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長壽克子孫”?實話雖難聽,卻有著一定道理!

彬鴻說情感 2024-04-28 02:51:56

“多男子則多懼,富則多事,壽則多辱。”

昨夜,當夜幕低垂,我偶然點開了新聞直播,目睹了一幕令人心碎的場景。一位年近四十的兒子,因胃癌晚期,最終沒能抵抗住死神的召喚,永遠地閉上了眼睛。

他的父親,面對這生命的殘酷告別,卻盡力保持著內心的堅定與尊嚴,爲兒子籌辦了葬禮。整個過程中,老人外在的平靜如石,但在吊唁的賓客散去之後,他的內心終于崩潰,獨自躲在角落裏,淚水如決堤的洪水般湧出,無法自制。這一刻的悲傷,被老人侄女鏡頭下的溫情捕捉,永遠定格在了那一刻。

夜深人靜,我獨自面對這則消息,內心波瀾起伏。這樣的故事,讓人感到生命的脆弱與親情的深沉。那位父親在失去至愛之後的悲痛,盡管被冷靜的外表所掩飾,卻在那一刻盡情釋放,讓人動容。生命的輪回不息,讓我們更加珍惜眼前的每一刻,每一份情感。

在回憶起家族中的一個親人時,我不禁想起了我的姨奶奶,她如今已經將近九十高齡。回想起大前年,她的長子上忽然因腦梗塞離世,那時的他年僅六十有余。

在那段悲傷的日子裏,姨奶奶的心陷入了極度的悲痛之中。她多次絕食,淚水漣漣地重複著:“生養我這麽大歲數,又有什麽用呢?不如讓我與他一同離去!”

時光匆匆,轉眼間距離大兒子的離世已過了三年多的時間。姨奶奶曾經總是笑面如花,而現在卻變得沉默寡言。盡管她的身體還算健朗,但在不久前的一次住院經曆中,她差點讓我們擔憂不已。

姨奶奶與她的其他三個兒子一起生活,輪流居住于他們家中。

然而,去年的某天,三兒子突然因心髒病發作而入院治療,他身體消瘦到幾乎皮包骨頭。令人揪心的是,在這之前,三兒子已經接受了心髒搭橋手術。

村裏的村民們私下裏竊竊私語,他們的議論聲傳入耳中,讓人感到無比沉重:“不知道這個家的三兒子能否比老太太活得更久?”他們的話雖刺耳,卻也透露出一種無奈的“真實”。

在村中,還有位鄰居,那位七十歲的老人離世後,他的妻子便一直身體衰弱,行動不便,每日必須倚靠拐杖才能緩慢行進,她不能長久站立,日常的活動範圍僅限于家和門口。

那時,農村的條件尚不具備現代化的設施,廁所都在戶外,沒有坐式馬桶,家人便想出了一個巧妙的辦法,他們特制了一個“坐便”,就是在椅子的中間挖了一個洞,以方便她的使用。

丈夫去世後,老太太的身體狀況更是每況愈下。最初,她與大兒子同住,兒子們在麥田邊爲她搭建了一間簡陋的小屋。

她的健康狀況每況愈下,終日只能躺在床上,等待兒子們輪流來給她送飯。

這樣的情景讓人深感,如果老人能夠長壽並且身體健康,生活能夠自理,那的確是一家人之福。然而,如果老人晚年生活不能自理,需要子女們全天候照顧,這樣的“長壽”對子女來說無疑是一種沉重的負擔,尤其是在經濟條件較差的家庭中,高昂的醫療費用甚至可能會拖垮整個家庭。

有一個同事,他的祖父身患重病,正在醫院接受治療。盡管他們的家庭經濟狀況還算寬裕,但爲了給祖父治病,他們已經不得不賣掉了一棟房子。

同事在辦公室裏牢騷滿腹:這種情況什麽時候才能結束呢?如果繼續這樣治療下去,我們還得賣掉更多的房産!

這個問題引發了我對一個古老諺語的思考:“久病床前無孝子”。那些曾經照顧過無法自理的老人的人都深有體會。照顧無法自理的老人意味著你的生活作息會完全被打亂,你必須要隨時注意老人的需要,給他們翻身,清理他們的排泄物。這無疑是一項體力勞動,尤其是當你面對一個即便身體輕盈也有一百多斤的老人時。而且,你幾乎無法得到充足的睡眠。

有些老人因爲長期臥床,脾氣變得非常糟糕,經常會毫無根據地責罵照顧他們的子女。這讓子女們感到十分委屈,有時甚至會淚流滿面,覺得自己不被父母所理解,不受到他們的愛戴。

在我的故鄉,就有這樣一個老婦人,她長期臥床不起,由兩個兒子輪流照顧,每個兒子負責一個月。

其中一個兒子住得比較遠,有時候他帶來的食物太多,老婦人吃不完,而這個兒子又懶得把剩余的食物帶回家,于是就會隨手把這些食物餵給狗吃。有時候,甚至整個饅頭都被狗吃掉了。

老婦人看到這一幕,心裏非常不舒服,覺得兒子是在羞辱她,因此經常爲此生氣。她甚至會叫來自己的兄弟,向他們控訴兒子的不孝順。

我們可以看到,照顧一個不能自理、脾氣又不好的老人,確實是讓人身心疲憊。

無論照顧他們有多麽艱難,只要他們還活著,我們作爲子女的就有責任照顧他們。哪怕他們的生活不能自理,哪怕我們需要晝夜守護在他們的身邊,只要他們還在,我們就能開心地喊他們一聲“爸爸”或“媽媽”,這也是我們的福氣。

對于這個問題,你又是怎麽看的呢?

0 阅读:1

彬鴻說情感

簡介:感謝大家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