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模型火遍兩會!雷軍等20位代表熱議AI,Sora高頻出場,靳東深感受影響

智東西 2024-03-05 21:01:38

作者 | 李水青

編輯 | 雲鵬

今年兩會,人工智能(AI)成爲最熱話題之一,各類相關提案和發言刷爆了科技圈。

智東西3月5日報道,今天上午,在十四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上,總理首次在2024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深化大數據、人工智能等研發應用,開展“人工智能+”行動。

與此同時,來自全國各界的至少20位全國人大代表和全國政協委員也紛紛圍繞“人工智能+”建言獻策。

比如在AI技術創新方面,全國人大代表、科大訊飛董事長劉慶峰提出加快推動通用人工智能(AGI)發展的九項建議,全國政協委員、微博CFO曹菲及知乎創始人周源提出規範AI數據交易及大模型的數據采集相關的舉措,奇安信董事長齊向東在AI及安全等方面建言。

其中一些代表的金句火出了圈,比如全國人大代表、小米創始人雷軍坦言我國生成式人工智能人才儲備不足,建議人工智能納入義務教育;全國政協委員、360創始人周鴻祎建議企業用大模型不能冒進,而是要“小切口,大縱深”。

▲小米創始人雷軍建議人工智能納入義務教育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科學院計算機所研究員張雲泉也提出要將重視生成式AI教育,並提出集中AI芯片研制攻克算力瓶頸的相關舉措;京東集團技術委員會主席曹鵬提出構建國産化先進算力,支持大模型創新。

在AI應用落地方面,作爲全國政協委員的知名演員靳東今日接受采訪,他談到了OpenAI Sora等AI技術對影視行業影響巨大,稱一些服務型的崗位可能會被替代,但短時間內很難替代影視等創作行業。

▲全國政協委員、演員靳東談及Sora對影視行業的影響

近10位代表在AI應用方面發聲,比如天能控股集團董事長張天任建議規範AI在養老方面應用,中國移動遼甯公司董事長劉宏志提出AI賦能鄉村數字全圖景,美的副總裁鍾铮支持推動智能制造專項與AI技術創新融合等。

在AI政策法規方面,金杜律師事務所高級合夥人張毅在今年全國兩會上提議完善人工智能算法治理體系,盡快推進《人工智能法》出台,並從四大方面給出具體建議。

在兩會的周邊,國産人形機器人也首次上崗兩會。當機器人聽到主持人對它說“我渴了”,機器人隨即轉身走向冰箱去幫她拿水。

▲國産人形機器人上崗兩會

在央視兩會互動中,AI複刻版的主持人24小時爲用戶答疑,也成爲兩會中一道靓麗的AI風景線。

▲兩會AI主播在線答疑

AI在國家發展中的地位正在提高。正如周鴻祎在今日聽會後所說,“人工智能+”上升爲一種行動,意味著國家將加強頂層設計,加快形成以人工智能爲引擎的新質生産力。

這也是生成式AI火爆以來,中國的第一次兩會有如此更多關于AI的建言獻策湧現出來,“人工智能+”從業者們不約而同地聚焦AI大模型、數據、算力、應用、人才、安全、法規等多方面話題,探討未來發展。

當下,大模型及生成式AI技術正在掀起新的産業革命,從今年兩會透露的科技新動向中,我們能獲得更多的産業發展趨勢參考。

一、政府報告提“人工智能+”行動,科技、教育、人才戰略地位達新高

2024全國兩會期間,政府工作報告首次提出開展“人工智能+”行動。

具體來看,總理提出要大力推進現代化産業體系建設,加快發展新質生産力。其中包括深入推進數字經濟創新發展:

要深入推進數字經濟創新發展。制定支持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政策,積極推進數字産業化、産業數字化,促進數字技術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深化大數據、人工智能等研發應用,開展“人工智能+”行動,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數字産業集群。

實施制造業數字化轉型行動,加快工業互聯網規模化應用,推進服務業數字化,建設智慧城市、數字鄉村。深入開展中小企業數字化賦能專項行動。支持平台企業在促進創新、增加就業、國際競爭中大顯身手。

健全數據基礎制度,大力推動數據開發開放和流通使用。適度超前建設數字基礎設施,加快形成全國一體化算力體系。以廣泛深刻的數字變革,賦能經濟發展、豐富人民生活、提升社會治理現代化水平。

