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傑回憶戰友程照軒,兩人初見,程照軒就把匣槍送給自己以保安全

晚上回憶這百年 2024-05-14 06:46:44

程照軒(右)和管戈(左)

1937年10月中旬,趙傑同程照軒在泰安城文廟初次見面,介紹人是山東省委書記黎玉。黎玉說:“這是程照軒,山東省立曲阜第二師範的學生,坐過監獄,老家是泰安縣六區山陽莊,省委決定程照軒、侯德才和你同去程照軒的家鄉,做伹徕山抗日武裝起義的准備工作。程照軒負責區委工作,侯德才負責組織工作,你負責軍事工作。”

停頓了一下,他繼續說:”你們談,我還找別的同志談話。”趙傑和程照軒就面對面地談起來了。

程照軒說自己才被釋放,他家所在的六區窮,山陽、茅茨更窮,山陽莊是個大莊,區公所就安在山陽,區長是他的堂叔伯哥哥程子源(程鵬),人比較進步。六區還有他好多的同學。還說,他們已經組織起來不少人,就缺軍事幹部。

趙傑也把自己的情況向程照軒同志作了介紹。

第二天(10月25日)黎明,三人准備啓程去程照軒的家鄉。程照軒介紹了行動路線和可能遇到的意外情況及對策。他說,總行程是65華裏,下午四點多鍾可能到家。一切都准備好了,就要行動時,程照軒從包袱裏拿出一支匣子槍交給了趙傑,說:“趙正貴同志(即趙傑),這支匣子槍是通過關系從韓複渠部隊搞來的,我兩人都不會用槍,交給你,多消滅敵人!“這支匣子槍後來跟隨趙傑十幾年,到了1950年才上繳入庫。

程照軒工作細致,關心同志。一路上,他對趙傑倆人的生活很關心,吃飯、休息、喝水,都是他照應。

當天下午六點,到了六區山陽莊。程照軒帶路到家門,先敲門:“大哥開門,老三回來了!“他大哥開門,全家都擁擠在院內,非常高興!他父親高興得流了淚。這時,程照軒向全家介紹趙傑兩人,說他倆是他的同學。全家對他們的到來表示歡迎。

程照軒的大哥忙得不可開交,給他們倒茶,打洗臉水和洗腳水。天已很晚了,程照軒說:“吃飯吧!“趙傑走近飯桌一看,好家夥,桌上擺了八個菜,還有高樁饅頭、煎餅和餃子,真是豐盛!吃完飯後,程照軒帶他們到西屋休息,床鋪都擺好了,地下打掃得非常幹淨。看樣子,程照軒在城裏時,已給家裏寫了信,早准備好了。

一切安排妥當,他才離開西屋,臨走還囑咐他們好好睡上一覺,這裏安全,他和父親、大哥、二哥輪流打更(站崗)。

程家是個獨立的院子,有南北西屋,西屋比較隱蔽,所以程照軒安排趙傑倆人住在那裏。趙傑在這裏住了近兩個月,程照軒很關心他的生活,夜裏親自在院裏遊動放哨。

第二天,也就是10月26日,吃過早飯,程照軒等來到趙傑倆人住處。

程照軒把程子源的情況向趙傑和侯德才作了介紹。他說:”程子源是我堂兄,原在馮玉祥部當兵,後升爲副連長,因對國民黨不滿,脫離軍界返鄉。他在六區有些名望,被推爲區長兼民團隊長。他在馮玉祥部時,就知道共産黨的一些政策和主張。我入獄後,他曾花錢找人營救。 他當區長沒有民憤,手下有百余支槍,成員多是窮人。他對國民黨不抗戰很有反感,國民黨頑固部隊拉他入夥,都被他拒絕。他要求走正道,堅決抗戰,只要我們對他的政策對頭,爭取他抗戰是沒有問題的。”

正如程照軒的分析,程子源于1938年3月,率全體官兵,參加了八路軍四支隊二大隊。這時,他改名叫程鵬。

程照軒很虛心地征求趙傑和侯德才的意見,他可否去見程子源,談談抗戰問題。趙傑倆人表示同意。

正午時程照軒才回來,他別的屋沒進,首先進西屋。一進門,他就說:”我把見程子源的情況向你倆彙報。我同子源談得很好,他說你就聯系人,我們一定幹。”趙傑聽了,對此事有了底。接著,大家研究了趙傑什麽時候見程子源。趙傑說,現在不忙見他,還是程照軒多與他接觸,過一段時間,他再去見他爲好。

