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平陵政變中,原本沒有兵權的司馬懿,是如何取得勝利的?

文诩曆史 2024-03-25 10:10:46

曹魏正始十年,一場政變徹底改變了曆史的走向。在這之後,司馬氏正式走向封建王朝最高的寶座,這一場政變史稱“高平陵政變”。

其實,無論是曹操,還是後來的曹丕或者曹睿,他們雖然也是任用司馬懿,但是也是對他多有防範。在曹睿臨終前,更是叮囑曹爽,不要對司馬懿放松警惕。

正是如此,在曹睿死後,幼主曹芳繼位,司馬懿被任命爲太傅,這只是一個有名無實的官位,而軍政大權牢牢地被曹爽掌控。而正是在如此優勢的情況下,司馬懿竟然能夠通過一場政變,就將曹魏政權徹底掌控。那麽司馬懿到底是如何做的,竟然能取得最後的勝利?

在曹睿死後,司馬懿與曹爽作爲托孤大臣,奉遺诏輔佐幼主曹芳。此時的司馬懿即將是實實在在的四朝老臣,其威望和資曆在朝中無人能出其右。曹睿在臨終前擔心政權旁落,曾暗中叮囑曹爽。

在曹芳繼位後,曹爽擔任大將軍輔政,他不忘先帝的遺言,爲了更好的限制司馬懿,他就尊司馬懿爲太傅,這樣司馬懿就不能執掌兵權了。

司馬懿也看出曹爽對自己的忌憚,也就是順其自然,甚至裝病,以此來讓對方放松警惕。就這樣,曹爽中計,更是認爲司馬懿即將命不久矣,也就徹底放松了下來。殊不知,司馬懿在暗中早已布置好一切,就等時機一到,就來個驚天逆轉。

正始十年,長期擔任大將軍的曹爽早就變得目空一切,再加上司馬懿還在床榻之上,他決定帶著皇帝曹芳前去高平陵祭拜先帝,並沒有對洛陽做任何安排。而這正是司馬懿一直等待的時機,司馬懿得知消息,不在裝病,趁著洛陽空虛,命令司馬師率領3000死士發動政變,占據洛陽城。

曹爽得知洛陽之變,完全不知所措,當時他並不是沒有取勝的可能。但是他不僅沒能聽從正確的建議,當機立斷,反而聽信司馬懿的洛水之誓,放棄抵抗,最終身死族滅。

從整個政變的過程,司馬懿完全展現出其城府和謀略,而曹爽更是表現的如同草包一般,完全不是司馬懿的對手。

我們可以看到司馬懿爲了能夠取得勝利,先是韬光養晦,等待時機,逐步放松了曹爽的警惕心理,而暗中早已布置好一切。執掌曹魏軍政大權的曹爽竟然讓司馬懿在眼皮子底下,訓練出3000死士,不能不說曹爽的失敗。

司馬懿成功的第二點就是當機立斷。發動政變的機會只有一次,精于算計的司馬懿更是明白這一點,在他看到曹爽離開洛陽的時候,就明白這是千載難逢的機會,當機立斷,動用全部力量,控制洛陽,奠定勝局。

此外,司馬懿以洛水之誓騙得曹爽放棄抵抗,這一步非常精妙,雖然這爲後世開了一個壞頭,但是對于當時的司馬懿來說,這是最有效、最節省時間的方式,要知道遲則生變。

這一場政變看似是司馬懿與曹爽之間的鬥爭,而在背後其實是當時的門閥與皇家宗室的鬥爭。正是因爲司馬懿取得最後的勝利,在後來,門閥才能快速崛起,他們的一舉一動完全能夠影響國家的運轉。

0 阅读: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