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母一眼看出薛寶钗本質,王夫人糊在潇湘館的綠窗紗更揭了她的底

君箋雅侃紅樓 2024-03-13 09:56:58

❂作者:君箋雅侃紅樓

✪插圖:孫溫《繪全本紅樓夢》

❂簽約全網維權,抄襲剽竊搬運後果自負

賈母帶著劉姥姥遊覽大觀園,第一站就去了潇湘館。

劉姥姥看著黛玉房間滿屋子的書,驚歎比上等的書房還好。賈母聽後自然開心,告訴她是外孫女的房間。倒讓劉姥姥下死眼好好看了黛玉幾眼。

要知道人老成精,劉姥姥雖然是農村人,卻也知道讀書好。而賈母的表現,更讓劉姥姥多少猜到了老太太要娶外孫女做孫媳婦的意思。

畢竟老年人的歡喜,也就是子孫姻緣那點事。

然而賈母歡喜,王夫人卻並不高興。她們隨著在潇湘館,黛玉只給賈母奉了茶,王夫人卻直接拒絕了黛玉上茶。

作爲舅母來外甥女房間,無論渴不渴都要喝口茶也是禮節。

王夫人拒絕林黛玉盡禮節。茶在古代又是姻緣必須的“禮”,反映出王夫人對黛玉的不認可和不接納。尤其還當著劉姥姥這個外客的面。

賈母對王夫人的表現肯定不滿意。而當她看見黛玉的窗紗後,就徹底忍不住開火了。

我是君箋雅侃紅樓,爲您講述《紅樓夢》裏的那些事兒

(第四十回)賈母因見窗上紗的顔色舊了,便和王夫人說道: "這個紗新糊上好看,過了後來就不翠了。這個院子裏頭又沒有個桃杏樹,這竹子已是綠的,再拿這綠紗糊上反不配。我記得咱們先有四五樣顔色糊窗的紗呢,明兒給他把這窗上的換了。"

賈母吩咐王夫人這段話,可太有話裏有話了。都說聽話聽音,賈母這個話,足以讓王夫人如坐針氈了。

一,林黛玉的窗紗舊了還沒換,說明王夫人疏于關心外甥女,好久沒來了。如今難得來一次,茶也不喝一口啥意思?

如果單純是在黛玉房中也罷了。但後面又去了薛寶钗的蘅蕪苑,寶钗肯定也要奉茶,王夫人卻沒有拒絕。兩下對比,才有後來賈母的發火。現在只是個情緒積澱。

二,賈母說這個紗新的好看,舊了就不好看。進一步說舅母對外甥女不上心不說,自己當家人的工作也疏忽了。

要知道賈府如今管家一直是王熙鳳,賈母不和鳳姐說一句,只抓著王夫人說,便很能說明她的言外之意,就是針對王夫人去的。

三,潇湘館沒有桃花杏樹,都是綠色的竹子,偏偏給貼的是綠窗紗。這話不光暗示王夫人疏于愛護外甥女,當家失責,更是對王夫人的品味直接質疑。

潇湘館一片綠,就應該點綴紅顔色才好看,沒得貼綠窗紗。外甥女住在家中不好說,舅母難道看不見?

看不見的原因,是不是太久沒來?另外別的顔色不選偏貼綠色,是不是故意的?或者爲了圖省勁,就只各處都貼綠色?

無論如何,王夫人失責這個帽子,是扣定了。

四,記得之前家裏有四五樣顔色糊窗戶,便是告訴王夫人,“我還不糊塗,休想蒙蔽算計我,你想的什麽我一清二楚”。

另外,賈母張嘴就是四五樣兒糊窗戶的,可知她管家的能力,對家中大小事事無巨細。王夫人真知道家中這些事麽?

兒媳婦能力不濟,怎麽不叫婆婆看不上?

最妙的是賈母最後吩咐王夫人“明兒把她這窗戶給換了”,這個安排後面肯定是要檢查的。按說換什麽顔色,得王夫人自己考慮。換不好就丟了人。

好在王熙鳳提到軟煙羅,才讓賈母親自安排了才罷了。

最難堪的是,明明有孫子媳婦王熙鳳管家人在場,賈母卻當著劉姥姥這個外人面,吩咐偌大年紀的王夫人給外孫女換窗紗,豈不正是針對王夫人剛才不喝茶,將黛玉尴尬住去的?

賈母這也算是“睚眦必報”,目下無塵,正是黛玉的風範。

古代女兒的傳承,大部分源于母親。娶媳婦如何,只看女兒的母親是何樣人就知道。父族的門風,更多影響兒子,母親倒還在其次。除非是林家那種拼盡全力培養女兒的另當除外。

賈母親手教養的女兒賈敏,是林黛玉的母親。林黛玉又受外祖母從小教養,看似祖孫實際堪比母女。她們二人的性格、教養、風度和品味等個人素質便極爲相似。

都說黛玉目下無塵,何嘗不是來自賈母?

