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魯曉夫政變細節:朱可夫提前調兵入莫斯科,會上拔槍扣押貝利亞

曆史海大富 2024-05-16 05:21:49

聲明:本文內容均引用權威資料進行撰寫,文末已標注文獻來源及截圖,請知悉。

二戰後的權力重組

1941年6月,隨著蘇德戰爭的爆發,蘇聯迎來了前所未有的國家危機。貝利亞,作爲內務人民委員部(NKVD)的負責人,其在蘇聯政治舞台上的角色變得更加關鍵。在斯大林的直接支持下,他負責了廣泛的反間諜活動和國內安全工作,以確保蘇聯在與納粹德國的激烈戰爭中的穩定。

隨著戰爭的持續,貝利亞的權力迅速擴大。他不僅掌握了對內的監控和鎮壓權力,還負責了戰俘的管理和各類軍事後勤任務。NKVD在他的指揮下進行了大規模的政治清洗,審查和處決了數以千計的戰爭嫌疑人和政治犯。他的這些活動,雖然極具爭議,卻得到了斯大林的高度贊賞和信任。

1946年,戰爭結束後,貝利亞的職位進一步上升。他被任命爲蘇聯部長會議的副主席,這是一個全新的職務,專爲他設置,以反映他在蘇聯政治體系中的重要性。在這個職位上,貝利亞不僅僅是內務部的負責人,他還參與了蘇聯的廣泛國家活動,從經濟複蘇到國際關系,尤其是在東歐的蘇聯占領區的政治重組。

在蘇聯的日常政治管理中,貝利亞的辦公室成了一個極其重要的中樞。他定期召集各部委領導開會,檢視各項政策的執行情況。貝利亞手下的人員,從NKVD到各地的黨委書記,都嚴格按照他的指示行動,確保蘇聯政府的政令暢通無阻。

盡管如此,貝利亞的權力擴張也引起了黨內其他高級領導的忌憚。他們在背後進行了多次商議,試圖削弱貝利亞的影響力,但在斯大林的保護下,這些企圖都未能成功。斯大林視貝利亞爲自己的忠實執行者,對他賦予了壓倒性的信任和支持,使他幾乎成爲了除斯大林外的最有權勢的人物。

斯大林去世:權力的轉折點

1953年3月5日,斯大林去世,蘇聯政壇迅速進入了權力真空的狀態。此時,貝利亞已是內務部長,掌握著國家的安全和監察機構,因此在斯大林去世後,他迅速將自己定位爲蘇聯權力結構中的關鍵角色。在緊急召開的部長會議中,貝利亞被推選爲第一副主席,這一位置使他在政府中的影響力直線上升。

部長會議上,貝利亞的提名得到了廣泛的支持。作爲內務部長,他已經掌握了蘇聯國內的情報和警察系統,這些系統對于維護政權穩定至關重要。他的新職位讓他正式進入了蘇聯的最高決策層,使他在政治上的行動更爲便利。

在此期間,貝利亞支持馬林科夫出任部長會議主席。馬林科夫此前擔任建築工業部部長,與貝利亞有過多次的合作,二人之間建立了工作上的聯系。貝利亞看重馬林科夫的行政能力以及他在黨內的相對中立地位,認爲他能成爲一個可控的領導人。通過支持馬林科夫,貝利亞實際上是在通過他來間接擴展自己的影響力,以馬林科夫爲表面的領導者,而自己則在幕後掌握實權。

馬林科夫的選舉和任命過程中,貝利亞發揮了決定性的作用。他在部長會議中的發言強調了馬林科夫的能力和過去的成就,暗示其穩定和發展蘇聯經濟的潛力。在貝利亞的影響下,馬林科夫最終順利成爲部長會議主席,這一過程凸顯了貝利亞在政治決策中的重要性。

在馬林科夫成爲部長會議主席後,貝利亞開始更加頻繁地參與國家的重大決策。他經常出席部長會議,參與討論從經濟政策到國際關系的各個方面。此外,貝利亞還利用自己的職位,加強了對蘇聯安全機構的控制,確保所有安全和監察機構都嚴格執行他的指令。

軍費與經濟政策的鬥爭

在貝利亞擔任第一副主席兼內務部長期間,他提出了一個大膽的計劃——削減軍費,將資源和重點轉向經濟建設。這一提案在政府內部引起了廣泛的討論。

貝利亞的提案不僅涉及簡單的預算調整,而是一次全面的經濟戰略轉變。他計劃通過減少軍事開支,增加對民用工業、農業生産和基礎設施建設的投資,以促進蘇聯經濟的恢複和增長。這種轉變理論上能釋放大量資源,用于提高國民生活水平和經濟現代化。

然而,這個提案直接觸及了蘇聯軍方的核心利益。蘇聯軍方,尤其是在二戰後期和戰後重建時期,一直享有國家資源的優先分配。貝利亞的削減軍費提議,實際上威脅到了軍方的權力和地位。

朱可夫,作爲國防部的第一副部長,對貝利亞的計劃感到極大的不滿。軍方領導層普遍認爲,削減軍費可能會削弱蘇聯的國防能力,特別是在冷戰時期東西方對峙的背景下。軍方的這一立場得到了包括朱可夫在內的多數高級將領的支持。

