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秘內蒙遺址:出土中國最早玉器,揭開小女孩墓葬新用途之謎

船長卡戎 2024-05-08 09:08:31

我們中國人對玉器的喜愛,有著悠久的文化傳承。對于美玉的熱愛,就如同對生活的熱愛一樣深沉。從古至今,美玉一直是中國人的情感寄托,是我們的理想和追求。在這片古老的土地,一直以美玉爲靈魂的獨特文化璀璨閃耀。無數的故事、曆史和傳統凝結在這些精美的玉器之中,代代相傳,悠久而深沉。他們,如同珍寶,鑲嵌在中華民族的心靈深處,曆經千年,熠熠生輝。

但是,您知道是什麽時候開始玉石被人們寄托這種情感嗎?

在我國內蒙古自治區有個地方叫敖漢旗,那裏有個叫興隆窪的村莊。這是我國一種很古老的文明,大約有8000多年曆史。在20世紀的時候,人們在其他地方,比如林西縣、克什克騰旗和阜新縣等地,也挖出了類似的文化遺址。

在這些地方,一共挖出了100多件玉器。科學家們通過一種叫放射性碳素測定的方法,發現這些玉器已經有8200到7400年的曆史了。這些資料證明了那個時代的人們已經開始使用和欣賞玉器了。興隆窪文化的玉器是目前知道最早的玉器之一,開創了史前用玉的先河。

我們的玉文化起源可以追溯到很久以前。專家們猜測,最早的玉石文化可能是從3到2萬年前北亞的人群中發源的。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些北亞人群與中國北方的人群有了交流,玉石文化也開始向南方傳播。在中國的曆史上,使用玉的傳統大致上越靠近南方就越晚出現。但在5千年前,這個傳統基本上已經覆蓋了整個中國,並成爲了華夏文明的一部分。

我們可以從9千年前的黑龍江小南山遺址、8千年前的內蒙古興隆窪遺址,一直到現在7到6千年前的仰韶文化中期和晚期以及浙江的馬家浜和河姆渡文化中,看到這種傳播的證據。

玉玦是中國最古老的玉制裝飾品之一,它的形狀像一個環,但中間有一個缺口。這是興隆窪文化很有特色的玉器。在很久以前的古代,人們主要把它戴在耳朵上或者挂在身上作爲裝飾。新石器時代,玉玦的制作比較簡單,造型大多是橢圓形和圓形斷面的帶缺環形體,除了紅山文化的豬龍形玦外,其他的玉玦都是沒有紋飾的。

在1992年的秋天,考古學家們在敖漢旗寶國吐鄉的興隆窪文化遺址進行了一次重要的考古發掘。在這個地方,他們發現了一些非常古老的房址,並且在這些房址內發現了一些埋葬的墓地。

這些墓地當中,專家們有了一個非常重要的發現:最早的玉器。這些玉器非常漂亮,而且做工非常精細。這裏出土了我國第一對玉玦,是在117號墓的人頭骨兩側發現的。這些玉玦飾被放在死者的雙耳旁邊,而且缺口是朝上的。根據這個發現,專家們可以確定,早期的玦飾就是耳環。

另外,M4號墓的主人是位小女孩,她的頭骨被直直地放置著,周圍散落了很多石管。讓人驚訝的是,她的右眼眶內嵌有一件玉玦。對于這個現象,中國社科院考古研究所的劉國祥研究員解釋說:“以玦示目”是指在古代,人們用玉玦來象征眼睛。這是我國出土的最早的“玉眼”。而在牛河梁紅山文化遺址出土的5000多年前的陶塑女神頭像中,雙眼內也嵌入了圓形綠色玉片。劉國祥研究員認爲,這應該是用玉傳統的直接繼承和發展。古人或許認爲可以通過玦來聽從上天或神的指示。

在遼闊的內蒙興隆窪,一處看似平凡的遺址,卻隱藏著驚人的秘密。那裏,時間的指針回溯到遠古,中國最早的玉器之一,猶如破曉的第一縷陽光,照亮了曆史的黑暗。這些玉器,盡管形態各異,卻都以最原始的方式,訴說著中國人的情感與智慧。它們是古人心靈的映射,是他們情感、信仰、生活和藝術的結晶。

看著這些玉器,仿佛可以看到古人虔誠的面孔,感受到他們用粗糙的雙手雕刻玉時的專注與敬畏。這些玉器,就是他們心靈的音符,生命的旋律。興隆窪遺址的玉器,就像是一座永恒的燈塔,照亮了中國玉文化的源頭。它們是中國曆史的長河中最初的漣漪,蕩漾著古人的智慧與情感。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