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朝滅亡的真相:不是暴政,是絕嗣引起的帝國高層失衡

太宗悅史 2024-03-21 14:22:16

01

現在一提起秦朝的滅亡,第一時間想到的那就是暴政。

畢竟無論是修長城,又或者秦始皇陵,以及阿房宮,放在封建王朝的曆史上都可以稱得上是大工程。

這種大工程,一位皇帝只敢做一件,要是連續來好幾件,你首先就要考慮百姓受不受得了。要是受不了的話,一旦揭竿而起,輕則國力大損,重則直接亡國。

這也是爲什麽朱元璋原本打算將都城從南方遷到北方,但是卻一直不挪窩。

因爲要是挪窩的話,有兩個問題你必須要解決,第一個問題就是修建都城,第二個問題就是打通運河。

而這兩個問題都要耗費巨大的人力物力,動用的百姓最起碼需要三十萬以上,一旦推行,就必須做好鎮壓叛亂的准備。

而當時的朱元璋已經高達七十歲,一切自然都是以穩爲主,這一項任務只能交給他的子孫後代去進行。

而當時秦始皇動用的百姓高達百萬以上,有的人就將這當成秦朝滅亡的原因。

但要清楚一點,秦朝暴政已經是無可爭議的事實,但是當時的秦朝僅僅開國不到二十年的時間,就算它再暴政,對于叛亂的平定也有足夠的能力,而事實也是如此。

章邯率領二十萬秦軍殺出關中的那一刻,諸侯無不聞風喪膽,沒有任何一個諸侯敢主動招惹秦軍,都是秦軍主動去招惹諸侯。

如火如荼的陳勝吳廣起義軍僅僅不到三個月的時間,就被章邯剿滅。要知道,當年他們可是一度打進關中。

而複國的魏國以及楚國的最高領導者項梁接連死在章邯的手裏。

當時的秦國不止章邯這一支大軍,還有鎮守北部邊疆的長城兵團,負責掌管長城兵團的是王離。

王離與章邯共同攻打趙國,結果可想而知,趙王羯以及趙國的高層全部被包圍在巨鹿裏面。

可笑的是,陳馀的三萬大軍,燕國的三萬大軍,魏國的一萬大軍(殘黨),張敖的一萬大軍,齊國的一萬大軍,雖然選擇來支援趙國,但是沒有一個敢動。

“諸侯軍救钜鹿下者十馀壁,莫敢縱兵。及楚擊秦,諸將皆從壁上觀。”——《史記·項羽本紀》

這一幕是不是感覺有點熟悉?對,就如同秦國當年滅亡六國一樣,六國明知道秦國滅亡掉一國,下一個就輪到自己。

但是面對秦國,要麽是不敢,要麽就是心懷鬼胎,以至于給了秦國各個擊破的機會。

如果當時沒有項羽,通過當時各路諸侯的反應可以得出結論,那就是秦國再一次統一六國也不是不可能。

而項羽巨鹿之戰殲滅的那二十萬秦軍是王離的,並不是章邯的。

既然如此,章邯爲什麽要投降呢?要知道,當時諸侯聯軍僅僅只有二十萬左右,而他就有二十萬秦軍。

要是往秦國方向突圍的話,不是沒有突圍成功的可能,而且這個可能性是相當的大。

一但突圍成功,即可固守函谷關,到時候諸侯只能望而興歎。

要知道,秦國當年不是沒有面對過諸侯聯軍,但是諸侯聯軍死死過不了函谷關,這是爲什麽呢?因爲函谷關是當時的天下第一雄關。

你如果說用百萬大軍攻打函谷關,那是不可能的。因爲函谷關的前面就是河,你說百萬大軍擺在哪裏,難不成擺在水裏嗎?

而函谷關的地形也是相當的奇特,就是一條羊腸小道,你攻打其他的關口可以往其他的方向攻打,但是你攻打函口關就只能瞄准一個方向攻打。

再加上那一條河,別說你有百萬大軍,就算你有千萬大軍,秦國都不懼。

因爲地形就這麽大,只能裝下這麽多的士兵,你難不成叫士兵開飛機飛過去嗎?但是章邯卻選擇投降,這就很讓人費解。

有的人將這解釋成趙高殺掉胡亥,他要是不投降的話,打贏是個死,打輸也是個死。

別忘記一點,那就是他有二十萬秦軍,他要是以清君側的名義率領這二十萬大軍殺回關中,你說會是什麽結局?當然是趙高必死無疑。

更何況,這二十萬秦軍不是單純的囚徒大軍,其中將近十萬是正規軍。

畢竟當時的骊山僅僅只有十余萬的囚徒,而且這十余萬的囚徒並沒有受過正規的軍事訓練,如果真的率領他們上戰場,也就只有失敗這一條路可以走。

畢竟他們連你是怎麽指揮的都不清楚,你說這仗怎麽打?

