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美援朝54軍被一分爲三,軍長丁盛第一個不服:讓毛主席來評評理

南書房 2024-05-15 13:12:52

1962年11月,丁盛指揮54軍一部,在瓦弄地區取得對印自衛反擊戰最後一戰的勝利,此戰,殲滅俘虜敵軍12000多人。

後世有學者指出,瓦弄大捷,在很大程度促成了印度的“認輸”,此後,丁盛成爲印度軍方重點關注,極爲忌憚的解放軍將領,瓦弄大捷可謂是丁盛一生中最高光一戰,毛主席親自點名贊揚“丁盛打得好”。

事實上,早在解放戰爭時期,丁盛已經是一名讓敵人聞風喪膽的虎將……

一、唯一受到野司嘉獎的135師

1949年1月14日,天津戰役全面爆發。此時,丁盛擔任四野45軍135師師長。

按照攻城總指揮劉亞樓的命令,丁盛指揮的135師負責攻占天津民權門。天津作爲一座曆史古城,城防是非常堅固的。此前,天津城防司令陳長捷更是吹噓,要在天津城堅守三個月。

對天津城總攻發起後,135師在三分鍾後,就突破了民權門城防。之後,敵我雙方對民權門進行了慘烈爭奪,最後,135師軍旗留下了一個個彈孔,可民權門始終掌握在135師手中。爭奪城門的戰鬥中,丁盛作爲一師之長,表現出了十足的悍勇,要不是警衛和參謀們死命拉住他,也許,丁盛就直接端著沖鋒槍沖了上去。

後來,45軍其他三個師,都是由民權門進入的天津城內。在天津戰役中,丁盛指揮的135師是當之無愧的功勳部隊,他們是第一個攻破天津城防的,是第一支到達戰略要地金湯橋的部隊。

四野總部在天津戰役發出了唯一一份全軍嘉獎令,在嘉獎令中,林老總等野戰軍領導特別指出,45軍135師是一支年輕的部隊,按理說他們的攻城經驗是不足的,可就是這樣一支年輕部隊,卻第一個攻入天津城內,其403團雖傷亡慘重,卻未曾退後一步。

天津戰役讓丁盛虎將之名,開始在四野傳來,然而,讓丁盛真正揚名全軍的,還是殲滅國民黨最後一個重兵集團——白崇禧兵團的衡寶戰役。

二、丁盛“一戰成名”

1949年10月,新中國成立時,丁盛正帶著135師參加衡寶戰役。

丁盛率領135師一路向白崇禧指揮的桂軍追擊,由于一路上沒有接到上級領導指示,135師甚至已經孤軍深入很長一段距離。

10月5日,丁盛猛然發覺自己的135師,竟然已經跑到桂軍重兵包圍圈裏。

從正常軍事角度來說,丁盛應該率領部隊撤退,和大部隊彙合,可是,這樣一來,老奸巨猾的白崇禧很有可能判斷出我軍的戰略意圖。如果真是這樣,整個衡寶戰役會發生極大改變。

在這種情況下,丁盛作出了不撤退,相機拖住敵人,配合主力部隊殲滅敵人的決定。這個決定可謂是極爲冒險,要知道,包圍住135師的,可是戰鬥力不俗的桂軍4個師啊!

正在這個時候,林彪終于聯絡上了135師,原來此前,135師電台出現了故障。聯系上丁盛後,林老總命令,從此刻起,135師由他親自指揮,當然具體戰術指揮還是由丁盛戰場決斷。

白崇禧也是一個身經百戰的名將,他很快發現了135師戰略意圖,在派出一個加強營被吃掉後,他迅速派出自己麾下最精銳的鋼軍第七軍,負責圍殲135師,要知道,第七軍不但戰鬥力強悍,人數上更是足足有4個師。

然而,這一戰,丁盛利用直插白崇禧主力腹地,引第七軍回援,然後在半路伏擊第七軍主力的戰術,一舉擊潰第七軍。

之後,丁盛更是直接指揮主力部隊,纏住白崇禧主力,正是丁盛,讓白崇禧沒有及時逃走,10月16日,衡寶戰役以我軍殲敵4.7萬人勝利結束。丁盛可謂是“一戰成名”。

三、54軍首任軍長

1952年,軍委准備將45軍和44軍合並,成立一個全新的野戰軍團。而此時,丁盛是45軍代軍長。

兩個軍都希望合並後的番號是自己軍,爲這事,最後還鬧到周總理那裏。傳言,後來是周總理“調解”,從兩個軍其中一個數字,將新的一個軍番號定爲“54軍”。

當然,不少人指出,區區新軍番號問題,不可能會鬧到周總理那裏去,而且以我黨領導幹部的黨性,他們是會絕對服從命令的。

同年10月,丁盛擔任54軍軍長。

1953年2月,54軍一部先行進入朝鮮戰場作戰。

6月23日,20兵團司令員楊勇召開了一次作戰會議,楊勇將負責金城戰役的指揮工作。

作戰會議上,當楊勇宣布完,脾氣急躁的丁盛,就激動地站起身道:“楊司令員,你們這是搞華北山頭嗎?怎麽主攻任務,都是你們20兵團的,這件事要讓毛主席來評評理!”

第20兵團出身于原華北野戰軍。

原來,在楊勇作戰計劃中,54軍將一分爲三,分別配合20兵團三個軍,負責三個方向的作戰。

20兵團政委王平起身苦笑道:“丁盛同志,你說什麽呢?你能不能等司令員把話說完呢?”

“山頭主義”這話可不能亂說,要知道,毛主席多次在中央會議上批評山頭主義。抗戰時期,115師344旅,就因爲山頭主義讓毛主席非常頭疼,爲了消除344旅內部嚴重的山頭主義,不但朱德總司令親自前往344旅“整訓”,後來,毛主席在原旅長徐海東病倒後,從其他部隊調來楊得志,擔任344旅旅長。

楊勇繼續說道:“丁盛同志,我完全相信54軍的強悍戰鬥力,這樣,這次美軍沒有上場,可是南韓首都師,也算是一支精銳,現在我把首都師交給你們54軍怎麽樣。”

丁盛知道,或許54軍只能撈到這一場大戰打了。

在金城戰役中,54軍可謂是戰果極爲輝煌,軍中出現了不少功臣連隊。

1958年,在朝鮮駐紮多年的54軍終于分批回國。

朝鮮戰爭之後,54軍還參加了對印、對越自衛反擊戰,有這一殊榮的,全軍只有54軍。和平年代中,54軍同樣擔負起了鐵軍的榮譽。因爲54軍,首任軍長丁盛善戰之名,被永久載入我軍戰史之中。

6 阅读:6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