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方就中俄關系表態後,美國徹底不裝了,將“貿易大棒”揮向中企

劉勇教授 2024-03-09 14:07:33

3月初,美國又開始醞釀對中國的新一輪打壓,山雨欲來風滿樓。首當其沖遭殃的,是中國近些年開始大規模出海的電車企業。

白宮正式發布聲明,表示拜登政府將以“威脅國家安全”爲由,全面限制中國聯網的轎車和皮卡進入美國市場,因爲中國的汽車系統能夠聯網,有可能搜集美國的一系列“敏感數據”傳回中國。

這件事和之前炒作中國起重機是“間諜武器”的情況差不多,都屬于欲加之罪何患無辭。在中國境內,日系、德系、美系的汽車天天跑,這些車都可以聯網,也沒見中國對這些車企“重拳出擊”。

拜登

拜登政府的這種做法,完全就是先射箭後畫靶,害怕中國車企大舉進軍美國市場,所以要搶先一步攔門設卡。美國強勢的行業就是開門自由貿易,美國弱勢的行業就是“威脅國家安全”,正話反話都讓這批西方政客說完了。

不僅如此,這幾天拜登麾下的兩名經濟領域的“大將”商務部長雷蒙多和貿易代表戴琪,都接連對中國強硬喊話。雷蒙多宣稱,商務部正在尋求國會授權,來“禁止”某些中企在美國發展業務、獲取所謂“美國人的數據”。

雷蒙多沒有點名說哪些中企會受到影響,但考慮這套說辭和拜登如出一轍,不出意外的話有聯網需求的中國車企會成爲美國商務部的目標。至于戴琪情況就更有意思了,她負責的貿易代表辦公室專注的問題只有一個,那就是維持對中國商品的高關稅政策。

雷蒙多

不久前,戴琪曾經和中國商務部長王文濤見面。當時外界推測,可能是因爲美國的CPI漲幅連續兩個月超預期,美聯儲挺不下去了,要戴琪和中國討論降低關稅、平抑物價的問題,但現在看來雙方可能是沒有談攏。

這場會面結束沒幾天,戴琪就公開對媒體喊話,稱中美兩大經濟體之間貿易額下降意味著“多元化”,不是一件“壞事”。換言之,美國對華加征的高關稅大概率還會繼續維持下去。除此之外,美國越來越頻繁的幹涉和炒作中國內政,企圖給中國“扣帽子”,把經濟問題政治化。

最近,香港特區忙著基本法第23條立法、維護國家安全,美英則在外圍上竄下跳。這兩個國家打的算盤,全世界都清楚。美英“狗拿耗子”,無非是盯上了香港“自由港”的地位,想要借題發揮,封死中國發展對外貿易和進行金融試點的一扇重要窗口。

戴琪

在台海問題上,美國也沒有閑著,吵著要把跟台當局簽署的那份所謂“美台貿易倡議”列爲2024年度美國貿易議程的“優先事項”。這份協定名爲“貿易”實爲“吸血”,因爲其中不包括任何能夠真正造福島內企業的條款。

美國對台的關稅是不可能降的,貿易壁壘是不可能取消的,但會給台企赴美國投資提供更加優渥的條件。換言之,就是想把島內半導體産業整個搬到美國,趁著最後幾年功夫掏空台島,順便惡心一下大陸。

當然,以美國産業空心化的現狀,這樣生搬硬套想在國內重建一套半導體供應鏈,大概率是要“雞飛蛋打”的,台積電在亞利桑那州設廠投産的時間一拖再拖就是鐵證。但在惡心中國大陸這點上,美國確實是“歪招叠出”。

台積電

不過,美國這樣做無疑是非常不理智的。就像上面提到的,美國現在的通脹數據非常不樂觀,美聯儲還沒有結束高息周期,只是放出了“軟著陸”的風聲,美國的通脹數據就跟吹了氣球一樣開始膨脹,並出現失控的迹象。

在這樣的情況下,美國和中國合作穩定物價,按理說才是“雙贏”的局面。2月,美國財長耶倫吹風說計劃今年上半年訪華,應該也是因爲有和中國合作的“剛需”。而且,美國商會代表團也剛剛對中國進行了訪問,美駐華大使伯恩斯再提不願與中國“脫鈎”,希望同中國繼續開展貿易。

那麽究竟是什麽原因,讓美國不但不和中國緩和關系,反而不遺余力的開始打壓中國呢?一個詞總結就是眼紅。美國近些年把打擊中國的制造業和高端産業作爲第一要務,結果特朗普和拜登加在一起努力了快十年,中國出海的企業越來越多,簡直就是對美國政府的啪啪打臉。

中美

2023年,中國正式成爲全球最大汽車出口國。日經亞洲稱,爲了滿足歐洲市場日益增長的需求,比亞迪正計劃在2年內組織一支由8艘7000車位的滾裝船組成的獨家跨洋車隊。

而且近幾年,由于美國和歐洲深陷戰爭泥潭,中國作爲全球和平穩定的重要力量,在中俄關系以及中國和其他廣大發展中國家之間的關系上,都取得了長足的進步。2月27日,中國副外長訪問莫斯科期間指出,中俄關系進入了“曆史最好”時期。

大量來自俄羅斯的廉價能源和資源進入中國市場,成爲中國制造業進一步向上攀登的基石。在這樣的情況下,美歐不眼紅就奇怪了。從疫情爆發開始,美西方就不斷炒作所謂的“中國經濟崩潰論”,結果中國和美國的經濟差距越來越小了。

中俄會晤

與此同時,與中國交好的俄羅斯,按照購買力平價計算已經發展成歐洲最大的經濟體。普京還表示,有信心讓俄羅斯跻身世界前四大經濟體。在這樣的情況下,美國惱羞成怒加碼阻擋“中國制造”走向全球,也就不奇怪了。

不過,曆史的經驗已經無數次告訴人們,想要靠閉關鎖國來阻擋時代發展的洪流,最終倒黴的必定是自己。美國業內人士已經發出警告,如果對中國企業設限,那麽第一個遭殃的不是中國,而是美國的車企。因爲産業鏈空心化,當前美國大量本土的車企正在使用來自中國的零件。

中國是願意和美國做生意的,但如果美國執意關上大門,那中國企業也有更多的市場可以選擇。相比之下,能夠支撐美國所謂“制造業回流”的臉面的,除了中國生産的的零件,可就沒有別的選擇了。拜登政府這是掄圓了一巴掌,然後打到了自己臉上,不會有好下場。

7 阅读:2040
评论列表
  • 2024-03-09 21:55

    不關美國的事更不是美國的事,美國介入了,我們解放軍,政府,百姓必須執行收回台灣的事,必須執行收回台灣命令。

劉勇教授

簡介:軍事學教授;作戰指揮學博士,戰役學博士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