之所以這支大軍能所向披靡,是因爲秦國當時還有三支大軍坐鎮關中,這三支大軍就是郎中令軍、衛尉軍、中尉軍。

無論哪一支,都是秦國的最精銳,而骊山囚徒做的僅僅只是配合他們而已。

他們作爲老秦人,對于秦國肯定有一定的感情,章邯要是命令大軍往秦國方向突圍,大軍肯定是會認真執行的。

總而言之就是一句話,當時的章邯能殺回秦國,但是他卻沒有這麽做,這是爲什麽呢?因爲已經沒有意義。

02

現在的主流說法是胡亥通過篡位繼承皇位,原本秦始皇欽定的繼承者是長子扶蘇,但是他卻通過聯合趙高、李斯,將秦始皇的遺願篡改。

但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要知道,當時秦始皇的兒子有不下于二十位,但是他卻僅僅只帶胡亥這一位出來巡遊,這說明什麽?說明他對于胡亥的喜愛程度遠遠勝于其他的兒子。

更何況,胡亥與扶蘇不同,扶蘇站的是儒家那一邊,要不然也不會被秦始皇趕到邊疆。

而胡亥站的是法家這一邊,因爲他的老師是趙高,趙高就是一位法家集大成者,要不然也不會成爲秦始皇的貼身秘書。

而秦始皇本人就是法家的忠實擁護者,要不然也不會在全國範圍內開展焚書活動,試圖斷絕除法家之外的所有思想。

最主要的是,胡亥殺蒙毅的罪名是,當年秦始皇要立他爲太子,但是蒙毅卻從中作梗。

“先主欲立太子而卿難之。今丞相以卿爲不忠,罪及其宗。朕不忍,乃賜卿死,亦甚幸矣。卿其圖之。”——《史記·蒙恬列傳》

有的人或許會說,既然秦始皇的繼承者是胡亥,那他胡亥爲什麽要對秦始皇的其他子女下毒手呢?這很容易解釋。

因爲胡亥是最小的那一個兒子,年僅二十歲出頭,他的繼位一定對當時的皇室造成一定的震動,畢竟秦國開國至今什麽時候出現過小兒子繼位這種事情。

更何況,他的繼位有霧霾,這個霧霾就是當時知情的只有三個人,分別是李斯、趙高以及他,他們三個人要是聯合起來的話,分分鍾鍾就能將秦始皇的遺诏篡改。

而不滿情緒一旦産生,又或者關于胡亥篡位的言論一旦傳開,這對于胡亥的統治而言是相當不利的。

他要坐穩皇位,就必須鏟除一切的不安定因素。

而這一切的不安定因素指的就是他的兄弟姐妹,其中首當其沖的就是長子扶蘇,其他的兄弟姐妹則隨後跟隨扶蘇一同上路。

但是胡亥在推行這一切的時候,忘記了一點,那就是秦始皇這一脈僅僅只剩下他,要是他一死的話,秦始皇這一脈算是徹底斷絕。

而秦始皇這一脈要是一斷絕,秦國就沒有了合法的繼承者。

要知道,最高統治者如果沒有兒子,那麽繼承他皇位的就會是他的弟弟,當年的秦昭襄王就是通過這種方式繼位。

但當時的秦始皇僅僅只有一個弟弟,這個弟弟就是成蟜。

而這個成蟜當年試圖反抗秦始皇的統治,以至于流落到趙國,到秦始皇統一六國的時候,已經去世。

一沒有兒子,二沒有弟弟,皇位的繼承者就只能從宗室裏面挑選。

而成蟜當年叛亂的時候,他的兒子僅僅只是一個嬰兒,因此他的這個兒子並沒有受到牽連,這個嬰兒就是子嬰。

