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訪北京香山寺(上)

博物影苑 2024-04-06 23:16:08

香山寺,曆史悠久,是香山的文脈源頭,也是北京城最早的人文景觀之一。香山公園勤政殿距離香山寺很近,走不遠就看到,寺前的三間四柱沖天式牌樓,東面題“西山首遊”,西面題“京師之冠”,印玺爲“乾隆禦筆”。本期分上下兩集,請您與我們一起探訪香山寺——

明末劉侗、于奕正合著的《帝京景物略》稱:“京師天下之觀,香山寺當其首遊也。”乾隆禦筆題匾明確了香山寺的顯赫地位——

【 香山寺 】靜宜園二十八景之一

始建于唐代,金章宗賜名“大永安寺”,爲西山八院之一。元代重修,易名“甘露寺”;明朝再建,稱“永安禅寺”。元世祖忽必烈、明世宗朱厚熜都曾來此遊玩,元阿彌勒舍宅建碧雲庵、明建洪光寺等。康熙皇帝將香山僻爲行宮,香山寺成爲皇家寺院。清乾隆年間,在原址上擴建,形成了前街、中寺、後苑獨特的寺院格局,禦賜“大永安禅寺”。

1860年、1900年先後遭英法聯軍、八國聯軍焚掠,精美香山寺園林與宏偉建築被付之一炬,只剩殘垣斷壁。

 現僅存知樂濠、聽法松、娑羅樹禦制碑、石屏等遺物,還有一些古松柏、古銀杏樹,仍可窺見一些當初的恢弘氣勢。2017年11月28日,經過5年修繕,投資6.5億,占地面積55000平方米,建築面積近3000平方米,這座堪稱中國古典造園藝術上乘之作的千年古寺對外開放。

香山寺,依山而建,錯落有致,嚴整壯觀,曾爲西山諸寺之冠。寺院坐西朝東,中軸線對稱布局,有“香雲入座”牌樓、左右旗杆、八字牆山門(接引殿);之後爲天王殿、鍾鼓樓、南北壇城,婆羅樹碑、報恩碑;主殿區,也稱中寺,有“永安甘露”牌樓、北配殿普賢殿(文創店)、南配殿文殊殿、石屏、圓靈應現殿。後苑是寺院最後也是最高的,有眼界寬、薝蔔香林閣、水月空明殿、青霞寄逸樓、圍廊組成。

遊覽路線推薦——

寺外遠觀:看雲起—流憩亭,寺內參觀:買賣街—接引佛殿—天王殿—南北壇城—永安牌樓—圓靈應現殿—眼界寬—薝蔔香林閣—環山廊—青霞寄逸樓。

 【 看雲起 】靜宜園二十八景之一

這是一座古建亭,位于雙清別墅前約百米的山坡上,亭名源自唐代大詩人王維的詩句“行至水窮處,坐看雲起時”,憑欄可一覽香山寺後苑的區域——

順著“看雲起”亭向右的石板路,走十幾分鍾,便到達“流憩亭”,在流憩亭上可見香山寺全貌:依山而建的寺院古建在層林盡染的紅葉下猶如一幅古老的畫卷——

  【 買賣街 】

香山寺前街的石刻,介紹買賣街是皇家敕建寺宇的特殊組成。史料記載,街兩側有太監、宮女裝扮店家開的店鋪三十余楹,體現了帝王後妃與民同樂、體驗百姓市井文化,反映了乾隆時期皇家園林增設肆寺的特色。

【 知樂濠 】靜宜園二十八景之一

過了前街就是香山寺前的放生水池。乾隆至此因見魚兒遊浮自得其樂如行空中,故引《莊子·秋水篇》之典“知不知魚之樂趣,知不知對方的樂趣”命名。(摘自網絡)

【 香雲入座 】

橋前爲一三間牌樓,乾隆禦筆前後匾額書“香雲”“入座”。牌樓後左右是高大的經幡,經幡上有龍紋、蝙蝠和佛家八寶圖案。

【 接引佛殿 】

爲香山寺山門殿,建于1186年,此殿爲歇山式建築,兩側爲八字影壁,殿外前檐懸挂“香山大永安禅寺”匾,寓意無論家庭還是國家都能永遠安甯;殿內供奉著銅胎接引佛塑像,接引佛是西方極樂世界的救世主,其佛法無邊。

【 聽法松 】靜宜園二十八景之一

位于香山寺西佛殿門外,兩松樹均是金代所植。它們高矗入雲,樹冠大枝相向延伸,猶如兩位虔誠的信徒在拱手聽禅,有“聽法松下金雞叫”之說。相傳東晉有位高僧講經時,因講得義理明澈竟使頑石感化,點頭稱是。乾隆見此松虬枝秀挺,像兩位虔誠的佛教徒拱手聽法,側立回向,便借古代頑石聞經點頭的故事,命名此松。

【 天王殿 】

又稱彌勒殿,爲寺院第一重殿,正中供奉著銅胎彌勒佛塑像,左右供奉著泥胎四大天王塑像,背面供奉木胎韋陀塑像。

【 天王殿 】

又稱彌勒殿,爲寺院第一重殿,正中供奉著銅胎彌勒佛塑像,左右供奉著泥胎四大天王塑像,背面供奉木胎韋陀塑像。

【 婆羅樹歌方碑 】

位于天王殿後側,此碑爲乾隆禦制碑,現保存完好,形制規整,爲四方體,東側刻滿文、南側刻漢文、西側刻藏文、北側刻蒙文,碑首面南爲乾隆五十年乾隆禦筆的《婆羅樹詩》。娑羅樹又名“七葉樹”,是佛門兩大聖樹之一。

【 壇 城 】

在天王殿後的台階上方有南北兩座壇城。壇城,梵文“曼陀羅”,在佛教中象征宇宙世界結構的本源,以唐卡的形式展示壇城內原供銅像。

 壇城後方爲永安牌樓,牌樓正面是“永安”,背面爲“甘露”。這座牌樓涵蓋了元、明兩代香山寺的名稱——

壇城外側爲葉籠罩的鍾樓和鼓樓,此外,還有兩坐供奉密宗金剛壇城的八角亭。左邊的一座供奉的是大威德金剛壇城,右邊的一座供奉的是勝樂金剛壇城。

【 圓靈應現殿 】是香山是靜宜園內體量最大的單體建築。內有複原銅胎三世佛(橫三世佛)、泥塑十八羅漢、泥塑倒座觀音等。

殿內供奉的是橫三世佛,或稱三方佛。中間是釋迦牟尼佛,右邊的是藥師佛,左邊的是阿彌陀佛。
0 阅读: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