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麽林黛玉說“良辰美景奈何天”和“紅娘報”,是違規的渾話?

潤楊的紅樓筆記 2024-05-04 15:13:06

爲什麽在《紅樓夢》中,林黛玉說的“良辰美景奈何天”是違規矩的渾話?

《紅樓夢》第四十回, 史太君兩宴大觀園,金鴛鴦三宣牙牌令。賈母請劉姥姥吃酒,席間要說酒令,每個人都要說。

鴛鴦是令官,誰輸了就罰誰喝酒。輪到黛玉時。

鴛鴦又道:“左邊一個‘天’。”黛玉道:“良辰美景奈何天。”寶钗聽了,回頭看著她。黛玉只顧怕罰,也不理論。

寶钗爲什麽回頭看黛玉呢?

這其中就有說道了。“良辰美景奈何天”這句話是違規的渾話。

1.因爲這句話出自淫書《牡丹亭》。

這句話出自明代大戲曲家湯顯祖《牡丹亭·驚夢》中女主角杜麗娘的一句唱詞:“良辰美景奈何天,賞心樂事誰家院!”

《牡丹亭》有男女相愛的故事情節,屬于反對傳統婚姻制度和封建禮教的書籍,因此被儒家道學先生視爲“淫書”。

世家大族裏,無論男女都不能讀這樣的書。誰說出裏面的詩詞,就說明,誰看了這本書。這是很沒臉面的事情。

林黛玉在大庭廣衆之下,公然說出“良辰美景奈何天”的句子,說明她看了這部淫書。如果被長輩知道了,臉面就沒有了。因此“寶钗聽了,回頭看看她“。

黛玉並不理會寶钗的意思,只怕受罰,繼續對酒令

鴛鴦道:“中間‘錦屏’顔色俏。”黛玉道:“紗窗也沒有紅娘報。”

結果忙中出錯,黛玉又說出一句忌憚的話“紅娘”。

紅娘是元代王實甫《西廂記》中的人物,她撺掇小姐和張生在西廂約會,汙了小姐的清白。張生唱詞中有一句:“侯門不許老僧敲,紗窗外定有紅娘報。”

《西廂記》同樣也被視爲淫書,被視爲洪水猛獸。凡是看來《牡丹亭》和《西廂記》的孩子都被定義爲壞孩子。

當初寶玉要看這些書的時候,茗煙就說過:“不可拿進園去,若叫人知道了,我就吃不了兜著走呢。”

如果被發現讀禁書,不僅主人被罰,連小厮也會被罰。

寶玉偷偷在大觀園看禁書的時候,被黛玉看到了。黛玉一口氣讀完了《會真記》。“自覺詞藻警人,余香滿口。雖看完了書,卻只管出神,心內還默默的記誦。”寶玉和黛玉讀過之後才知道,原來這些書的辭藻如此華麗,余香滿口。

其實,這些書並非誨淫誨盜,就看是什麽人,就看怎麽讀書了。魯迅說過,“經學家看見《易》,道學家看見淫,才子看見纏綿,革命家看見排滿,流言家看見宮闱秘事。”

寶黛讀西廂和讀牡丹亭,看到的不是淫,而是滿口留香的詩詞歌賦,悲歡離合、蕩氣回腸的愛情故事。

雖然現在看來,讀這些書沒有錯。但是當時看來,讀這些書就不符合女孩子的身份了。能說出書裏的句子是大逆不道的,是渾話。

當寶钗讓黛玉跪下,要審黛玉的時候,黛玉都嚇傻了。不斷哀求寶玉,饒了她這一回,下回再也不敢了。

寶钗高手黛玉:“你我只該做些針黹紡織的事才是,偏又認得了字,既認得了字,不過揀那正經的看也罷了,最怕見了些雜書移了性情,就不可救了。”

四十二回,黛玉還爲當時說錯話而道歉。

黛玉笑著忙央告:“好姐姐,饒了我罷!颦兒年紀小,只知說,不知道輕重,作姐姐的教導我。姐姐不饒我,我還求誰去?”衆人不知話內有因,都笑道:“說的好可憐見的,連我們也軟了,饒了她罷。”又寶钗原是和他玩,忽聽她又拉扯上前番說他胡看雜書的話,便不好再和他厮鬧,放起他來。黛玉笑道:“到底是姐姐,要是我,再不饒人的。”

第四十五回,黛玉依然爲自己說錯話而後悔不已。她對寶钗能放過自己,沒有告訴長輩而感激不盡。

黛玉歎道:“你素日待人,固然是極好的,然我最是個多心的人,只當你心裏藏奸。從前日你說看雜書不好,又勸我那些好話,竟大感激你。往日竟是我錯了,實在誤到如今。細細算來,我母親去世得早,又無姊妹兄弟,我長了今年十五歲,竟沒一個人像你前日的話教導我。怨不得雲丫頭說你好,我往日見她贊你,我還不受用,昨兒我親自經過,才知道了。比如若是你說了那個,我再不輕放過你的;你竟不介意,反勸我那些話,可知我竟自誤了。“

在古代女孩子無才便是德。不鼓勵女孩讀書。寶钗和大多數人都認爲:”咱們女孩兒家不認得字的倒好……就連作詩寫字等事,原不是你我份內之事,究竟也不是男人份內之事。“

女人的分內事就是針黹紡織,相夫教子的事。

2.這句話還出自戲曲《牡丹亭》。

黛玉和寶玉讀過《會真記》,葬花之後,剛走到梨香院牆角邊,只聽牆內笛韻悠揚,歌聲婉轉。原來是小戲子在演習戲文呢。

只聽唱到:“良辰美景奈何天,賞心樂事誰家院?”

(黛玉)聽了這兩句,不覺點頭自歎,心下自思道:“原來戲上也有好文章。可惜世人只知看戲,未必能領略這其中的趣味。”想畢,又後悔不該胡想,耽誤了聽曲子。又側耳時,只聽唱道:“則爲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林黛玉聽了這兩句,不覺心動神搖。

牡丹亭的書不允許看,卻允許看戲。因爲許多人都不注意唱詞的內容。黛玉以前就沒留意過唱詞的內容。

不過這些戲也不適合年輕姑娘看。怕教壞了女孩子。賈母就批評過才子佳人的戲,說這些戲不符合實際情況,不讓孩子們看。

不管什麽情況,無論黛玉是看戲看到的“良辰美景奈何天”,還是在書裏看到的,都是不妥當的,說出來就更屬于渾話了。因此黛玉聽寶钗審問她,才那麽慌亂,一而再,再而三地向寶钗道歉。

黛玉再也不敢看這些才子佳人的書籍了,生怕亂了性情,或者不留心再說出什麽渾話來。

本文共2060字,感謝閱讀!歡迎點贊、評論、轉發和關注!

0 阅读: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