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麥王國駐華大使館公使銜參贊高爾敦:丹麥雖然小,卻是綠色舞台上的大國

經濟觀察報 2024-03-20 15:55:47

經濟觀察網 記者 劉旭“在過去的12個月裏,中丹兩國互訪活動日益頻繁。爲適應這一趨勢,我們大幅增加了駐中國代表處的簽證工作人員,並在北京新設了一個新的聯合簽證申請中心,以便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服務。”3月14日下午,丹麥王國駐華大使館公使銜參贊、貿易代表、丹麥貿易委員會中國地區協調員高爾敦(Morten Kruse)在接受經濟觀察網專訪時表示。

高爾敦認爲,當前使館的一項重要工作就是爲中丹兩國的利益相關者搭建橋梁,推廣中國市場。對中國投資者來說,丹麥是歐洲最容易做生意的地方,能夠提供高效和積極的勞動力,具有成本效益和靈活性的勞動力市場,同時擁有世界一流的研發創新環境和基礎設施。

自2013年來到丹麥王國駐華大使館以來,高爾敦已在貿易部門工作了四年。2019年,他再次回到北京大使館,在能源部門擔任兩年的負責人。今年是他在公使銜參贊職務上履職的第三個年頭。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提出,中國不僅要發展綠色低碳經濟,同時要推進碳達峰碳中和。丹麥在綠色經濟領域擁有顯著的産業優勢和創新技術,一直是中國在這一領域的重要合作夥伴。早在2017年,中丹兩國政府就共同發布了《中丹聯合工作方案(2017—2020)》,爲兩國之間的夥伴關系奠定了堅實基礎。2023年8月,丹麥外交大臣與中國外交部長共同發布《中丹綠色聯合工作方案(2023—2026)》,進一步聚焦能源、環境、綠色發展等多個領域展開合作。

作爲人口不到600萬的“小國”,丹麥的優勢産業分布于風電、生物制藥、清潔技術、聲學、海事設備和醫療設備等領域。丹麥同時也是馬士基、樂高、諾和諾德、丹佛斯等國際名企的搖籃。丹麥的經驗與優勢,正通過丹麥企業在華投資和營商在中國發揮作用。截至2021年,丹麥在中國設立了481家子公司,其中很多企業在建築能效、供暖制冷等方面都擁有創新技術。

高爾敦表示:“丹麥企業深知,在自然資源匮乏的小國,創新是創造財富的最佳途徑。丹麥企業在綠色轉型方面既有能力也有期待,希望自身業務完全脫碳的同時,也希望提供能夠推動中國綠色産業轉型的解決方案。”

【對話】

經濟觀察網:丹麥在可持續發展和綠色産業方面走在世界前列。丹麥與中國在相關領域有哪些合作?

高爾敦:就人口規模而言,丹麥大約有590萬人,是個小國。然而,我們認爲自己是綠色舞台上的一個大國。在過去的50年裏,丹麥實現從黑色能源到綠色能源的平穩過渡,並證明經濟增長與綠色轉型可以齊頭並進。丹麥的綠色解決方案,可以爲全球氣候挑戰提供借鑒。­­丹麥希望成爲全球氣候行動的綠色領跑者,助力實現­­《巴黎協定》將升溫幅度控制在1.5攝氏度以內的目標。

中國與丹麥致力于可持續綠色低碳轉型,均制定了應對氣候變化和實現碳中和的宏偉目標。丹麥計劃到2030年,在1990年的基礎上減排70%,到2045年實現氣候中和。這與中國在2030年之前達到排放峰值,在2060年之前實現碳中和的目標非常吻合。

《中國能源轉型展望(2023)》(China Energy Transformation Outlook, 以下簡稱CETO)是中丹能源合作方面的範例。國家發改委下屬的能源研究所發布的年度報告,闡述了到2060年中國能源系統的發展情景,並提出實現中國氣候目標的具體行動要點。丹麥能源署對CETO的貢獻在于建立中國能源系統的詳細模型。丹麥能源署也貢獻了丹麥在電力市場發展方面的經驗,並分析了Power-to-X(一種通過將再生能源産生的電力轉化爲其他能源形式或化學物質的技術)綠電轉化戰略在中國的可行性。

中國相關部委在日常工作中積極利用CETO的成果,制定能源領域的政策,以支持實現國家的氣候目標。近年來,中國部委領導在聯合國氣候變化年度會議上多次提交CETO報告,可見中方對報告的重視。

經濟觀察網:丹麥和中國擁有良好的貿易關系,當前兩國貿易合作的亮點是什麽?