有的人或許會說,這不就是合法繼承者嗎?這的確是合法繼承者,但卻並不是完整的合法繼承者,完整的合法繼承者從秦始皇這一脈斷絕的那一刻起,就已經不複存在。

雖然子嬰能坐上皇位,但秦國的另一位宗室要是將他的政權推倒,這一位宗室也能坐上皇位。

畢竟你子嬰血脈不純不說,況且還帶有罪惡,既然你能坐上皇位,爲什麽我不能。

當時章邯面對的就是這麽一個問題,就算他返回秦國,那他該忠于誰?上面已經提到,在當時任何宗室都有資格繼承皇位。

如果說忠于秦王子嬰的話,那秦王子嬰又是否信任他?要知道,他章邯可是秦始皇這一脈的忠實擁護者。

更何況,士兵先後效忠秦始皇,秦二世這兩位秦始皇一脈的皇帝,你叫他們突然改成效忠子嬰這個陌生人,怎麽可能說得過去。

當時的局勢原本就不容樂觀,如果趙高還在的話,章邯完全可以以清君側的名義殺回去。

但是現如今趙高已經不在,繼位的是一個秦國宗室,不但喪失殺回去的理由,人心也開始震動。

而人心代表的是士氣,現如今的秦軍已經沒有士氣,你說這仗怎麽打?也就只有投降這一條路可以走。

“已盟,章邯見項羽而流涕,爲言趙高。”——《史記·項羽本紀》

03

劉邦爲什麽推行分封制,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他知道秦朝滅亡的真相,而呂後基本上可以說是漢朝的胡亥。

要知道,劉邦曾經誕生過廢掉呂後的長子劉盈,但是這種想法很快就煙消雲散,爲什麽呢?因爲當時呂後的勢力已經不是他能左右的。

要知道,協助呂後殺掉韓信的是蕭何,協助呂後促使劉邦不廢掉劉盈的是張良。

漢初三傑一位不在人世,另外兩位都站在呂後的身邊,足以說明當時的呂後已經不是劉邦能夠動搖的了的。

更何況,呂後的兩個哥哥呂澤、呂釋之都是漢朝的開國功臣,而她的妹夫樊哙則是漢朝排的上號的開國功臣。

最主要的是,跟隨劉邦打天下的豐沛集團基本上都站在她那一邊。

畢竟豐沛集團相比于戚夫人,肯定是與她更有感情基礎,倘若是戚夫人的兒子劉如意繼位的話,對于豐沛集團而言,沒有任何的好處。

相反,要是劉盈繼位,對于他們而言,就算沒有任何的好處,也能夠保住現有的地位。

要是劉邦強行廢掉劉盈,無異于觸及到呂後的根本,呂後要是一拼命,聯合北方的匈奴,你說這個場劉邦怎麽收?

他雖然迫于呂後的淫威,不敢再動廢長立幼的想法,但是呂後的存在卻讓他想起胡亥。

要是呂後充當起漢朝的胡亥,那該怎麽辦呢?只能將他的七個兒子全部分封在外,就算呂後要一鍋端,也沒有一鍋端的可能。

爲了更加保險,他還特地開展白馬之盟,定下非劉氏不能稱王的基調。

“高皇帝刑白馬而盟曰,非劉氏而王者,天下共擊之。今王呂氏,非約也。”——《漢書·王陵傳》

事實證明,他的這個舉動是相當的正確。

要知道,他那七個兒子其中有四個死在呂後的手中,要麽是直接,要麽是間接,而僅剩下的那三個兒子就是劉恒、劉長、劉肥。

要是他不實行分封制的話,後果不堪設想。

呂後都已經殺掉他五個兒子,就算將他這三個兒子也一同殺掉,又能發生什麽呢?

