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啥孩子越長大,越不喜歡去姥姥家?並非娃不孝順,答案有些心酸

布谷媽媽 2024-02-14 18:59:11

我們總說,孩子是誰帶大的,他就會跟誰親。

這話不假,我家小侄子,從小是姥姥帶,一直帶到上幼兒園。每次放假,小家夥就迫不及待嚷嚷著要去姥姥家。

每次去,還要從自己玩具、零食裏精心選幾樣,說是給姥姥的禮物。後來上了小學,也常念叨姥姥有多好,飯菜有多好吃。

但隨著慢慢長大,他就不怎麽念姥姥了,也不急著催爸爸媽媽去了,甚至去了後待不了多久就問:“什麽時候回?”

他媽媽打趣說:“小時候跟姥姥多親呢,怎麽一長大,待都待不住了?”

很多家長說,孩子小時候跟姥姥親,可隨著越長大,似乎就越不喜歡去姥姥家了,這是爲啥?

答案有些心酸。

一:有距離感

小時候姥姥全身心帶娃時,孩子會覺得:“姥姥是我的。”可能是我的家人,也可能是我最親近的人。

當他去到姥姥家,就跟在自己家一樣,這裏翻一下、那裏弄一下。再加上小一點的孩子還不懂得不好意思,即便被說了,他也嘻嘻哈哈跟你鬧一下。

但長大一點,尤其是姥姥家有了小孩子後,他就會發現:“姥姥不是我的,而是他們的。”

因爲姥姥家孩子的東西,他不能再像在自家一樣隨意翻動了。拿一個玩具,表弟妹們可能就會說:“這是我的。”

想看電視,遙控器在表弟妹手裏,一換台,他們就會說:“這是我家!”

最糟糕的是,如果孩子們鬧了矛盾,童言無忌,人家可能直接就說:“這又不是你家,你回去!”

孩子也有自尊心,一聽到這話,只想扭頭就走。他慢慢也明白,姥姥家不是自己家,姥姥也不屬于他一個人。

于是,這種距離感讓他慢慢不喜歡去姥姥家,而更願意待在自己家裏了。

二:共同話題少了

當孩子還小的時候,他隨口說一句話,都能逗得大家哈哈大笑。小孩子天生就讓人喜歡,大家跟孩子聊天,也不會覺得尴尬。

但孩子長大懂事後,我們就會覺得,能聊的話題很少了。再加上平時見面少,姥姥也不知道跟孩子聊什麽。

聊學習吧,姥姥也不知道孩子學了啥,再說很多孩子不喜歡大人總問他學習上的事;聊生活吧,小孩子的社交咱也不懂,大人的社交圈孩子也不感興趣。

聊來聊去,最多的話題就是“你又長高了”、“想吃什麽”、“放幾天假”聊完就不知道說什麽了。

沒有共同話題,大家都覺得拘謹,孩子也覺得無聊。

如果姥姥家的其他親戚鄰居再問幾句:在哪上學?考試考多少分?拿了獎沒有?背首詩來聽聽......

孩子就更加不想待了,只想走個過場就回家。

三:有自己的社交圈

孩子小的時候,對什麽都好奇,這裏走走那裏看看。只要不呆在家裏,他哪裏都願意跟著你去。

但隨著孩子慢慢長大,他有自己的社交圈和朋友,也有自己想要做的事情。

這時候,他會覺得,跟熟知的朋友做自己喜歡的事情,比起去到姥姥家或者親戚家更有趣。

于是,孩子越長大越“懶”,越長大越“不想動”。他們會覺得,與其去姥姥家無聊得不知道要幹什麽,還不如在家躺著呢。

四:不喜歡被比較

去姥姥家時,家裏又不止姥姥一人。尤其是過年,姥姥家裏人可能更多,平日裏少見的各種姨、叔、舅等都可能在。

而親戚們一在,難免就會無意識作比較:

我家比你還小幾個月,但比你高一點點呀;

拿了獎呀?不錯不錯,我們家考得也還行;

你會什麽呀?表演一個給我們看看吧;

這樣的比較和調侃,會讓孩子覺得不適應和尴尬,慢慢的,他們就不願意走親戚了,哪怕是去姥姥家。

孩子不想去姥姥家,不是因爲他們“白眼狼”、不孝順、不記得姥姥的好。而是他們長大了,有自己的想法了,也有一定的自尊懂得要面子了。

聽完這些,你是不是能理解孩子不願意走親戚了呢?

你家孩子長大後,還願意常去姥姥家嗎?

【圖片來自網絡,侵立刪】

2 阅读:587

布谷媽媽

簡介:每日一篇科普原創,解決育兒路上百種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