10月底的一個晚上,由程照軒主持,三人開了一個小會。這個小會,是關鍵的會議,關系到伹徕山起義的組織准備工作。

程照軒傳達了省委書記黎玉的指示和泰安縣委的指示。而後,他把六區和伹徕山周圍的情況都作了介紹和分析。在會議上,程照軒提出要做三件事:第一,廣泛宣傳黨的抗日救國主張,組織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第二,恢複和建立黨組織和發展黨員的工作;第三,籌備武器和糧款,聯絡各方人員,組織人民武裝,同時做爭取程子源的工作。

這三個問題提出後,經討論,除個別方面提出意見外,都同意程的意見。緊接著,研究分工,程照軒提出,趙正貴同志全面管軍事,組織部隊;侯德才同志管黨的組織工作和幹部工作;他是本地人,熟悉本地情況,負責人員聯絡。

程照軒又提出核心是抓武裝,搞槍支,重點抓好幾個莊子的工作,如山陽、薛莊、東良莊、茅茨、封家莊、樓德等。

程照軒同志對六區的情況了如指掌。他告訴趙傑,到封家莊找封虞臣、封振武、李子超,到樓德找馮平和王理堂,到東良莊找趙一川,到薛莊找薛浩、薛子超、薛宣、薛玉,到茅茨找李玉奎(顧廷臣),姬長水(王魯生),王心存(王明震),在山陽主要是抓基層工作和做程子源及區公所人員的工作。

11月15日,月亮圓圓的,趙傑和程照軒聊天。

程照軒問:“你打了這麽多仗,受過傷沒有?”

趙傑說:“受過六次傷,我是一等殘廢。”

趙傑問:“你是哪一年被韓複渠逮捕入獄的?”

程照軒說:“1932年5月20日夜,以程鳳九爲首的特務偵查隊,會同賈本甲部兩個連及兖州反動武裝,共約一營多人,對曲阜二師空前大逮捕,抓了24人,我是那時被捕的。”

他又說:“在監獄裏,敵人多次審訊,誘我背叛,我拒不承認是共産黨員,敵人感到棘手,只有用刑、拷打。”說到這裏,他把上衣脫下,叫趙傑看他背上被敵人打的痕迹。

程照軒繼續說:”我們在監獄裏,不管敵人采取什麽手段,我們都不怕,只有一個辦法,堅決鬥爭,如絕食等等。”

最後,程照軒講了幾句話,在趙傑腦海裏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他說:”趙正貴同志,我們與敵人的鬥爭方式不同。我們是在敵統治區做秘密工作和搞學生運動,直到被捕入獄,同敵人作鬥爭;你是拿槍與敵人作公開鬥爭。但不管用什麽方式與敵人鬥爭,我們的目的是一個,就是推翻國民黨政權,建立我們自己的政權。我們在共産黨領導下,走到一起來了。”

這一段聊天,很有意義,它使趙傑和程照軒更進一步地相互了解了,對今後他們在一起配合工作很有好處。

伹徕山起義後,組織決定程照軒任二中隊指導員。他很謙虛地推讓別人當,自己願作副指導員。黎玉找他談話,說:”你到二中隊任指導員,組織上已決定。”他聽說組織已決定,表示堅決服從定,愉快地接受了這一工作。

這時趙傑兼二中隊隊長,他同趙傑說:”我是老百姓變成了軍人,而且不是政治幹部,趙正貴同志,政治工作怎麽做,我是一點也不懂,我只有向你學習了,你是紅軍中的政治工作幹部。”

程照軒的學習精神非常好。他和趙傑經常在一起研究部隊的政治工作,如鞏固部隊,擴大部隊,作新戰士的工作,黨支部的工作,群衆工作等。他工作很紮實,每天都召開一次排政治戰士(排級幹部)會議,研究當天的部隊政治思想情況和布置第二天的工作,很快就熟悉了部隊得政治思想工作。

部隊打的第一仗,是在1938年1月中旬,我軍移駐東良莊。部隊得到的情報,日軍在新汶公路往返頻繁。經偵察,確實如此。這正是打擊敵人的好機會。24日上午,支隊領導在東良莊的鄉公所開了一個會,主要是研究敵情,下決心打,決定由趙傑率三中隊和二中隊一個排于26日早4點進入寺嶺,選擇有利地形埋伏起來。

這時,程照軒主動提出來要上戰場,他說:“過去我沒有聽過槍聲,這次去聽聽,也是我學習軍事的好機會。”根據他的要求,支隊同意由他和趙傑一同指揮戰鬥。從進入陣地到戰鬥打響的全過程,程照軒不斷地做戰鬥鼓動工作。

省委劉杜會議之後,部隊擴編爲一,二兩個大隊。原二中隊和五中隊編爲二大隊,趙傑兼大隊長,程照軒同志任大隊政委。之後,省委決定,第一大隊北上,第二大隊南下。南下以後又北上會師,在往返行程中,程照軒同志的模範行動,影響,教育了全體指戰員。有的戰士說:”我們有個好政委,保證了部隊的團結,戰鬥和勝利!!”