今年的政府工作也更強調科技、教育、人才的基礎性、戰略性地位。

據《政府工作報告》起草組負責人、國務院研究室主任黃守宏解讀,考慮到科技、教育、人才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所具有基礎性、戰略性地位,考慮到黨的二十大把“科技、教育、人才”單列一章,所以《政府工作報告》增加了一條“深入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強化高質量發展的基礎支撐”。

根據政府工作報告,過去一年我國在AI等技術投入和産出方面成果斐然。

國務院總理在今日發布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過去一年,科技創新實現新的突破。國家實驗室體系建設有力推進。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成果豐碩,航空發動機、燃氣輪機、第四代核電機組等高端裝備研制取得長足進展,人工智能、量子技術等前沿領域創新成果不斷湧現。技術合同成交額增長28.6%。創新驅動發展能力持續提升。

科學技術部部長陰和俊在3月5日答記者問中談道,從投入看,全年全國研發經費投入超過3.3萬億元,比上一年增長8.1%,研發投入強度達到2.64%,其中大家最關心的基礎研究投入達到2212億元,比上年增長9.3%。

從産出看,2023年簽訂技術合同95萬項,成交額達到6.15萬億元,比上年增長28.6%;授權發明專利達到92.1萬件,比上年增長15.3%。從成效看,在量子技術、集成電路、人工智能、生物醫藥、新能源等領域取得一批重大原創成果。

二、兩會代表群策AI落地:靳東談Sora影響,雷軍提AI納入義務教育,法律人士推進AI立法

與政府報告中提出的全面推進“人工智能+”行動相對應,兩會代表們紛紛群策AI落地。

代表們從AI技術創新、AI應用落地和AI政策法規三大方面提出了建議,幾乎覆蓋了“人工智能+”行動的所有方面,下文對20位全國人大代表或政協委員的建言要點進行了解讀。

1、AI技術創新向:Sora被頻頻提及,模型、數據、算力、人才全覆蓋

本次兩會,至少包括科大訊飛董事長劉慶峰、微博CFO曹菲、知乎創始人周源、京東集團技術委員會主席曹鵬、360創始人周鴻祎、奇安信董事長齊向東、南昌大學元宇宙研究院院長闵衛東、中國科學院計算機所研究員張雲泉、小米創始人雷軍這9人在技術創新方面建言獻策。

1)科大訊飛董事長劉慶峰:堅持大模型底座投入,制定國家AGI發展規劃

全國人大代表、科大訊飛董事長劉慶峰建議,在2017年《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的基礎上,瞄准我國通用人工智能發展中需要重點補上的短板進行設計,圍繞自主可控算力生態構建、高質量數據開放共享、科學的評測標准制定、源頭技術前瞻研發、人才培養、法律制定和倫理人文等維度,系統性制定國家《通用人工智能發展規劃》(簡稱《規劃》),由國家高位推動規劃的制定和落地,不斷縮小中美通用人工智能産業在通用底座平台方面的差距,並在行業應用和價值創造上打造我國的比較優勢。

在制定《規劃》的同時,劉慶峰認爲國家應該加快推動通用人工智能的相關工作,他提出9點建議,涉及發揮舉國體制優勢投入通用大模型底座“主戰場”、形成圍繞國産大模型的自主可控産業生態、推動國家級高質量訓練數據開放和共享、出台更加客觀公正可信的評測方法、堅持源頭核心技術系統性創新、推廣大模型賦能全學段、應用型人才培養、通用人工智能技術相關的法律法規制定與審議、設立軟課題進行通用人工智能相關的倫理人文研究九大方向。

▲科大訊飛董事長劉慶峰

2)微博CFO曹菲:建立AI數據交易市場,破解大模型發展瓶頸

今年全國兩會期間,全國政協委員、微博CFO曹菲帶來一份《關于促進AI數據交易市場發展以及加快數據跨境流動規範實施的提案》。

曹菲認爲,自2022年底以來,OpenAI推出的ChatGPT和今年2月推出的Sora視頻生成模型被認爲是通向通用人工智能(AGI)的重要裏程碑。當前,人工智能處于新一輪技術、應用大爆炸的發展早期,是難得的發展機遇期。海量的優質公開數據是推動先進大模型發展的關鍵因素。

