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歲弟弟輸光姐姐17萬彩禮引發熱議

沐渲酸奶 2024-05-17 10:40:13

最近,我看到了一個人震驚的新聞,一個15歲的弟弟輸光了姐姐17萬彩禮和父親辛苦賺來的3萬塊血汗錢。

這句簡短的信息在社會中引起了巨大的轟動。

我相信很多人讀完之後都會産各種猜想。

事實就是這樣,貧困的家庭,年邁的父母,負責任的姐姐,不成熟的弟弟。

不僅如此,老父親因爲打工而受傷癱瘓,雙拐成了他走路的依靠,完全失去了勞動能力。母親早年不幸離世。

姐姐已經結婚,帶回了17萬彩禮,留給弟弟用于未來買房結婚。

然而,弟弟15歲,在應該努力學習的年紀,卻著迷于看直播和玩遊戲。

接受采訪時,這位弟弟說他只是玩了一個叫"小盲盒抽獎遊戲",結果越投越多,越輸越投。

150,000元的錢很快被他輸光了。這根本不是上瘾,明明是賭博!

然而他並沒有停下來,反而繼續用剩下的5萬去享受吃喝玩樂,直到一分不剩。

他說當時的心理狀態是"恐懼、懊悔、已經失去理智"。

說實話,當我看到這一切時,我都有點懵了。

他居然一氣之下繼續揮霍金錢?

一個可憐的家庭,因爲一個被寄予厚望的兒子而變得更加不幸……

但是,仔細一想又覺得可恨。

孩子變成這樣,到底是誰的錯?

老父親在鏡頭前痛哭流涕,希望電視台能幫他們要回錢。如果這筆錢沒了,兒子還怎麽結婚?

諷刺的是,經過電視台工作人員的不懈努力,用于遊戲充值的15萬還真有可能要回來。但用于"忏悔"的5萬沒法追回。

這是可以理解的。畢竟,遊戲平台誘惑你拿錢去玩遊戲,但外面揮霍和裝大爺可沒有人逼你。

現在很多人感慨:社會風氣敗壞,社會階層固化,貧困家庭難以培養出有出息的子女。

說實話,我不求貧困家庭培養出富有的孩子,但我希望他們別再培養出這樣的"富二代"。

很多人認爲,窮人家的孩子應該是像鍾朋辰、龐衆望那樣的。

我指的不是他們的成績和能力,而是他們的心智。

如果一個人從小家境一般,難道不應該自強不息,努力活出自己的樣子,爭口氣嗎?

2022年夏天,被北大錄取的鍾朋辰立即去幫媽媽掃垃圾。

在得知錄取的那一刻,鍾朋辰長舒一口氣:“我終于可以安心下來,好好地幫媽媽工作了。”

最值得稱贊的不是他的成績有多麽好,而是他心無旁骛地做自己。

一家人不攀比、不奉承,積極向上爲了一個目標努力。

有一年夏天,天氣最熱的時候,有人在景區售票處附近貼滿了小廣告。

趁著媽媽在室內打掃的時候,鍾朋辰拿出小鏟子,偷偷去鏟那些小廣告。

他在炎炎夏日裏鏟了整整一個下午,回到家發現自己的肩膀都被曬傷了。

每個假期,鍾朋辰都會出現在媽媽身邊,他在景區的保潔工作做得得心應手。

這樣的孩子,即使沒有才華,也不至于被人戳脊梁骨。

然而,現如今很多孩子越是貧困,越是被嬌慣,十指不沾陽春水。

我給大家講一個真實的故事。

大約在2006年的時候,我有一個脆弱的男同學,他喝下藥自殺了。

那時候電腦剛開始在鄉鎮普及,各種好玩的網絡遊戲層出不窮。

家境稍好一些的孩子可以在家上網玩遊戲。

那位男同學就在那個時候迷上了網絡遊戲,他聽著大家議論遊戲情節時羨慕不已,經常跟人去網吧。

後來,他實在忍不住,便請求父母給他買一台電腦。

幾千塊錢,在那個時候可不是小數目。

尤其是對于常年務工的父母來說,他們辛辛苦苦幹半年還攢不出那筆錢來。

但問題也出在這裏。

他的父母從來不提辛苦,更不願讓他做任何髒活累活。

有什麽需求,他只要開口,父母就會咬緊牙關滿足他。

他們對他說:“你只需要好好學習,其他的事情都不用操心!”