與此同時,赫魯曉夫也開始對貝利亞的政策和權力表示懷疑。赫魯曉夫覺察到貝利亞通過經濟政策調整增強自己權力的企圖,認爲這將不利于黨和國家的整體利益。在赫魯曉夫的推動下,他與馬林科夫以及國防部長布爾加甯秘密會晤,商討對策。這三人逐漸形成了一個反貝利亞的聯盟,意圖阻止貝利亞的計劃實施,並限制他的政治影響力。

在這種緊張的氛圍中,朱可夫采取了預防措施,以確保軍方在即將到來的權力鬥爭中保持優勢。他從位于烏拉爾的軍區調遣了兩個近衛師前往莫斯科。這一行動是出于對莫斯科本地部隊可能受到貝利亞影響的擔憂。這兩個近衛師被秘密地部署在莫斯科周邊,以防萬一需要在政治動蕩中維護秩序或作爲軍方展示力量的手段。

政變的陰影:貝利亞的倒台

1953年6月,隨著蘇聯政治局勢的不斷緊張,中央主席團會議在莫斯科的克裏姆林宮緊急召開。這次會議原定的議程包括蘇聯內外政策的討論,但背後隱藏著赫魯曉夫、馬林科夫和國防部長布爾加甯等高層領導人的另一計劃。這些領導人已經形成了一個反貝利亞聯盟,決定在此次會議上解決貝利亞的問題。

會議開始時,氣氛異常緊張。各部長和主席團成員陸續進入會議室,位置嚴格按照黨內的級別和職務安排。馬林科夫主持會議,表面上一切如常。會議初期,討論集中在蘇聯的經濟建設和國際政治形勢上。然而,隨著會議的深入,馬林科夫突然改變了議題,直接提出需要審議貝利亞的問題。

這一變動沒有預先通知,包括貝利亞在內的許多與會者對此感到意外。馬林科夫冷靜地宣布,根據一系列調查報告,貝利亞涉嫌濫用職權和參與反黨活動。他隨即提議立即對貝利亞進行黨紀審查,並暫停其在黨和政府中的所有職務。

在這突如其來的指控下,會議室內的氣氛達到了沸點。貝利亞嘗試發言辯解,但他的聲音在憤怒和震驚的議論聲中幾乎被淹沒。在場的部長和主席團成員的反應不一,但多數人的態度傾向于支持馬林科夫的提議,這反映出赫魯曉夫和馬林科夫事先的密切協調和影響力的運用。

隨後,朱可夫率領的一隊軍人進入會議室。朱可夫手持文件,嚴肅地宣布了軍方對貝利亞的立場和支持黨中央的決定。在他的指揮下,幾名軍官接近了貝利亞,表明了他被正式逮捕的事實。貝利亞在被軍人圍繞時,全場陷入短暫的寂靜。

這一刻,貝利亞長期累積的權力和影響力宣告終結。他被迅速帶離會議室,而會議則在緊張而沉重的氣氛中繼續。馬林科夫和赫魯曉夫利用這一機會,強調了黨的團結和紀律的重要性,同時也對參與者傳達了一個明確的信息:黨將堅決清除任何被視爲威脅的內部元素。

貝利亞的審判與處決

在被從中央主席團會議中帶走後,拉夫連季·貝利亞被迅速轉移到莫斯科郊外的一處秘密監獄。在這裏,他被嚴密監視,等待著審判的開始。審判的准備工作在極端保密的情況下進行,旨在避免任何可能的政治幹擾或公衆關注。

貝利亞的審判由蘇聯最高法院的特別會議負責,這個會議由蘇聯最高領導層密切監控。盡管整個法律程序設定爲封閉進行,審判的確切日期和具體程序細節對外界保持高度機密。根據當時極少的公開資料顯示,貝利亞及其同案犯被指控多項罪名,包括反革命活動、濫用職權和參與陰謀顛覆國家政權等。

審判過程本身非常簡短,據稱只持續了幾天。法庭未允許任何形式的公衆或媒體參與,所有的證據、辯護和判決都在極端保密的環境中進行。審判結束後,貝利亞及其六名同案犯很快被判處死刑,執行方式爲槍決。

1953年12月23日清晨,貝利亞和他的同案犯被帶到了莫斯科附近的一個不公開的執行地點。據官方記錄,他們在黎明時分被處決。盡管如此,關于執行當天的具體細節極少被公開,這導致了各種各樣的猜測和傳言。最著名的傳言之一是,真正的貝利亞已在被逮捕當天或審判期間死亡,處決的只是他的一個替身。這種說法雖然缺乏確鑿證據,但由于當時的政治環境和審判的秘密性,使得這種猜測在某些圈子裏持續流傳。

關于貝利亞的死亡,官方文件和報告都極爲簡單,只是簡要說明了執行的法律依據和結果。在這種環境下,許多細節未被記錄下來,或被故意隱藏,以防止對蘇聯政府産生不利的政治影響。

參考資料:[1]鄭異凡.剪除貝利亞是赫魯曉夫策動的一場政變[J].當代世界社會主義問題,2012(1):35-49

16 阅读:9792
评论列表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