爲推動創新企業能夠合法合理地獲取可公開的優質數據,破解制約大模型技術發展的瓶頸,曹菲建議從建立AI數據交易市場、制定數據交易規範、支持數據開放與共享、加強數據安全保護、培育數據交易生態環境、數據出境法律保障等方面采取行動。

▲微博CFO曹菲

3)知乎創始人周源:對大模型的數據采集進行監督和審查

全國政協委員、知乎創始人及首席執行官周源帶來了關于大模型産業發展、“新職人”、以高水平科普助力全民科學素質提升等建議。

其中在大模型産業發展方面,周源建議,建立數據合規的監管機制,推動完善AIGC監管立法,保護和規範人工智能領域的數據合規。對大模型的數據采集來源、處理方法、合規性等進行監督和審查。此外,應加強對大模型的社會影響和風險評估,及時發現和解決可能存在的問題。

另外,要加強數據安全和知識産權的保護措施,並加快高質量中文數據集的開發與利用,數據作爲新型生産要素已經成爲驅動全球數字經濟的動力引擎,國內數據要素市場起步較晚,標准、權屬、交易、商業模式、監管等相關環節還有待完善。

▲知乎創始人周源

4)京東集團技術委員會主席曹鵬:鼓勵國産算力軟硬協同,支持大模型創新與應用

第十四屆全國政協委員、京東集團技術委員會主席、京東雲事業部總裁曹鵬今年提交了多份提案,包括“發展新質生産力需要自主研發和産業發展相輔相成”“建立國産化先進算力”等。

基于大模型發展的振奮背景,曹鵬帶來了國産化數字基礎設施發展相關的建議:首先,企業需要將自主技術研發和産業發展結合起來。發展新質生産力,特別是在以大模型爲代表的AI技術創新大潮中,一方面需要建立自主研發和産業發展相輔相成的正循環;另一方面也需要利用大模型的契機,改變國産技術單純靜態替換的現狀,通過逐步“真替真換”,實現降本增效,推動産業發展。

其次,曹鵬提出鼓勵國産算力軟硬協同,支持大模型創新與應用。當前。建議相關機構抓住大模型發展的契機,通過政策鼓勵國産化GPU適配國産算力調度軟件,支撐行業智能化發展。此外,曹鵬還建議相關部門推動采用雲原生、容器化、分布式的新型國産算力底座,通過發展先進算力實現技術革新升級。

▲京東集團技術委員會主席曹鵬

5)360創始人周鴻祎:企業用大模型不能冒進,注意通用大模型安全問題

圍繞AI領域,全國政協委員、360集團創始人兼董事長周鴻祎准備了三份提案,分別關注數字安全公共服務基礎設施建設,大模型垂直化、産業化發展,及通用大模型安全問題。

周鴻祎認爲,企業用大模型不能冒進,而是要用AI逐步改造業務,循序漸進,積小勝爲大勝。他建議深化AI多場景應用,聚焦‘小切口,大縱深’,推動大模型垂直化、産業化落地。

在周鴻祎看來,企業在定制AI前,要做好知識管理,將企業大數據平台升級爲企業知識平台,將“暗知識”彙總起來,打造企業專屬知識庫,做好管理。在此基礎上,通過垂直訓練,深入企業級場景,滿足企業需求。

▲360創始人周鴻祎

6)奇安信董事長齊向東:AI技術推動網絡安全成爲支柱型産業

全國政協委員、奇安信董事長齊向東3月1日在接受媒體群訪時談道,2024年應該是網絡安全行業的大年,是網絡安全技術創新的大年,也是大家把網絡安全意識落實到網絡安全行動,再落實到網絡安全投資的大年。

AI技術是一個革命性技術,將給網絡安全技術創新帶來重大機遇,推動網絡安全成爲AI時代的支柱型産業。網絡安全行業要保證這項技術從研發、應用到使用各個環節的安全,這是行業本身肩負的使命和責任。

▲奇安信董事長齊向

7)南昌大學元宇宙研究院院長闵衛東:從數字技術加快識別AIGC內容的研究

全國人大代表、農工黨中央委員、南昌大學元宇宙研究院院長闵衛東提出加快研究數字技術防範人工智能風險的相關建議。他建議認爲在人工智能飛速發展的同時,也要建立起相應的數字之“盾”,拉緊人工智能的“缰繩”。

