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然間發現,原來需要陪伴的不是孩子,而是離不開孩子的媽媽…

如波談育兒 2024-05-15 01:28:06

文/蘭媽談育兒

探親➕旅遊的一個朋友告訴我

她跟丈夫分居兩地,丈夫在外面掙錢養家,她在老家開網店兼全職帶娃

這不,趁著五一假期幾天,一連忙了幾個月的朋友,就把兩個孩子交給奶奶照顧幾天,她則來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

旅行的最後一站途經丈夫的城市,爲了接風洗塵,當天晚上丈夫就帶她出去吃好吃的

回家途中,丈夫還故意開玩笑說:“你現在都不管我了,一門心思就撲在兩個女兒身上,以後老了能靠的還不是我”

朋友不語,然後只說了一句:“我累了,你背會我吧”

結果丈夫卻回答她:“多走會,能鍛煉身體”

于是,朋友就順勢說了這樣一段話

她說:

你知道爲什麽我一門心思撲在兩個閨女身上嗎?因爲她們做什麽事情好像都不會掃興

我想去某個地方,她們會說“你去吧”,我們會照顧好自己的

我想吃的東西,她們會陪著一起買

就連我說走路累了,她們也會說“累了我背你吧”

聽完朋友的這段話,再回頭看看自己的孩子,似乎就沒那麽焦慮了

確實,很多時候需要陪伴的不是孩子,而是離不開孩子的媽媽們…

特別是以下幾種情節,很容易讓人破防:

01

生病時關心

會不停問“媽媽,好點沒有”

有一個二胎媽媽,每天一日三餐小到只有她的一兒一女

爸爸整天忙于工作,不是加班就是應酬,回到家也是半夜三更了

從孩子出生到上學,再到後來的作業輔導,媽媽就像是一個機器人一樣,每天都超負荷工作

特別是孩子生病的時候,不管是大兒子還是小女兒,她都要拖大帶小地出現在醫院

每次忙得無助、累到疲憊的時候想拿起手機給丈夫打電話,可一想到接到電話永遠是“請不了假”、“沒辦法”、“只能辛苦你”的聲音,她都失望地放下了手機,也清楚地知道電話打了也是白打

于是,日複一日的情況下,不管再遇到什麽樣的事情她也習慣自己扛著

有一年冬天,她生病發燒了,剛把大兒子從幼兒園接回家就扛不住了

往床上一躺,一個人和病魔搏鬥著

兒子看到媽媽滿頭大汗,嘴裏還不停說著難受,連忙倒水拿毛巾,一會給媽媽用冰毛巾敷額頭,一會又貼心地問“媽媽,好點沒有”

小女兒呢,才剛學會走路,雖然不會做點什麽,卻也懂事地躺在媽媽旁邊不搗亂

一會親親嘴巴,一會吹吹額頭,嘴裏還說著“不疼~不疼”

直到後半夜,慢慢退燒了,爸爸才從外面應酬完回家,而兩個孩子也累到自己上床睡著了

再回想被兩個孩子體貼照顧的一幕,萬般委屈也似乎在那一瞬間被治愈了

還有一位媽媽,是離異後再婚

大概是經曆了前段的失敗婚姻,她在婚後就格外重視家庭,就連現任丈夫和前妻的兒子也視若親生

每天想盡辦法做各種營養餐,家裏的所有事情也安排得頭頭是道

可對于這個憑空出現的“媽媽”,男孩始終是疏遠和排斥,甚至連學校的家長會都不讓她這個“新媽媽”參加

好在幸運的是精誠所至、金石爲開,媽媽凡事以繼子爲主的尊重與愛戴,也慢慢感化了那顆冰冷的心

特別是再次懷孕之後,高齡産婦本身就需要格外小心,可她還是堅持著每日對男孩的事情親力親爲

現任丈夫提議:“可以請一個保姆”

她卻拒絕說:“不行,保姆哪有我們自己人細心,再加上肚子裏的小寶貝就要出生了,我們不能讓哥哥覺得我們有了小弟弟、小妹妹就不愛他了”

這番話,恰好被躲在暗處的男孩“偷聽”到

是感動,也是接受吧,男孩就徹底認可了這個“媽媽”

有次做飯的時候媽媽不小心把手切到了,孩子看到後雖然冷冰冰地說了句“真笨,還能切到手”,但還是沒有猶豫地冒著雨跑到附近的藥店去買創口貼

看著孩子回到家被淋濕的模樣,曾經的所有付出也在那一瞬間得到了回應

而這件事給我的感悟也是:“孩子懂得知恩圖報、也能明辨是非”,特別是那些把父母放在心尖上的孩子,懂事起來能比我們想象中還要心細

就像網上看過的一段治愈話:

“誰最愛我,當然是我的孩子了,我生氣的時候他會抱著我,我忍不住打他了,他也會抱著我,哭了要抱、開心要抱、睡覺的時候也要我陪在身邊,他需要我的愛,也忍受著我的壞脾氣,所以我沒有理由不愛他…”

是呀,每一個孩子的眼裏都是爸爸媽媽,心裏的愛也是滿滿當當的

當我們焦慮的時候也回頭看看孩子吧,我們不是一事無成、也不是一無所有,孩子就是我們最大的收獲,也是前進裏最大的動力~

02

道歉時原諒

會馬上回應:“沒關系的媽媽”

