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用半個世紀揭秘底層華人移民現狀:在古巴,有華人血統是榮幸的

陋室文史 2024-05-11 17:47:51

1908年6月,一艘名爲“笠戶丸”的客輪從神戶港起航,遠涉重洋到達了巴西的桑特斯港,船上的781名日本青壯年,他們是第一批有明確記載的日本移民。

這一批日本移民絕大多數是契約農工,是根據1907年日巴共同簽署的《移民條約》輸送給巴西的勞動力,主要在巴西的咖啡種植園裏工作,他們也爲後續源源不斷的赴巴日本移民打開了窗口。

日本政府本來就一直倡導國民到海外“開疆拓土”,有了這些移民勞工做先鋒,日本政府進一步運用國家力量組織多次大規模移民,這些日本移民到底巴西後,四處宣揚日本文化和軍國主義。

隨著日裔居民以非正常的速度增多,日本人在民間社區甚至政界逐漸掌握部分話語權,頓時引起巴西政府的高度警惕,巴西人也開始抵制日本移民計劃,針對日本移民的襲擊事件頻發。

赴古巴謀生,遭殖民壓迫

巴以沖突讓巴西人徹底覺醒,深怕巴勒斯坦的不幸會在巴西重演,歸根結底還是日本與以色列異曲同工的貪婪與殘忍所致。

相較于日本,一百多年前進入古巴的華人勞工,就令人肅然可敬得多。

當時的古巴正處于繁榮的殖民地時期,在外部市場的刺激下衍生出大量甘蔗種植園。這就需要更多的勞動力,但奴隸制廢除後,廉價勞動力的來源再無法保證。

在古巴發展委員會和英國蘇盧埃塔公司的牽頭之下,古巴將目光投向華工,他們第一次正式引進華工是在1847年。206名華工搭乘西班牙“奧克多”號,從廈門來到哈瓦那港。

據資料統計,在1847年至1874年間共有143040名中國人登上開往巴西的船只,這些契約華工主要是廣東、福建人居多,但平安到達的只有126008人。

在西班牙殖民者的甘蔗園工作的華工,實際待遇比黑奴還要差,他們幹的是最苦最累的活兒。

每天都在皮鞭和棍棒的威嚇之下工作14小時以上,導致許多華工沒熬到8年合同期滿就活活送了命。

幸運熬到合同期滿的華工,要麽被西班牙殖民者驅逐,要麽就是續約幹到累死爲止。西班牙殖民者肆無忌憚的壓迫,激起了全體華工的強烈憤慨。

1868年古巴爆發獨立戰爭,長期受到西班牙殖民者剝削的大批華工義無反顧地加入戰鬥,很快就成爲起義軍裏的中流砥柱。

中國人向來勤勞也不怕吃苦,更不愛惹事生非,只想埋頭過好自己的日子,可一旦壓迫過甚,忍無可忍所爆發出來的戰鬥意志,足以摧枯拉朽。

舍身戰鬥,收獲尊重

有一次,殖民者派出2000兵力進攻一支僅有500人的義軍。

在這場兵力懸殊的戰鬥裏,殿後的兩個班華人戰士耗光子彈後,無畏無懼地與敵人近身肉搏,而華人戰士依靠的武器僅剩槍托和牙齒。

華人戰士的英勇是刻在骨子裏的,就像美國老兵尼莫回憶朝鮮戰場時,就說志願軍並不怕死。

美國大兵上戰場想的是怎麽保命,志願軍卻個個都不惜與敵人同歸于盡,這令美國兵十分害怕。

古巴長達30年的解放戰爭期間,成千上萬的華工曾經參加起義軍,但古巴獨立政府頒布法令,讓華人戰士領取退休金的時候,只有44人前來登記,其余人選擇了自力更生。

功成便身退,可一旦危難當前,華人亦不吝于挺身而出。

20世紀50年代,古巴再次爆發革命,大量華僑華人投身其中,崔廣昌、蔡國強、邵黃三位華裔將軍就是其中的傑出代表。

古巴的開國元勳貢薩洛·德克薩達將軍就誇贊過:“沒有一個華人是叛徒,沒有一個華人是逃兵。”

這句話也被刻在華僑參戰紀念碑上,屹立于古巴首都哈瓦那中心廣場上。

德克薩達將軍的話在古巴廣爲傳頌,華人參加古巴獨立戰爭,讓整個華裔群體在古巴的社會地位,得到空前提升。

這也是很多古巴華裔二代、三代以擁有華人血統爲榮的主要原因。

受中華文化滋養,以華人血統爲榮

出身于香港中下階層的攝影大師劉博智,自上世紀70年代開始關注海外華人,至今已有50多年。

他總共去過全球40個國家,用鏡頭記錄下海外華人的生存故事,尤其是那些生活在底層的華人。

劉博智見過舊金山華人夫妻,蝸居在狹小昏暗的房間裏艱難度日,也看過條件稍好的華人,在搶劫頻發的賓夕法尼亞如何戰戰兢兢。

很多華人因各種各樣的原因無法回國,只能通過擺關公像、挂黃曆年畫來懷念祖國。

在與各國底層華人接觸的過程中,最令劉博智印象深刻的,就是古巴華人。

如今的古巴,擁有純正中國血統的華人十分少見,但與華人存在緊密關系的古巴人倒是不少。他們可能是當年那些契約華工的養子養女,也可能是華工與當地女子結婚所生育的後代。

當年出國做苦力的99%都是男性,契約到期後選擇留在古巴定居的他們,會與當地印第安原住民或黑人、白人女性結婚,生育華裔二代甚至三代。

劉博智前後一共去過古巴5次,最初遇到古巴女子何秋蘭。

何秋蘭是純種的古巴白人,但在養父方標的言傳身教之下,從小愛上粵劇的她15歲就成爲戲班花旦。

方標是廣東台山人,耳濡目染的何秋蘭不僅跟著吃苦瓜豆豉炒排骨,當歸湯等台山特色湯菜,舉止也和廣東女人十分相近。

盡管完全沒有華人血統,但何秋蘭堅定地認爲自己是華人。

在中華文化滋養中長大的何秋蘭,超越親緣血統,認定自己的華人身份,並不遺余力地傳承漢字、粵語、粵劇等中華文化精髓。

而真正擁有部分血統的古巴華裔,對中國更是情感深厚。

劉博智在自述裏說,古巴華裔對自己的祖先是懷著深切思念的,一旦談及就會忍不住地眼眶泛紅,如此熱烈的感情是他在訪問其他人時從未見過的。

在古巴擁有華裔血統的人不僅不會遭到歧視,而且備受尊敬,這一點與西方國家截然不同。

1989年,古巴總司令卡斯特羅特意調撥專項資金擴建華人街,可見其重視程度。

華人帶給古巴的還有令人驚歎的中醫,以至于當地流傳著一句諺語“這個人病入膏肓了,連中國醫生都醫不好”。

如此種種,古巴華裔怎能不將擁有華人血統,視爲一種榮幸呢?

4 阅读:341
评论列表
  • 2024-05-12 04:44

    祝福海外華裔新年快樂,龍行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