“有人說Sora的出現讓人工智能進入了‘狂飙時代’,我們在看到人工智能帶來便利的同時,更應關注其背後的潛在風險。”闵衛東在日前接受中新社記者采訪時稱。闵衛東建議,目前部分AIGC的內容無法用肉眼識別是虛擬還是現實,就應在數字技術層面加快識別AIGC內容的研究,能夠做出智能判斷,防範相應的風險。

他還認爲元宇宙、虛擬現實、人工智能等作爲一種新質生産力,也將很好賦能地方經濟發展,建議部分地區應把握住未來産業的風口以實現跨越式發展。

▲南昌大學元宇宙研究院院長闵衛東

8)中科院計算機所研究員張雲泉:集中AI芯片研制攻克算力瓶頸,建議普及生成式AI教育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科學院計算機所研究員張雲泉提交了關于“東數西算”工程高質量發展、破解大模型算力瓶頸、培養新質生産力人才的相關提案。

爲滿足市場對“新質生産力”人才的需求,張雲泉建議積極解決課程、師資和資源配置等挑戰,主張建議普及生成式AI教育,比如提到“設立‘生成式人工智能教學資源共享平台’,以鼓勵學校間根據生成式人工智能的技術特點,共享教學內容資源和教學計算資源”,“建議設立‘生成式人工智能創新實踐基地’,以鼓勵有智能化需求的各行業企業提供實習機會和人工智能應用場景,增加學生在生成式人工智能技術上的實踐能力”等舉措。

爲確保東數西算工程的高質量健康發展,張雲泉建議建立起“東數西算”工程的動態調整機制,發揚“東數西算”精神內核而不拘泥于具體的規劃,建立起完善的准入和退出機制,健全問責和扶持體系等舉措。張雲泉還建議建議集中AI芯片研制力量突破算力瓶頸,包括一是加大國産高端AI芯片研發,集中AI芯片研制力量,設立智能算力發展專項組等幾個方向的建議。

▲中科院計算機所研究員張雲泉

9)小米創始人雷軍:生成式AI頂尖人才儲備不足,加強AI人才培育

作爲全國人大代表,雷軍今年准備了4份建議案,分別關于綠色低碳、人工智能、智能駕駛、智能制造等領域。在人工智能方面,雷軍提出“關于加強培養人工智能人才滿足科技變革需求的建議”,他認爲,從長期趨勢看,各行各業對掌握人工智能基本技能的人力需求正急劇增長,以我國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實際技術水平來看,特別是在頂尖人工智能人才儲備方面還存在明顯不足,人工智能複合型人才更加短缺。

爲此,他提出了關于人工智能的三條建議:從義務教育階段普及人工智能素養教育;大力推進高校人工智能相關專業的建設;支持大型科技企業和教培機構培育人工智能應用型人才。

▲小米創始人雷軍

2、AI應用落地向:影視、體育、農村、養老、制造等全面推進“AI+”行動

本次兩會,至少包括中國移動董事長楊傑、天娛數科副總經理賀晗、知名演員靳東、上海市競技體育訓練管理中心陶璐娜、天能控股集團董事長張天任、拈花灣文旅董事長吳國平、中國移動遼甯公司董事長劉宏志、美的副總裁鍾铮、新松機器人總裁張進、九牧集團董事長林孝發這9人發表了AI應用相關的看法或建議。

10)中國移動董事長楊傑:全面推進“AI+”行動

全國政協常委、中國移動黨組書記、董事長楊傑帶來了關于全面推進“AI+”行動、加快形成新質生産力的提案。

楊傑表示,隨著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産業變革的深入發展,數據成爲新生産要素、算力成爲新基礎能源、人工智能成爲新生産工具,共同構成新質生産力的重要驅動因素。當前,AI大模型取得實質性突破、加速邁入規模應用的新階段,推動人工智能從助力千行百業提質增效的輔助手段,升級爲支撐經濟社會轉型升級不可或缺的基礎設施和核心能力,加快從“+AI”向“AI+”轉變。

楊傑建議,在國家層面推動“AI+”行動,強化頂層設計和統籌規劃,明確發展目標、主攻方向和關鍵任務,構建技術、服務和應用齊頭並進、蓬勃發展的新局面,充分發揮人工智能在推動科技跨越發展、産業優化升級、生産力整體躍升方面的巨大潛能,爲強國建設、民族複興偉業提供有力支撐。

