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觀察丨新規出台,劍指網絡不正當競爭

中工網 2024-05-13 04:01:16

【經濟觀察】

原標題:新規出台,劍指網絡不正當競爭

工人日報—中工網記者 楊召奎

近日,市場監管總局公布《網絡反不正當競爭暫行規定》(以下簡稱《規定》),自2024年9月1日起施行。在專家看來,《規定》的出台,有利于預防和制止網絡不正當競爭,維護公平競爭的市場秩序,鼓勵創新,保護經營者和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助力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

當前,我國正加快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這是黨中央、國務院從全局和戰略高度作出的重大部署。公平競爭是加快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的關鍵要素和強大動力。而反不正當競爭在維護公平競爭中具有基礎性作用,關系市場經濟的基礎水平和質量。

近年來,隨著我國數字經濟高速發展,信息技術創新叠代,仿冒混淆、虛假宣傳、商業诋毀等傳統不正當競爭行爲利用互聯網技術花樣翻新。反向刷單(給競爭對手刷差評)、非法數據獲取等新型網絡不正當競爭行爲隱蔽性更強,妨礙經濟運行效率提升,阻礙商品和要素自由流動,制約全國統一大市場的形成。爲此,亟待強化公平競爭治理,不斷完善高效完備、透明可預期的常態化監管機制。

另外,全球競爭格局加速調整,新一代經貿規則正在形成,制度競爭成爲國際競爭重要內容。一些國家和地區對數字經濟作出了一系列新的制度安排,反不正當競爭已經成爲國際經貿規則重要關注點。爲此,亟待加強前瞻性動態研究,促進我國競爭政策與國際規則接軌,改善貿易投資環境,持續深化競爭領域制度型開放。

可以說,《規定》的出台恰逢其時。其能夠爲各類經營主體明晰指引、劃清底線,保障市場競爭機制在法治軌道上高效有序運行,引導數字技術更好賦能,進而引領我國競爭力不斷提升。

《規定》的一大亮點是堅持鼓勵創新和規範競爭並舉,在保護企業創新成果、著力促進互聯網行業發揮最大創新潛能的同時,也保障了不同規模經營主體之間的公平交易,促進各類企業協同發展,防止競爭失序,著力營造良好市場環境。

《規定》堅持問題導向,根據網絡競爭行爲複雜多變的特點,對網絡不正當競爭行爲進行分類梳理,明確認定標准。它明確了仿冒混淆、虛假宣傳等傳統不正當競爭行爲在網絡環境下的新表現形式,對刷單炒信、好評返現等熱點問題進行規制,著力消除監管盲區。

針對網絡領域新型不正當競爭行爲,《規定》列舉了反向刷單、惡意攔截或者屏蔽、非法數據獲取、平台經營者對平台內經營者進行不合理限制或者附加不合理條件等網絡不正當競爭行爲,明確了法律適用條款。例如,《規定》第十二條指出,經營者不得利用互聯網、大數據、算法等技術手段,通過影響用戶選擇或者其他方式,實施流量劫持、幹擾、惡意不兼容等行爲,妨礙、破壞其他經營者合法提供的網絡産品或者服務正常運行。

值得一提的是,《規定》還突出強調了平台主體責任,督促平台企業對平台內競爭行爲加強規範管理,同時對濫用數據算法獲取競爭優勢等問題進行規制。

法律的生命在于實施。接下來,各級市場監管部門將引導各類經營主體准確理解《規定》的主要內容,增強依法合規經營意識,完善合規體系建設,及時調整經營行爲。同時,基層市場監管執法人員也應適應數字經濟時代的新要求,著力提升行政執法水平,以高質效反不正當競爭監管執法助力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和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

來源:中工網-工人日報

0 阅读: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