同樣被賈母親手撫養長大的還有史湘雲,性格豪爽闊朗和快人快語,更與賈母如出一轍。

再就是賈探春,別看是王夫人教養,以王夫人的性格,對庶出的女兒到底不親熱。探春從小在祖母身邊,以她的聰明,自然受賈母的影響最大。探春的心胸開闊,也是獨當一面。

反觀賈元春,盡管也受賈母教養,可作爲王夫人的嫡女,母女感情親近,肯定要勝于和祖母。更是庶女探春無法與之比的。

結果賈元春的問題就很大。判詞說她二十多歲不辨是非,像五月榴花神潘淑一樣人性,在賈府與皇帝之間,沒能起到好的作用站對立場,就成了孔子教育弟子冉友和季路擺正立場的反面。最終讓賈家與皇帝“虎兕相逢”,害得自己和家族大夢歸去,釀成悲劇。

賈元春的心胸狹隘,目光短淺,從她省親回家哭訴抱怨家族“當日既送我去那不得見人的去處”,就可見一斑。

更可笑在不但卷入了钗黛之爭,站隊王夫人反對林黛玉。更插手父親的妻妾之爭,對趙姨娘和賈環極爲打壓。甚至當賈環作燈謎諷刺賈寶玉時,她這貴妃姐姐竟含怒派人來質問賈環。更是當時沒禮物,後面端午節也沒禮物。

賈元春的任性、心胸狹隘和鼠目寸光,完全源于母親王夫人教誨的影響。

賈母看重林黛玉,也不光是私心。黛玉的出身,和對賈寶玉的情意,更可以讓賈家有個可持續發展的未來。

可賈元春跟隨母親,不顧身份,不以大局爲重的支持薛寶钗嫁給賈寶玉,不考慮與商賈之家聯姻對賈府未來發展的影響,可不就是糊塗?

潇湘館的舊窗紗看似小事,實際反應的是王夫人對林黛玉的疏忽和冷落,這不就是胸懷狹隘?

而再看不上黛玉,也不應該貶低自己品味。綠窗紗對綠竹子。這種配色,不正反映出王夫人的品味?

林黛玉的好,劉姥姥都能看出來而心生贊歎,王夫人卻視如不見?豈不就是“有眼不識真香玉”?

王夫人與賈元春這對母女像不像?

王夫人的素質,影響了女兒賈元春。那與她一奶同胞的薛姨媽呢?豈不也是將一模一樣的素質,影響傳教給了女兒薛寶钗?

王夫人與薛姨媽一樣,怎麽可能教育出完全不同的賈元春和薛寶钗?

所以,潇湘館的舊窗紗,看似賈母不滿王夫人,何嘗不也是對王夫人不滿,對執行的王熙鳳不認可,更是對王夫人看中的薛寶钗挑剔?

薛寶钗確實很優秀,很多地方可能比林黛玉更好。她性格穩重,隨時就分。更是博學多才,溫婉大方。可在這些給人看的表象之外,薛寶钗就真無可挑剔,沒有問題麽?不但有,還很多。

不久後,薛寶钗就暴露了她的第一個大問題。就是蘅蕪苑房間的簡陋布置,遭到賈母的痛斥。

薛寶钗的房間布置,有很大問題,折射的問題更嚴重。賈母當即指出了問題核心。

一,簡單不代表簡陋。不願意過度陳設,更不能不陳設。

薛寶钗那個房間空蕩蕩的,讓劉姥姥都無語,只能體現她的沒品位。

二,大家閨秀要有自己的風格和品味。賈母拿三春和黛玉舉例子,說她們布置的不俗氣,這就叫素養和品味。未來是要傳承給兒女的。

難道薛寶钗就要如此傳承給後代?

三,薛寶钗如今住在親戚家裏,親戚是國公門第,要符合國公之家的檔次和規矩。她卻將房間布置的不如平頭百姓,太丟主人的臉。

這一切歸總,如果薛寶钗不會布置,代表她的教育不合格。如果她會布置,卻不布置,代表她任性妄爲,沒有禮儀,不講規矩。這就叫“很離了格兒”。“格兒”就是每個人要在自己的階層去承擔的責任和義務,並履行的行爲規範。

薛寶钗的任性,豈不是與賈元春一樣?

還有,日後香菱學詩,薛寶钗明明能教卻不教,只因她認爲香菱學詩不是女兒本分。就像她當初跟黛玉講的一樣。

(第四十二回)“所以咱們女孩兒家不認字的倒好。男人們讀書不明理,尚且不如不讀書的好,何況你我?連做詩寫字等事,這也不是你我分內之事,究竟也不是男人分內之事。男人們讀書明理 ,輔國治民,這更好了……至于你我,只該做些針線紡績的事才是……”

薛寶钗一直在強調“本分”。女兒就是相夫教子,男兒就要科舉仕途,輔國濟民。她不認可香菱學詩而不教授,香菱不得已只得去求黛玉,很快成了一個女詩人。

薛寶钗的思想中,妾不可以當詩人。

林黛玉的思想中,妾可以做詩人。

如果香菱換成钗黛的兒女,誰的子孫會更優秀?短期看可能差不多,甚至科舉仕途上薛寶钗更勝一籌。但長期來看,能夠培養一個家族的文風鼎盛,唯有林黛玉的不拘一格降人才,因材施教才行。

薛寶钗自己一肚子學問,她房中只有兩本書,說明讀書只爲自己。香菱只能拿一本破舊陸遊的詩集翻讀,可林黛玉隨手就抽出來好幾本最適合香菱長學問的詩集,各有好處。這就是钗黛的差別。也是薛寶钗的問題。

她空有一肚子學問,不知道如何運用,思想的限制,源于受到薛姨媽的教誨,心胸不開闊,又是賈元春一模一樣的問題。這些問題,實際都是薛姨媽和王夫人的教養問題。

王夫人的問題,折射的是薛姨媽的問題,更體現出元春和寶钗的問題。

賈母針對林黛玉的窗紗,責問王夫人,實際體現的便有王家女兒教養出的薛寶钗的問題。事實也果然證實了問題。

薛寶钗很好,只是還不夠好,起碼不是賈府未來天崩地裂後,能夠“補天”的那個人。

✍以上觀點根據《紅樓夢》80回前故事線索整理、推論。

2 阅读:187
评论列表
  • 2024-03-18 09:14

    評論的挺好[點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