高爾敦:丹麥企業在綠色轉型、環境、食品和農業、衛生等領域處于世界前列,中國則擁有廣闊的市場。2023年,中國是丹麥第六大貿易夥伴。中國消費者,尤其是年輕消費者,對綠色轉型和可持續解決方案和産品的要求越來越高。隨著中國消費群體的持續增長和中國加速綠色轉型,我希望看到更多丹麥企業來華經營。

疫情曾給丹麥企業帶來巨大壓力。2023年上半年,丹麥企業對中國市場的短期預期有所改善。然而,根據駐北京大使館進行的季度調查,在第三和第四季度,丹麥公司的短期預期惡化。丹麥企業希望看到強勁的經濟複蘇和商業環境持續改善。面對挑戰,我們歡迎一切有利于對外開放、公平競爭環境、知識産權保護、國際企業發展的舉措。

經濟觀察網:丹麥有許多成功的跨國企業和創新項目。中國與丹麥在這些領域有哪些合作機會和潛力?

高爾敦:丹麥擁有相對于其人口的高專利數量。丹麥企業深知,在自然資源匮乏的小國,創新是創造財富的最佳途徑。丹麥大部分創新産品都集中于生命科學和制藥、生物醫學、環境科學、食品和農業等領域。

丹麥制藥公司諾和諾德(Novo Nordisk)是歐洲市值最大的公司,幾十年來在糖尿病護理領域一直處于領先地位。全球約一半的糖尿病患者胰島素都是由諾和諾德提供的。另外兩家丹麥公司靈北制藥(Lundbeck Pharma)和利奧制藥(LEO Pharma),以及許多較新的和較小的生物技術公司也生産創新藥品。與此同時,丹麥在農業方面的傳統優勢已成爲食品科學部門蓬勃發展的基礎。格蘭富(Grundfos)和丹佛斯(Danfoss)等丹麥公司正在推動環境科學走向未來,它們創造的水控制和加熱系統有助于最大限度地減少對環境的影響。

這些都是在中國非常活躍的丹麥企業,與中方的合作夥伴保持著密切的聯系,每天都與許多中方人員接觸。

經濟觀察網:丹麥駐華使館爲有意在丹麥投資或拓展業務的中國企業提供哪些支持和服務?

高爾敦:大使館的貿易工作有三個重點領域:貿易促進、國際化、創新與投資。使館方面可以爲企業提供量身定制的行業咨詢,就中國與丹麥的一般和特定行業提供經商建議,組織團隊實地調查,聯系潛在合作夥伴,以及指導如何在中國或丹麥建立公司。

在貿易促進與國際化方面,根據丹麥的能力以及與中國的相關性,使館主要專注于五個關鍵領域:農業與食品、能源、海事、水資源與環境、健康,其中許多領域都與可持續性密切相關。在投資促進方面,我們專注于清潔技術、生命科學和食品領域。在清潔技術領域,丹麥多年投資風能領域,取得了一定的成績,由于行業愈發成熟,丹麥正積極尋求Power-to-X和海事領域的機會。在食品領域,丹麥看到了植物蛋白以及食品配料領域的發展潛力。

使館很大一部分工作是爲中丹兩國的利益相關者搭建橋梁,推廣中國市場。通過電子商務平台的倡議或通過與現有的丹麥公司建立合作夥伴關系。對中國投資者來說,丹麥是歐洲最容易做生意的地方,能夠提供高效和積極的勞動力,具有成本效益和靈活性的勞動力市場。

經濟觀察網:近年來,中丹麥兩國人員交流和文化合作不斷加強,丹麥是如何推動中丹兩國人文交流的?

高爾敦:我們高興地看到,中丹兩國之間的交流和人員往來再次增加。2024年是一個充滿希望的開端。我們大幅增加了駐中國代表處的簽證工作人員,最近還在北京開設了一個新的聯合簽證申請中心。在過去的12個月裏,兩國互訪不斷增加,將推動中國與丹麥之間的綠色合作項目向前發展。

在文化方面,位于北京798國際藝術區的丹麥文化中心多年來一直致力于促進文化和藝術的交流。文化中心與當地合作夥伴密切合作,開展項目和活動,展示丹麥各類文化資源。

0 阅读:17

經濟觀察報

簡介:在最恰當的時點與您分享最有價值的財經資訊和商業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