行軍中,程照軒腳上打了幾個大泡,行走困難。大隊有一匹馬,平時就是馱東西,有病號時好騎騎,叫程照軒騎馬走,他說什麽也不肯。在行軍中,通過敵據點和交通要道時,他總是在危險處動員大家要沉著和勇敢。

部隊在行軍中途休息時,程照軒總是走前走後,看同志們休息得怎麽樣,有什麽問題沒有,有無掉隊的和病號。部隊到宿營地時,他就召開政治幹部會議,布置做群衆工作和部隊本身的工作。他廢寢忘食,到處奔波,深入群衆,贏得了全體指戰員的贊譽。

程照軒學習進步很快,不僅在政治上學習到好多東西,在軍事上的進步也是飛躍的。他特別用心學習毛主席的軍事著作,尤其是遊擊戰和持久戰的著作。在攻打萊蕪城時,他在幹部會上提出了攻城用兵的寶貴意見:我軍用主力中隊攻城,突擊的方向應放在城西門,一部插到東門,一小部(一個排)的兵力迂回到北門,主要是防敵人從北門突圍;在兵力使用上,用二、五、八中隊作爲主攻部隊;他和團的領導一起在前,共同指揮攻城部隊。

攻克萊城後,程照軒召開政工幹部緊急會議,布置部隊進城的工作,強調了部隊嚴守紀律,要求按照”三大紀律,八項注意”去做,並組織了宣傳隊向城裏的市民進行宣傳。他親自向俘虜兵講話,講我軍對俘虜的政策。他召開了士紳名流的座談會,宣傳我黨的政策和主張。緊接著,他又布置與北路部隊的會師,要求搞好團結工作,並要求本大隊的人員都移到城外駐防,城裏的房子都讓給北路部隊住。

他對學習抓得很緊,有時半夜在油燈下還在學習。趙傑看到時說:”政委,這麽晚了,還在學習呀!”他說:“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

這時,四支隊已擴大,再用大隊的編制是不適應鬥爭形勢需要的。因此,在5月上旬,把部隊擴編爲3個團。二大隊擴編爲二團,趙傑兼團長,程照軒任政委。這時,團要成立黨委會,在研究人選時,程照軒主動提出要趙傑任黨委書記。團政委是當然的黨委書記。他反複謙讓,經過做工作,他接受擔任黨委書記,趙傑擔任副書記。程照軒很謙虛地說:“我各方面都向你學習。”講得趙傑都不好意思了,忙說我們互相學習。

7月中旬,在滕縣的馮卯、高莊、萬莊戰役中趙傑受傷,部隊實際上就是程照軒和副團長程鵬指揮,接連打了許多勝仗。

程照軒對同志特別關心,趙傑住院時,他在百忙中,多次到支隊醫院去看望,給趙傑介紹部隊的情況和戰鬥的情況,還搞到一些好吃的東西就送給趙傑。

因工作需要,8月中旬,上級調程照軒到省委分配工作,從此他就離開了二團,與趙傑分手。

21年後,1959年8月中旬,兩人在天津市睦南道招待所巧遇。那天中午在食堂吃飯時兩人碰面,當時都站起來,都感覺很面熟,都愣起來了,急劇思索後,兩人都想起來了。

21年沒見面,程照軒已51歲,趙傑也已46歲,頭發花白了。兩人認過之後,親熱得不知說什麽好。程照軒叫趙傑到他桌上去吃,趙傑叫他到自己桌上來吃,謙讓了好久,幹脆來合二爲一到一張桌上去吃,邊吃邊聊,把各自這20余年的工作經曆都敘述一番,又談了過去在一起的經曆。

程照軒很關心老二團,問到現編在哪個單位,那時部隊的老人情況。“有些戰士都當了幹部。””是的。”“這20年變化很大。”“老二團編到三縱隊,老二中隊的老人不多了,在楊家橫戰鬥中,二連傷亡很大。”......

從那以後,兩人在北京還見過面。到了那個特殊時期,兩人斷了聯系,孰料程照軒被迫害致死。開始趙傑不知道,以後才聽說,心情非常難過,他失去了一位老同志、老戰友。

趙傑懷念程照軒,因爲他立場堅定,愛憎分明,襟懷坦白,光明磊落,堅持原則,關心同志,平易近人,他嚴肅認真,一絲不苟.......

但這只是一方面理由,另一個更大的理由是,因爲他們曾是肝膽相照、生死與共的戰友。

0 阅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