▲中國移動董事長楊傑

11)天娛數科副總經理賀晗:實施大模型賦能千行百業示範應用計劃

天娛數科副總經理、山西數據流量谷董事長賀晗帶來了題爲《關于加快拓展人工智能大模型技術應用場景的提案》,他提出了四個方向的建議。

一是鼓勵搭建多層次應用場景供需對接平台,爲市場提供“看得見、摸得著”的應用場景,推動應用場景拓展從“出文件”“給政策”到“建機制”“創機會”轉變;二是在全國範圍實施大模型賦能千行百業示範應用推進計劃;三是大力推進大模型應用生態建設,構建開放共享協同的産業生態體系;四是注重面向通用人工智能時代的人才培養,培養一批既懂行業技術又懂大模型技術的綜合型人才。

▲天娛數科副總經理賀晗

12)知名演員靳東:Sora對影視影響大,一些服務型崗位會被替代

全國政協委員、知名演員靳東受訪談人工智能對影視行業的影響。他稱,像今年OpenAI Sora等人工智能系統,這是一個具有裏程碑的事(時代),對中國的影視,對全世界的影視影響感覺都挺大。

當被新京報記者問到AI是否會替代影視從業者,靳東談道,他認爲一些服務型的崗位可能會被替代,但短時間內,人工智能很難替代影視等創作行業,“因爲影視、文學作品更多是精神上的內容”。靳東還稱,目前影視行業很多題材同質化嚴重,希望未來的創作中多花時間拍出好作品。

▲知名演員靳東

13)上海市競技體育訓練管理中心陶璐娜:推動人工智能在“冠軍模型”場景應用

全國政協委員、上海市競技體育訓練管理中心射擊射箭運動中心主任陶璐娜認爲,在我國競技體育領域,“冠軍模型”與人工智能和大數據的結合應用,尚處于探索和試驗階段。爲此,陶璐娜建議,加快推動人工智能和大數據技術在“冠軍模型”的更多場景應用,進一步開辟競技體育與科技創新融合發展的新賽道,打造競技體育全面發展的新動能新優勢。

▲上海市競技體育訓練管理中心陶璐娜

14)天能控股集團董事長張天任:規範人工智能在養老方面應用

全國人大代表、天能控股集團董事長張天任提出了關于制訂《養老服務法》的議案,提出了構建多方參與的養老服務工作格局、鼓勵養老服務技術創新、完善家庭養老支持體系、促進養老服務市場發展、強化監管和法治保障五大立法重點。

在養老服務技術創新方面,張天任建議,鼓勵並規範智能科技在養老服務中的應用,推動智慧養老,規範人工智能、物聯網、大數據等技術在養老設施、監測、健康管理等方面的應用,提高養老服務的智能化水平。推動養老服務系統數字化、平台化發展,建立養老服務申報系統、養老服務評估系統、養老服務監管系統,滿足緊急救助、生活照護、家政服務、健康預警、遠程診療、物流配送等各種養老服務需求,形成多層次、多形式、廣覆蓋的養老服務網絡,實現信息資源共享、系統互聯互通,爲老年人提供便捷、高效的服務。

▲天能控股集團董事長張天任

15)拈花灣文旅董事長吳國平:文旅行業更要擁抱人工智能新技術

全國人大代表、無錫拈花灣文化投資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吳國平今年提出了《關于進一步加快人工智能在文旅行業中的應用的建議》。

吳國平表示,當下文旅行業具有市場規模大、産業配套全、應用場景多等特點,具備讓新技術驅動産業發展的條件和基礎,“加快人工智能在文旅行業應用,不僅是文旅企業發揮功能使命,助推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換、創新性發展,構建人民喜聞樂見精品工程的有效途徑;更是搶抓戰略機遇,培育新質生産力,推動行業高質量發展的必然要求”。

▲拈花灣文旅董事長吳國平

16)中國移動遼甯公司董事長劉宏志:AI賦能鄉村數字全圖景

全國人大代表,中國移動遼甯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總經理劉宏志聚焦推動數字鄉村建設、激發鄉村振興“數智力量”,提出了多項建議。

劉宏志的一大建議是推進數字鄉村平台載體升級,構建服務“三農”數字生態。其中就包括“發揮平台數據驅動作用,通過人工智能技術進行海量數據的彙聚分析,提供精准服務,讓數字化、AI等充分賦能鄉村數字全圖景。”

劉宏志還有一大建議是推進數字鄉村生産方式升級,促進現代化大農業發展。其中就包括“利用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實現農作物生長環境的精准監測和調控。”