只有這一次,幾千塊錢真的讓人難以承受。

于是,悲劇發生了。

他一時氣不過,喝下了家裏的農藥。

更讓人悲哀的是,直到最後,他的父母還在責怪自己沒有及時給他買電腦。

我回到家,告訴父母這件事。

他們說如今流行嬌慣孩子,嬌慣到最後就是倒過來的天罡。

很多孩子甚至不把父母當人看,動不動就打罵,甚至動手動腳。

那時候,我還不明白這句話的意思,但現在,我看到這種教育方式確實不是個別現象。

最近有一個火起來的梗叫做"斯丹康頭油"。

這個詞來自一部名叫《包氏父子》的老電影。

很多年輕人看完之後,開始自嘲地用"斯丹康頭油"形容自。

電影講述了20世紀30年代江南城鎮的一個父子故事,父親叫"老包",兒子叫"小包"。

老包是秦府的仆人,爲他服務了幾十年,盡心盡力。

妻子去世後,他把兒子從鄉下帶到了秦府。

秦爺爺看在老包一直以來的好表現上,破例讓小包留下來,並安排他進入名校讀書。

老包看到了希望,他幻想著兒子有一天會有出息。

于是,他更加努力工作,過著艱苦的生活,盡力提供更好的條件,只希望兒子能好好讀書。

十年很快過去了,小包長大了。

然而,他並沒有取得優異的成績,反而變得嬌生慣養、虛榮自大。

因爲長期與富家子弟在一起上學,他看到了上層人的生活。

漸漸地,小包開始把自己當作上層人。

別人穿著名牌衣服和鞋子,他也要穿。

別人用昂貴的頭油,他也要用。

別人抽煙裝紳士,他也開始學著抽煙。

"斯丹康頭油"這個梗就是由此而來的。

虛榮還算了,最可怕的是小包沒有進取心。

過年的時候,一封信寄來:

他的六門功課中,有五門都是丁級,只有體育還勉強合格。

眼看著就要被開除,老包四處求情、借錢,終于湊夠了留級的學費。

然而,老包回到家後,卻被要求買"斯丹康頭油"。

無奈之下,他居然無底線地偷了少爺的東西...

最終,這種溺愛並沒有換來小包的成功,反而讓他陷入了麻煩。

由于小包拼命地想要融入纨绔子弟的圈子,他總是像個"舔狗"一樣討好有錢人。

有一天,他在籃球場上把人打成重傷。

他的富家朋友背後有父母的支持,而他這個農民工的兒子只能被迫退學。

這部電影雖然老,但永遠不過時。

有良心的孩子看完之後,能從中找到一些真理用于自我改正。

而沒有良心的孩子看完之後,只會繼續埋怨自己的父親沒本事。

有人說,這是階層固化的錯。

但是階層固化是常態,作爲普通人的我們不能因此迷失自我,更不能讓孩子的價值觀顛倒。

還有一點,我不得不提:

有些父母對于兒子的執念。

在很多貧困家庭中,他們往往偏袒兒子。

很多父母勒緊褲腰帶,不願讓寶貝兒子吃一點苦。

即使自己的月薪只有幾千塊,晚年生活毫無保障,他們也要供養到底。

對于有女兒的家庭來說,他們索要高價彩禮爲兒子的婚姻付出。

對于當姐姐的女孩來說,即使有了自己的家庭,還要被逼著爲弟弟提供援助。

這樣看似是爲了下一代、爲了血緣盡心盡力。

但實際上,這種過度的溺愛只會養出無法獨立、無法理解社會苦難的"富二代"。

俗話說,慣子如殺子。

這難道不是一種剝奪?

這樣的孩子如何有自我、有責任心?

這樣的孩子真的有能力建立一個健康的家庭嗎?

不怪網友嘲笑。

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

更讓人無法理解的是:能看懂這個道理的人,應該都是不需要這個道理的人。

也許,這個問題只有時間才能解決。

也許,悲劇將會繼續上演。

望這篇文章能夠對你有所啓發和幫助!感謝你的點贊與分享。

0 阅读:713

沐渲酸奶

簡介:一個故事,一個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