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一個經典心理學-暈輪效應

木易心旅 2024-05-03 21:05:35

當你看到一個男子邋裏邋遢、叼著煙圈、說話毫無禮貌,你的第一反應可能是:這個人好吃懶做,可能是一個無業遊民或者地痞流氓。

而當你看到一個西裝革履,文質彬彬的男子,你的第一反應可能是:這個人是一個舉止優雅、事業有成的人士。

有這樣的猜測和反應一點也不奇怪,這其實是人在社會交往中一種常見的認知偏差。而這種認知偏差是出于暈輪效應的作用。

一、什麽是“暈輪效應”?

暈輪效應(Halo Effect),又稱“光環效應”、“成見效應”、“光圈效應”。 是指人們對他人進行認知時,依據個人的喜好得出最初的判斷,再根據這個判斷推論出認知對象的其他品質,形成一種或好或壞的“成見”。這好比在雲霧的作用下,日月的光輝擴散到四周,形成了一個光環,因此暈輪效應又稱爲“光輪效應”。

簡單的來說,我們的眼睛聚焦在一個光圈之後,當我們的眼睛離開了光圈,眼睛依然會覺得這個光圈在自己的眼前。

比如我們喜歡的明星被爆出一些醜聞,人設崩塌時,我們總是很驚訝,而事實上我們心中這個明星的形象根本就是她在銀幕或者經紀公司塑造的人設。

二、“暈輪效應”的成因?

暈輪效應的最大弊端就在于以偏概全,其特征具體表現在以下3個方面:遮掩性,表面性,彌散性。

1. 遮掩性

有時我們抓住的事物的個別特征並不反映事物的本質,可我們卻仍習慣予以個別推及一般、由部分推及整體,勢必牽強附會地誤推出其他特征。

比如,我們隨意抓住某個或好或壞的特征就斷言這個人或是完美無缺形,或是一無是處,都犯了片面性的錯誤。

2. 表面性

暈輪效應往往産生于自己對某個人的了解還不深入,也就是還處于感、知覺的階段,因而容易受感、知覺的表面性、局部性和知覺所帶來的選擇性影響,從而對于某人的認識僅僅專注于一些外在特征上。

比如,一個人的個性品質或外貌特征之間並無內在聯系,可我們卻容易把它們聯系在一起,斷言有這種特征就必有另一特征,也會以外在形式掩蓋內部實質。外貌堂堂正正,未必正人君子;看上去笑容滿面,未必面和心慈。

3. 彌散性

對一個人的整體態度,還會連帶影響到與此人的具體特征有關的事物上,成語中的“愛屋及烏”、“厭惡和尚,恨及袈裟”就是暈輪效應彌散的體現。

《韓非子·說難篇》中講過一個故事:衛靈公非常寵幸弄臣彌子瑕。有一次彌子瑕的母親病了,他得知後就連夜偷乘衛靈公的車子趕回家去。按照衛國的法律,偷乘國君的車子是要處以刖刑(把腳砍掉)的。但衛靈公卻誇獎彌子瑕孝順母親。又有一次,彌子瑕與衛靈公同遊桃園,他摘了個桃子吃,覺得很甜,就把咬過的桃子獻給衛靈公嘗,衛靈公又誇他愛君之心。後來,彌子瑕年老色衰,不受寵幸了。衛靈公由不喜愛他的外貌而不喜愛他的其他品質了,甚至以前被他誇獎過的兩件事,也成了彌子瑕的“欺君之罪”。

三、如何克服“暈輪效應”?

暈輪效應往往是個人主觀推斷泛化、擴張的結果,容易形成以點概面,以偏概全的主觀印象,既有正面影響,也更容易産生不良的後果。因此,我們要根據暈輪效應的特點,學會克服暈輪效應的負面影響。

1. 削弱第一印象

由于第一印象有先入爲主的特點,一旦形成,以後的信息常常只扮演補充和解釋的角色,這就是産生暈輪效應的“溫床”了。因此,冷靜、客觀地對待第一印象,做好改造甚至否定第一印象的准備非常重要。

2. 注意“投射傾向”

把自己的某些心理特點附加給對方的現象,即“投射傾向”。這種傾向往往是不自覺的。一旦我們不加注意,沒有清醒地、理智地進行自我反思,就很可能産生各種偏見。

3. 修正刻板印象

要想真實、准確的評價一個人應綜合考慮各方面的因素,參考他人的意見,避免個人主觀的判斷失誤。教師不一定文質彬彬,商人也不一定唯利是圖。我們要想對一個人有深刻、確切的認知,那就一定不能忘記人的豐富多樣性,並不斷地修正頭腦中由于刻板印象所造成的假象。

4. 避免“循環證實”

心理學研究證明,一個人對他人的偏見,常會得到自動的證實。由于一方感情的偏失導致對方的偏失,反過來又加強了一方偏失的程度。在對某人懷有成見時,我們應自覺檢檢討自己的態度與行爲,自覺走出暈輪效應的迷宮。

在這個充滿暈輪效應的世界裏,我們每個人都在不斷地編織著自己的認知網。通過了解和認識這一心理現象,我們不僅能夠更加深刻地洞察自我和他人,還能夠在生活的每個角落,做出更加明智和客觀的選擇。

在下一次你爲某人的魅力所傾倒,或是對某個品牌的産品趨之若鹜之前,不妨停下來,問自己一個問題:這背後,是不是也有暈輪效應的影子?讓我們一起,用知識的光芒,驅散那些模糊我們視線的光環,找到那顆真實而清晰的心。

好的文案,就像一杯精心烘焙的咖啡,需要細細品味才能領略其深度與韻味。希望今天的分享能讓你對暈輪效應有了更深的理解,也希望你能在生活中運用這些知識,讓每一次決策都更加清晰和堅定。

感謝你的閱讀,如果你喜歡今天的分享,不妨點贊、評論,甚至轉發給你的朋友,讓更多的人一起探索心理學的奧秘。下次,我們將帶你進入另一個心理學的迷宮,敬請期待。

0 阅读:19

木易心旅

簡介:你看自由這個詞,長得就條條框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