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俄衛星“撞車”?殘骸可擊穿空間站,神十七攜能量餐出艙維修!

侑口皆碑 2024-03-05 14:08:14

首次!

據我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消息,北京時間2024年3月2日13時32分,我們的神舟十七號航天員進行了第二次出艙活動。

和上次一樣,這次我們的航天員湯洪波、唐勝傑、江新林密切協同,在空間站機械臂和地面科研人員的配合支持下,完成全部既定任務,出艙活動取得圓滿成功。

據了解,這次出艙是在上次出艙維修實驗的基礎上,重點完成了天和核心艙太陽翼維修工作,消除了前期因太空微小顆粒撞擊産生的影響,經過評估分析,太陽翼發電性能狀態正常。

這是我國航天員首次完成在軌航天器艙外設施的維修任務,航天員在出艙活動期間,還對我國空間站艙體狀態進行了巡檢。

說起這次出艙維修任務,大家應該都知道原因,這都是因爲我們的天和核心艙太陽翼受到了太空微小顆粒的撞擊。

而在太空中,不僅會有微小顆粒,還會有太空垃圾。

據了解,我們地球軌道上的太空垃圾數量估計在1.7億到3.7億之間,這些太空垃圾主要由廢棄的衛星和火箭碎片組成。

而由于這些太空垃圾在地球軌道上運行,也會對人造衛星和空間站等航天活動構成嚴重的威脅。

像是在近日,就差點因爲美俄衛星相撞導致危險大量碎片的産生。

美俄衛星險相撞

據NASA數據顯示,這一次算是有驚無險,因爲NASA的衛星差點和俄羅斯的報廢衛星相互撞擊。

NASA指出:在美國東部時間淩晨1點30分左右,俄羅斯“宇宙2221”號衛星與NASA的TIMED航天器,在約600公裏高處近距離擦肩而過。

當時兩顆衛星距離實在是太近了,僅僅不到20米,且雙方都在快速運行,這要是發生撞擊,這後果可是不堪設想。

據了解,NASA的衛星自2001年以來,就一直在研究地球的大氣層;而俄羅斯的“宇宙2221”號衛星已經報廢了,這是一顆電子和信號情報衛星,于1992年11月發射升空,重2000公斤。

報道稱:如果這兩顆非機動衛星相撞,不僅會導致NASA的衛星報廢,還可能會引發與軌道上其他物體的災難性碰撞級聯。

不僅如此,NASA和美國防代表在聲明中寫道:“碰撞可能會導致大量碎片的産生。”

近地軌道的碎片也會增加50%。

而這種情況,電影《地心引力》將其稱爲“凱斯勒現象”。雖然還未發生過這種事件,但是隨著太空垃圾不斷增加,還是令人擔心不已。

之前,就是因爲太空垃圾,國際空間站不得不進行機動規避,還有就是我們的太陽翼受到了微小顆粒的撞擊。

小小的顆粒撞擊,就已經讓我們的航天員兩次出艙進行維修了,就不要說較大的太空垃圾了,其危險程度可想而知。

而且太空環境特殊,出艙維修也不是那麽容易的,航天員必須擁有過硬的身體素質和相關技術。

像是我們神舟十六號乘組當時出艙活動時,就連在艙內的航天員桂海潮都一直穿著尿不濕,就不要提出艙的航天員了。

而且由于出艙時間比較長,不僅要備上尿不濕,身體機能方面也要考慮。航天員能量餐就是爲這種時刻准備的。

在長時間的出艙任務中,航天員能量餐不僅可以幫助航天員補充身體所需營養成分,還能提供長達6小時的能量供給。

雖然它小小一塊,但是卻能夠發揮重要作用,讓航天員在特殊情況下有一個好的身體狀態。

而隨著我們的太陽翼受到撞擊後,也不得不讓人對太空垃圾危險重視起來。

在神舟十八號和神舟十九號航天員確定之後,我們的航天英雄楊利偉就公開說明了:對于這些航天員乘組的訓練,我國進行了一些能力上的增強訓練,包含了修複空間站問題。

這樣就可以在未來面對這些問題的時候直接進行修複。

那麽,現在面對這些太空垃圾,到底有什麽解決辦法?

從人類已知的能力體現來看,面對太空垃圾,的確是毫無辦法,沒有一個很好的辦法可以解決太空垃圾的問題,雖然提出了不少。

例如:澳大利亞科學家團隊提議通過用激光爆破來清除太空中較小的垃圾,而歐洲航天局則計劃發射一個四臂機器人來單個抓取太空垃圾。

0 阅读:142

侑口皆碑

簡介:歡愉要懂得分享,才會加倍的歡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