呂後要是敢這麽做,他的呂氏統治集團一定會被顛覆。

因爲這代表著呂氏集團已經做大到無以複加的地步,而一旦無以複加,就會觸及到豐沛集團的利益。

你說豐沛集團能放過她嗎?肯定不會,到時候將會聯合各位王,對她進行討伐。

04

既然秦朝滅亡的原因不是因爲暴政,而是因爲絕嗣,那爲什麽史書中對此事一字不提呢?因爲不願意提。

要知道,皇帝作爲國家的最高統治者,倘若讓別人知道,只要他絕嗣,國家就會陷進動蕩,那面對個別子嗣少的皇帝,豈不是只要進行斬首行動即可。

而維護皇權的既得利益集團官僚地主,也不願意提起。

畢竟秦始皇當年在全國範圍內推行郡縣制,已經明顯觸及到他們的利益,而他們要是將秦國滅亡的真正原因說出來,那豈不是說明秦朝沒有亡于暴政。

秦朝沒有亡于暴政的話,那豈不是在說明後代的皇帝可以效仿?要是這樣的話,那還得了。

正是因爲統治階層的雙方合力,秦朝滅亡的真正原因才一直深埋。

18 阅读:9199
评论列表
  • 2024-03-22 07:44

    亂七八糟胡說騙流量

  • 2024-03-22 09:30

    就是秦始皇自己沒處理好接班人問題,所以成了嬴氏千古罪人,早點立扶蘇就撐住了,非要幻想,你看秦昭王暮年拼死都在運作異人回國,就是處理好接班人,秦昭王如果也這樣瞎整,秦後面估計統一都得多折騰好久

    電子 回覆:
    據說蒙背後也有代表楚國勢力,有可能怕楚壓秦的勢力
    用戶16xxx70 回覆:
    輕搖薄賦拉攏百姓民心。)支持分封拉攏兄弟。
  • 2024-03-23 10:01

    還是查查趙高的來曆吧。如果趙高是爲趙國死難的四十萬將士複仇的話,就可以邏輯嚴密地解釋秦始皇之死(幾乎毫無征兆的壯年),以及秦始皇所有子女都不能幸免于難。

    共你有靈犀 回覆:
    趙高是趙國宗室
    藍夜航星(志明) 回覆:
    想法挺有創見[點贊]
  • 2024-04-20 02:55

    胡說八道 秦始皇在彌留之際賜死扶蘇和蒙氏兄弟 就會大動搖整個帝國根基 秦始皇沒那麽蠢吧 讓扶蘇跟蒙恬一起 說明秦始皇對扶蘇還是希望他繼位的 朱元璋和朱標也是一個例子 雖然政見不同 但在繼位方面 誰適合做 難道秦始皇自己不清楚

  • 2024-05-03 18:06

    其實扶蘇最合適繼承,因爲他是偏儒家,大戰過後的統一 ,需要安撫爲主 輕徭薄賦 休養生息,打擊、瓦解地方舊勢力依然會推行。 而胡亥的做法顯得很不正常,估計被趙高控制弄成傀儡了,而胡亥本身可能也是恃寵而驕的角色。

  • 李默 11
    2024-03-22 11:49

    秦國只是步子太大扯到蛋了而已 郡縣制好但不可能一蹴而就 秦朝強行推行勢必有反彈 結果就是白白給後世做了嫁衣

  • 2024-03-26 12:59

    現代人解說當時的事件,說是旁觀者清,其實是猜加蒙加史料記載的真真假假

  • 2024-04-06 22:07

    秦君主對宗室打壓太厲害了。

  • 2024-03-22 10:38

    王室不滿郡縣制

  • 2024-03-27 09:24

    東拉西扯瞎逼道

  • 2024-04-20 22:41

    秦亡的主要原因是始皇帝死的太突然了,沒明確安排繼承人導致的,嬴政活久點或者明確安排扶蘇爲繼承人,就算挂了秦也不會亂,要是真有人敢在他們面前造反,那那些手下不得都得笑了,正愁統一沒事做沒有上升空間了,這不就有人送功勞來了

  • 秦滅六國遺族沒有完全消滅

  • 2024-03-22 15:13

    秦地的小老百姓最恨秦朝,他們甯願跟著劉邦建立漢朝。[點贊][點贊][點贊][點贊][點贊][點贊][點贊]

    watch 回覆:
    秦地小老百姓最恨秦朝。劉邦廢除秦朝苛政,約法三章,在秦地小老百姓支持下建立漢朝。[點贊][點贊][點贊][點贊][點贊][點贊][點贊][點贊]
    好市民劉大錘 回覆:
    你看到了?
  • 2024-03-31 19:04

    說一千道一萬,我只知道如果始皇帝活著的話,各種義軍六國余孽絕對不敢反

  • 2024-04-10 21:55

    對六國貴族不夠絕

  • 2024-04-19 22:10

    秦始皇的死,就是一次斬首行動。

  • 2024-03-31 22:07

    趙高真是趙國人嗎?

  • 2024-04-05 13:48

    你有點曆史知識不?趙高是法家?李斯才是!

  • 2024-04-29 21:55

    扯犢子。王離有20萬大軍?你穿越帶過去的?

  • 2024-05-31 22:17

    其實小編的劇本,只是騙點擊率而已,並無其它,無關真實。只是一個寫手的謀生手段而已,卻少了良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