▲中國移動遼甯公司董事長劉宏志

17)美的副總裁鍾铮:推動智能制造專項,支持AI技術創新融合

全國人大代表,美的副總裁、首席財務官鍾铮將提出三份建議,分別是《關于加大智能制造支持力度,加快形成新質生産力的建議》《關于加快推進家電産品碳足迹管理體系建設的建議》《關于加快建設全國統一電子稅務系統的建議》。

鍾铮提出加大智能制造支持力度。其中他建議,加快推動“智能制造專項”立項實施。支持科研院所、企業研究和突破數字化、人工智能、先進工藝、智能裝備等關鍵技術的創新和融合,推動工業機器人、工業軟件、智能檢測裝備、智能控制裝備、增材制造裝備等重點産品研發和産業化,帶動工藝、裝備、軟件成組連線創新突破,形成自主可控、先進適用的通用智能制造系統解決方案基座。

▲美的副總裁鍾铮

18)新松機器人總裁張進:聚焦機器人,構建人工智能産業新生態

全國人大代表、新松機器人自動化股份有限公司總裁張進將建議重點聚焦在“發展新質生産力,打造東北區域創新中心”上。“構建人工智能産業新生態,發展新質生産力,將遼甯打造成東北區域創新中心,是我最關心的問題。”他在接受采訪時說。

張進希望在未來的發展中,人工智能相關學科發展、理論建模、技術創新、軟硬件升級等能夠整體推進。他表示,在未來履職中將加速培育以新一代機器人爲代表的人工智能新興産業,推進新一代機器人、核心支撐軟件、工業互聯網等系統集成應用,助力遼甯制造業轉型升級。

▲新松機器人總裁張進

19)九牧集團董事長林孝發:打造智能家用機器人地區樣板

全國政協委員、九牧集團黨委書記兼董事長林孝發提交《關于綠色科技賦能家用機器人新興産業、加快培育發展新質生産力》提案。

林孝發建議,要支持智能家用機器人戰略性新興産業和未來産業發展,加快未來産業孵化和先導區的建設進程。比如,要打造智能家用機器人地區樣板、培育主導型領軍企業、培養創新型企業家,圍繞“智能、綠色、顔值、健康”四大核心,加快傳統産業轉型升級,爲産業規模化發展打好堅實基礎。

林孝發認爲,以AI、工業互聯網、物聯網、5G、大數據、雲計算等爲抓手,推動制造業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要積極推動重點實驗室等創新載體做優做強,支持企業與高校院所組建産學研用聯合體、支持跨界聯合研發中心,打造具有發展潛力和行業影響力的世界級科研平台。

▲九牧集團董事長林孝發

3、AI政策法規向:建議盡快推進《人工智能法》出台

還有法律界人士對AI立法提出建議,比如金杜律所高級合夥人張毅提出推進《人工智能法》出台。

20)金杜律所高級合夥人張毅:四大方向,推進《人工智能法》出台

全國政協委員、金杜律師事務所高級合夥人張毅在今年全國兩會上提交了《關于進一步完善人工智能算法治理體系的提案》,並從四方面提出建議。

一是盡快推進《人工智能法》的出台,構建人工智能算法治理體系,彌補監管體系空白;二是強化和創新算法監管,完善“橫向協同,縱向聯動”算法治理格局,補齊監管技術短板等。

三是進一步保障用戶權利,包括推進算法服務商以個人能夠理解方式披露算法風險與可能産生的損害、算法運行步驟與決策結果間關系等運行規則等;四是拓展算法侵害行爲維權路徑與責任模式,增強用戶維權力量,如在算法侵權的訴訟中采取“過錯推定”歸責原則,實行“舉證責任倒置”等。

▲金杜律所高級合夥人張毅

結語:AI創新成國民話題,“AI+”打造新質生産力

從本次兩會來看到,無論是政府工作報告,還是來自社會各界的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他們都十分關注AI技術産業的發展,並將其寫進報告或者提案。

通過代表們從技術創新、産業落地和政策法規多方面建言,我們看到AI産業的發展仍面臨模型、數據、安全、落地、法治等多方面的挑戰,需要産學研政多方面協同解決,從而推動AI成爲一大重要的新質生産力。

0 阅读:13

智東西

簡介:智能産業第一媒體!聚焦智能變革,服務産業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