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1年,菲律賓官宣發現“原始部落”,全世界爲“塔薩代人”轟動

律令9章 2024-04-10 14:12:39

理論上來講,今天的人類早已擺脫低等生物階段,區別只有“發達”與“欠發達”之分,即便偶爾出現“野人”消息,那也僅是流言傳說,當不得真。

就在大多數人以爲自己是“地球主宰”時,美越交惡的1971年,菲利賓竟傳出消息:發現了“原始部落”。

這怎麽可能?消息肯定是假的!

別不信,這可是菲律賓放出的“官方消息”,還能有假?

真計較起來,這支“原始部落”早于1966年就被發現了,據說是生活在棉蘭老島南部,臨近原始森林居住的一位獵人,在狩獵途中偶然發現的。

發現“原始人”後,菲律賓並未第一時間對外公布,而是由本國科學家先行研究了一番。

菲專家研究後發現,這支“原始部落”只有27個人,他們仍保持“穴居”,主要食物多爲各種植物的果實、花朵,或是野薯芋。

他們偶爾也會狩獵,但僅能捕食一些魚蝦,青蛙等小型動物。

得到食物後,部落成員會公平分配,食物不足時,成年人還會將食物優先讓給小孩。

與現代人格格不入的明顯標志爲:這些“原始人”只在腰間圍以蘭葉編成的遮羞布或短裙,其他部位均無衣著。

他們使用的工具也是粗石器(石斧和刮削器)、木具(火鑽及原始土鏟)等,甚至沒有用于狩獵或戰爭的武器。

由此可證,這支原始部落還處于“石器時代”。

經觀察,專家深感“意外”,這些人並不像今人想象中的原始、野蠻。

相反的,這些人除了生活習慣“原始”外,性情非常溫和友好,對內大家和平共處,沒有等級貴賤之分,對外即使忽然見到現代人也不會驚慌。

看樣子,這些“原始人”不知道什麽是敵人、戰爭,甚至對獵人手裏的槍也不感到驚訝,或許他們根本不知道什麽是“武器”。

單從暗中觀察來看,這些“原始人”的日常內容很簡單,除了尋找食物,就是在洞內互相溝通或睡覺,看似生活相當惬意。

那時正值美越戰火不斷,現代社會中,又距戰場一箭之地外有這樣的“世外桃源”,著實令人既羨慕又驚訝。

經過幾次“偶遇”後,現代專家開始與這些原始人建立聯系,經溝通後得知:“原始人”自稱二十多位成員是一個大家庭,他們沒有首領,有事會共同協商。

部落裏沒有公私觀念,大家一起參與勞動,共同分享勞動果實,沒有人會對多出的東西産生興趣,更不會自相殘殺。

部落崇拜祖先,相信夢境,但沒有偶像;他們溫和而熱情,大人從不打罵孩子,更不會欺負弱者,也不懂得記數、記時。

尤爲令人驚愕的是:這支“原始部落”實行的是:族外婚、一夫一妻制、父系夫居制。

這怎麽可能?

理論上講,“原始部落”的生活行爲還處于石器時代,但是,他們流行族外婚、一夫一妻制、父系夫居制,這些完全不符合“人類進化”的規律該怎麽解釋?

不僅如此,這些“原始人”沒有時間概念,諸如紡織、冶煉、藝術創作等更是沒有出現,甚至連馴養家畜也還不會。

表面看,這些人群居洞穴,靠鑽木取火來照明或取暖,用樹葉、竹筒貯存食物或水。

從這些看,他們確是“石器時代”的原始人類,可族外婚、一夫一妻、父系夫居制,這些本不應該出現在他們身上的問題,“現代人類科學”又該怎麽解釋?

1971年7月,菲律賓負責少數民族事務的官員正式對外宣布:菲南部熱帶雨林中生活著一支原始穴居部落,被稱“塔薩代人”。

一石激起千層浪,世界各國科學家、冒險家紛至沓來,“塔薩代人”一度成爲國際媒體和菲律賓統治階層的寵兒。

那時的“塔薩代人”被譽爲二十世紀最引人關注和研究的成果之一,就連國際輿論也在爭相報導這一“令人費解、不可思議、顛覆認知的”原始部落。

從學術角度出發,“塔薩代人”將爲我們(現代人類科學)提供一個研究原始社會,活生生的例證!

