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位航天員出席兩會:2024有大動作!商業航天崛起攜能量餐赴太空

行俠掌轶 2024-03-12 18:10:36

2024年3月11日下午,全世界都關注的中國兩會圓滿閉幕。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兩會政府報告中,首次將商業航天寫進報告,明確積極打造商業航天等新增長引擎,爲中國商業航天發展再添動力。

此外,多名航天員也參與了此次兩會,爲我們透露了中國載人航天的一些任務,也提出了很多寶貴建議。

楊利偉、劉洋、王亞平參出席兩會

“現在天地通信非常發達,航天員可以隨時給我們打電話,我們也可以通過手機實時看到他們的工作場景,天地連線對航天員來講不是難題。”全國政協委員、中國首飛航天員楊利偉9日在北京談到“天地通話”時如是說。

楊利偉表示,今年載人航天發射任務比較飽滿,有兩次發射兩次回收。目前正在太空“出差”的神舟十七號乘組計劃于4月底返回地面,期待他們平安歸來,“他們回來的時候,我盡可能去現場接他們”。

楊利偉說,今年他帶來的提案是:空間站運營期間,怎樣更好發揮商業航天的作用。

作爲中國首位女航天員,劉洋也全程出現在兩會的現場。

劉洋表示,“2023年航天發射達到了60多次,2024年預計要達到100多次,將創曆史新高。

並且兩個載人飛天的乘組也會接續飛天,載人登月的工作也全面展開,第四批航天員選拔完畢即將入列,一系列工作都在有序地進行。

我們也會把習主席的關心和期望,帶到部隊和戰友當中,用實際行動爲建軍百年奮鬥目標貢獻力量”

劉洋十分關注未來空間站如何更好發揮作爲國家太空實驗室效能的問題,她的提案是:推動國家太空實驗室高質量發展。

兩會上,作爲中國首位“太空教師”,王亞平講述了她對太空授課的暢想。

她表示特別期待到月球講課,希望將與月亮有關的中國傳統文化元素,如嫦娥、兔子、桂花樹等元素加入太空授課。

作爲“太空授課第一人”,王亞平爲很多孩子揭開了太空的神秘面紗,也在他們心中埋下了一顆航天的種子。

一個國家,一份事業,乃至一個家庭,最重要的便是傳承有序,薪火不竭,太空授課必將在若幹年後産生重要的影響,爲補充航天人才發揮積極作用。

此外,王亞平還表示,當前關于登月訓練的准備工程已經開展,她將繼續努力,加強訓練,她期待有一天能在月球上回望美麗的地球。

談及兩會提案,王亞平表示將繼續關注科普教育和科普推廣,她希望年輕人都能夠摘取那顆屬于自己的最閃亮的星。

2024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航天方面將有諸多大動作,比如神十八和神十九的發射,嫦娥六號探測月球南極,登月訓練即將展開。

商業航天被首次寫進政府報告,要崛起?

很多人可能不清楚,把商業航天寫進政府報告究竟意味著什麽?

簡單點說,就是我們國家未來的一些産業布局,要從地面轉移到太空中了,太空經濟將在未來大放異彩。

我國的載人航天一直領先世界,但商業航天明顯跟不上,兩者的發展極爲不均衡。

因此,也就沒辦法將載人航天方面的技術優勢轉化爲産業、經濟優勢,不能産生廣泛的經濟效應,這對于潛力巨大的商業航天來說,相當難受。

此次兩會將商業航天寫進政府報告,是我國經濟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的必然選擇,也是商業航天自身發展的必然結果。

此外,今年兩會出現了一個新詞,叫做“新質生産力”,商業航天就是新質生産力的代表領域。

商業航天可有效推動建設“天地空一體化”網絡布局,帶動信息技術、高端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高精尖技術産業發展。

當然,我們也應該看到商業航天在我國的真實情況,成本高、效率低、規模小,因此,發展商業航天是一個比較漫長的過程。

這既需要社會普遍的認可和接受,也需要科研人員創新技術、不斷降低成本,吸引社會資本進入商業航天領域,注入動力。

不過,按照我國集中力量辦大事的一貫做法,商業航天的發展肯定不會有太大難題,崛起只是時間問題而已。

未來相約星河間

從地球,到太空,再到月球、火星,直到飛出太陽系,人類必將奔赴更遠的星河。

而且從宇宙的尺度來看,地球渺小如塵埃,資源也是有限度的,總有枯竭的一日,進入“航天時代”和“星際移民”是人類文明延續的唯一出路。

但這一切的前提就是要在商業航天方面取得突破性進展,解決所有星際移民所能遇到的問題,比如最基本的衣食住行問題。

在漫長的遷移中,人類該吃什麽來維持生命?還是像科幻小說中一樣進行休眠,睡醒就是幾個世紀之後?

不管到時候科技發展到什麽程度,如果人類還需要吃東西的話,能量餐可能是唯一的選擇。

2 阅读:42

行俠掌轶

簡介:獨步時空,浪迹天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