和一位媽媽聊天時,我問她:“你覺得孩子哪一瞬間最愛你”

媽媽想了想,然後回憶說:

女兒讀一年級的時候不好好寫作業,我對她發脾氣

爲了小懲大戒,我還把她關在房間裏警告說:“不寫完作業,不准出門”

後來,看到她害怕地躲著我的樣子,心裏馬上後悔了

我跟她道歉說:“寶貝,對不起,媽媽不該沖你發脾氣,更不該把你關在房間裏不讓出來”

本以爲女兒會很生氣,甚至不會原諒我

沒想到,眼角還挂著眼淚的她,馬上就回應說:“沒關系的媽媽’

聽朋友說,孩子當時還說了一番讓她至今想起來都內疚的話

孩子說:

“媽媽,我原諒你,因爲你是我最愛最愛最愛的媽媽呀,哪怕你批評、罵我、打我,我還是會很愛你…”

一連用了三個“最愛”,可見孩子心中對媽媽的愛有多深

說到這裏,突然又想到另一件讓人淚目的事兒

9歲小女孩悠悠,從小到大乖巧懂事,基本上就沒讓家裏面操過心

每次出現沒考好的成績、沒做好的家務,包括沒有達到媽媽的期望,她都會主動跟媽媽道歉請求原諒

日複一日、年複一年,這樣的生活不知道持續了多久

突然有一天,再次面對指責和抱怨時悠悠不再低頭道歉,而是一臉無所謂地說:

“我知道,我已經盡力了”

“媽媽,你知道嗎?我好像快愛不動你了,就像我怎麽努力你也看不到一樣,我已經沒有力氣了”

聽完這番話媽媽一時間愣住了

原來,孩子對爸爸媽媽的愛也是會過期的

如果一個孩子長時間生活在打擊、批評和責怪的環境下,即便他們骨子裏很愛爸爸媽媽,也會因爲缺愛而不會表達愛…

所以,愛孩子就要及時回應孩子的愛

一句“我愛你”的表白、一句“沒關系”的回應、一句“別怕,媽媽在”的叮咛,還有隨時挂在嘴邊的微笑…

這些都能讓孩子的愛得到延續,還會開心好半天~

03

焦慮時不記仇

剛罵完就嬉皮笑臉地撒嬌討好

很多時候,孩子要比我們想象中更容易滿足,也比我們想象中更容易受到傷害

關于這份領悟,就要從經曆的兩件事開始說起了

第一件事是輔導學習

前段時間,蘭媽半躺在床上爲大女兒輔導作業、教小女兒識字認字

看著兩個孩子時不時偷懶摸魚,再說出一些和題完全不搭邊的答案,我生氣地甩手離去

當時也因爲起猛了的原因,手不小心打到小女兒的身上,看到她吃痛的模樣我本想道歉

可女兒爲了怕我擔心,硬生生擠出一個笑容說:“沒事,一點也不痛,媽媽,你別生氣了好不好”

後來,爲了彌補小女兒,晚餐特意做了她最喜歡吃的雞腿

結果,女兒看到後高興地跳了幾下,然後抱著我說:“媽媽真好,我真的太愛太愛你了”

看著那麽容易就能滿足的樣子,我的內心慚愧不已

第二件事是洗頭發

每逢周末都要給兩個女兒挨個洗頭發,而不喜歡洗頭發的大女兒,每次都是難纏的那個

洗頭發的時候臉上不小心淋到水,能誇張地發出“殺豬般”的慘叫聲,不知情的還以爲遭到了怎樣虐待

洗頭發若稍稍用點勁兒也是一樣,會脾氣暴躁地吼出聲“疼”

一聽到這裏我總是會火冒三丈,也總教訓說:

“你發什麽脾氣,你有什麽資格發脾氣,我們給你洗頭發,你還應該感謝我”

後來,大女兒嫌煩直接選擇自己洗頭發

接著給小女孩洗頭發時,比起姐姐的脾氣暴躁,她顯得格外安靜一些

我表揚她“真乖,不像姐姐那麽事多”

結果,小女兒的回答卻是:“因爲你太凶了,我害怕”

這件事情過後,本以爲大女兒會記仇、小女兒更害怕我

可睡了一晚上,等到第二天早上我爲洗頭的暴躁行爲跟她們道歉時,兩個孩子卻異口同聲地回答說:“我們都忘記這事了”

接下來,又是各種撒嬌地討好

大女兒說:“我就想跟你貼貼,媽媽身上的味道好香”

小女兒也說:“我就是個跟屁蟲,你到哪裏,我就跟到哪裏”

于是,從那以後,我努力改變自己的暴脾氣,只要女兒說“對不起”,我會立馬回應“沒關系”

如果自己不小心做了錯事也會及時說出“對不起”三個字

而三人行的母女關系,也自此沒有什麽是“好好說話”解決不了的問題

這就是教育裏“不會掃興”的地方,父母和孩子之間最好的關系維持也是雙向奔赴、和雙向回應

爸爸媽媽愛孩子,而孩子也恰好以同樣的方式愛著你~

那麽,關于孩子成長中的一些感人瞬間,大家還有哪些不一樣的經曆分享呢?歡迎評論區留下您的足迹和相關建議!

0 阅读:3

如波談育兒

簡介:感謝大家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