幾乎是一夜之間,“塔薩代人”成爲各國人類學家、民族學家、科學家最感興趣的課題。

在菲方監督下,成群的科學家、攝影師、記者等,紛紛前往原始森林中的“原始人山洞”科考、采訪。

各大國際媒體的頭條內容也全都是“塔薩代人”,此後電影、書籍等迅速問世。

美《國家地理》將“塔薩代人”做成雜志封面、“NBC(全國廣播公司)”爲拍攝“塔薩代人”紀錄片,向菲官方支付巨額費用……

爲方便各國專家學者科考,菲方專門于“塔薩代人”所在的熱帶雨林中建起停機坪、住宿休息等場所設施。

當人們真正見到“塔薩代人”後更加驚訝,記者們對其瘋狂拍照、雪片一樣的科學報道和電影詳細描述著這些“愛好和平”的原始人。

人類學家、科學家開始研究“塔薩代人”的生活習慣、語言、工具、社會結構,《國家地理》發文稱“(塔薩代人)是一群天真、單純、善良的人。”

不用過多描述,那時的“塔薩代人”被國際媒體捧上了天,可就是沒人想:原始部落怎麽可能在現代社會中生存下來呢?

類似疑問還有很多,諸如:“塔薩代人”只有二十幾人,這麽少的人口基數,是怎麽曆經千萬年繁衍下來的?要知道,一場疾病就可能要了全族人的性命!

還有,“塔薩代人”既不會狩獵,也不懂畜牧種植,爲什麽他們看起來和“現代人”一樣健康正常?這不符合人類科學,疾病醫學也講不通。

最明顯的一點,人類本質上是動物,“原始人”的性情更加接近于動物的機敏和警惕。

“塔薩代人”初見外界現代人,正常的應該表現出畏懼和不安才對,怎麽可能“熱情友好”呢?

當然,也不是所有人都相信“原始人”的,菲人類學家“薩拉薩爾”就曾質疑過塔薩代人的真實性,但他很快遭到打壓,後被“禁止造訪塔薩代人所在區域”。

1974年,菲律賓以保護爲名,將19000畝森林劃爲“塔薩代人家園”區域,外人不得擅自入內!

時有菲軍駐守,通往“原始部落”的道路被阻斷,“塔薩代人”就此消失。

一時名氣超過“美越之戰”的原始部落,就這樣銷聲匿迹了?咋可能。

1986年,一名瑞士記者再次踏上“塔薩代人”的領地,這個時間也是菲前統治者馬可仕(Ferdinand Marcos)政沉權落之後。

該記者驚訝發現,此時的“塔薩代人”與之前相比,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如今的“塔薩代人”身穿色彩斑斓的背心、短褲,他們不再群居洞穴,而是搬到床上睡覺,這就是一場徹頭徹尾的騙局!

所謂的“塔薩代人”向記者承認,他們根本不是所謂的原始部落,而是這片原始森林附近居住的曼努博-布利特人(Manubo-Blit)或特博利人(Tboli)的一個支系。

該記者迅速跟進,據報道:特博利人在文化上較爲先進,因此在菲前掌權人馬可仕的民族事務助理的指使下,曾一度假扮原始人。

爲什麽要“假扮”呢?

直白點講,前菲律賓少數民族委員會負責人曼努埃爾•伊利紮德,他曾向這些人許諾,如果他們飾演角色,並成功引起外界注意的話,菲方會給他們一大筆報酬!

但實際中,這些“假扮者”飾演角色後並未得到任何酬勞。

後不知道什麽原因,菲官方將道路阻斷,外人再難進入這片熱帶雨林,“假扮者”也就沒必要繼續飾演原始人了。

“假扮者”不知道真正原因,明眼人卻看的清清楚楚,其目的無外乎菲政權或曼努埃爾•伊利紮德借“原始部落”爲宣傳手段,以便從林地管理經營中獲取利益。

真相被爆出後,有人發現伊利紮德還成立了一個叫“塔薩代社區關懷基金會”的機構,並從中攫取不少油水,後伊利紮德攜帶數百萬美元潛逃。

這裏說明一下,除“鬧劇說”之外還有一種觀點,有專家認爲:雖然“塔薩代人”是假的,但這些“假扮者”也非現代人類,很可能依然是原始人。

理由大概是:在早期人類學研究中,雖然資料不夠完整,但那些“假扮者”的生存環境及生存方式仍符合原始人的特點。

人類學家赫德蘭認爲:“塔薩代人”很可能不全是騙局,媒體報道存在刻意誇張、虛假的成分。

“塔薩代人”可能是幾百年前,從鄰近部落中逃出來的人,爲逃避侵略者或奴隸販子才躲進這片深山,之後就一直隱藏在叢林中。

如此長時間的與世隔絕,“塔薩代人”不僅退回到石器時代的文化中,而且失去了他們比較發達時的相關記憶。

或許,“塔薩代人” 是一群石器時代的遺民,甚至可能是曆史中最後一支原始人類。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