業,實現了工業化?是新中國,是中國共産黨。

近現代改變世界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工業化,這也是中國崛起的基石,現在的中國,工業産值占到全世界的30%,是全世界商品的“世界工廠”,無論走到地球的哪個角落,都能發現“made in china”。

根據聯合國産業分類類別,現代人類工業體系有39個大類,這39個大類中有191個中類,而這191個中類下面又可以細分爲525個小類。在現今世界上,掌握全部525個工業門類的國家就一個,那就是中國。

但是我們並沒有滿足,因爲有人還是想卡我們脖子,想通過高科技打壓我們,所以中國人還在孜孜不倦攻克所有高科技領域的瓶頸,比如芯片。

中國崛起不是靠殖民主義、帝國主義和戰爭,它帶給全世界經濟的拉動力量相當于當年大英帝國崛起的100倍,相當于當年美利堅合衆國崛起的20倍。

這個力量非常強大和偉大,它拉動非洲、拉美、亞洲,甚至歐美發達地區,給他們帶來前所未有的增長機遇。另外,中國還有可能在人類文明現有基礎上發展出新的增長方式、創造新的工業文明和文化。

所有的發展中國家想要發展,想要富強,必須實現工業化,這是工業社會的鐵律。

二是提供了一個嶄新的成功模板。

這個道理很簡單,但是我們身在局中,卻不一定看得清楚,那就是中國的成功爲全世界所有發展中國家指明了一條道路,一條跟西方國家不一樣的成功道路,那就是中國的道路。

中國用事實證明,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也能夠搞成功,不一定非要照搬西方的制度,每個國家應該根據自己的國情,探索適合自己的“特色”。當然中國經驗更具參考意義,因爲西方崛起靠的是掠奪、剝削殖民地完成第一桶金的財富積累,這個現在的發展中國家學不來。

中國呢?現在國家跟人民手中的財富,是前輩們跟我們自己,用自己的雙手,一分一分掙出來的,只要其他國家想學、肯學,都能學會,都能發展起來。

這個意義太大了,因爲在中國出現之前,地球上的工業文明只有一種成功模式,那就是西方模式,在政治上是自由民主、三權分立,在經濟上是自由主義、市場經濟,除了這些,沒有樣板了。

三權分立

那就照著學呗,就像我們,誕生不了馬克思,只能跟著俄國學,畢竟有人證明過能夠成立的模式,總比沒人成功過的模式,成功概率大。

這個邏輯非常簡單,也很正確,但是忽略了一個前提,那就是兩個樣本要大體一致,如果樣本差距過大,就像做實驗改了參數,金屬鈉扔到水裏會爆炸,換成鐵扔進去,只會有點水花。

幸好,革命年代的中國,我們有教員;十年運動結束後的中國,我們有鄧公。

偉人們沒有照搬外國的成功經驗,而是分析了中國的國情,在革命時期和建設時期都創造出了適合自己的方法,中國人由此成功地站了起來、強了起來、富了起來。

可是,對很多小國來說,沒有這樣的偉人,國家要發展,人民要富裕,怎麽辦?只能跟著外國學,偏偏美國喜歡當老師,特別中意政治制度跟意識形態的輸出,也不知道這是種什麽心態,于是就滿世界送自由民主跟自由派市場經濟。

學習的結果呢?美國推行它那套制度多少年了,誰成功了?

先說幾個主動學的。

1、利比亞。利比裏亞位于非洲的西部,獨立于1847年,美國的扶持下,利比裏亞建立起與美國幾乎一模一樣的國家制度,。如今,利比裏亞已經獨立177年了,卻仍然是全球最落後的國家,人均GDP僅有735美元,位列全球第180位。

2、海地。位于美國南邊的海地,獨立于1804年。20世紀初,美國曾經短暫占領海地,並讓海地國會按照《美國憲法》制定出《海地憲法》。從實施《海地憲法》算起,距今已經100多年了,海地現在是全球最落後的國家之一。

海地

被動接受美國制度的呢?那大家就更熟悉了,伊拉克、利比亞、敘利亞、阿富汗,這些國家不但沒有富強起來,反而成了恐怖主義的溫床。

我認爲中國的崛起,最偉大的意義就在于此,用自己的經驗告訴全世界所有國家,想要成功,不是只有西方那一套才行。

結語

中國正在大力推動“一帶一路”,又是一個西方世界看不懂的工程,因爲西方世界的對外關系裏,沒有合作共贏、優勢互補、共同發展,他們聽不懂這些,他們只懂零和博弈。

截至2023年6月底,中國與150多個國家、30多個國際組織簽署了230多份共建“一帶一路”合作文件。

這個世界很大,除了西方世界,資源、技術、資金、人口都足夠大,這意味著,西方主宰地球的時代,將會一去不複返了。

10 阅读:3322
评论列表
  • 2024-04-25 10:19

    好,有幸生在中國!

  • 2024-04-25 14:23

    我們是複興,不是崛起,回到原來的位置而已

  • 2024-04-24 16:27

    人類的最終歸屬是星辰大海!

  • 2024-04-25 07:31

    在哪兒抄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