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職濃人”:畢業季,她靠10段實習入大廠丨不做淡人做濃人

北青放牛班 2024-05-03 17:38:50

【編者按】

當下,一個新詞頻繁出現在社交媒體上——“淡淡綜合征”。一類年輕人自我標榜爲“淡人”,無論面對人生何種場合,他們都以一種平靜、淡漠的態度應對,生活方式淡淡的,社交關系淡淡的,精神狀態淡淡的,工作淡淡的,戀愛淡淡的……淡人用低欲望、低能量、低姿態構築一出看似超然的“淡殼”。這真的是當代青年的完整而真實寫照嗎?就在“淡淡綜合征”開始破圈的同時,站在“淡人”對立面的另一類“濃人”,也相伴而生。“濃人”們用澎湃的熱情,炙熱的情感,強悍的生命力,高效的執行力,讓人生各個單元緊鑼密鼓,濃墨重彩,充滿能量。在五四青年節之後的幾天裏,我們收集了一組濃人故事。他們之中,有大學四年不斷實習刷簡曆的“求職濃人”,有領導一見就勸她休息的“工作濃人”,有每月爲自己制定“主題”活著的“生活濃人”,也有不是在聚會就是在去聚會路上的“社交濃人”,還有爲異地戀堅守長跑的“戀愛濃人”……百余年前,“五四運動的總司令”陳獨秀先生在《敬告青年》中曾經提出新青年的六條標准,第三條就是“進取的而非退隱的”。百余年後,縱然時代的背景板不同,縱然面臨的問題和壓力不同,但在進取的濃人和退隱的淡人之間選擇,先生當年的標准依然擲地有聲。希望更多的年輕人能振作精神,不做淡人,做濃人。

隨著畢業季的到來,又一批00後即將步入職場。

沒有患上“淡淡綜合征”,沒有選擇隨遇而安,大四女生李果正開始自己的第十段實習經曆,她是一位典型的“求職濃人”。

同爲這類“濃人”的川青和小謙,也希望通過盡可能多的實習來增長見識、積累經驗。

如今,大學生中也有不少這類 “求職濃人”:他們的認知早就不再停留在“等大四再實習”“等畢業再實習”,而是提早按下了簡曆的發送鍵,認真體驗著每一次實習。一方面從工作中汲取經驗、豐富簡曆;另一方面也期待在陌生環境中重新認識自己,完善自我認知和職業規劃。

01  大一開始實習,

大學四年10段實習經曆

大學四年時間,可以做多少事?

00後女生李果用10段實習經曆交出了自己的答卷。媒體、互聯網、網絡安全公司……多個行業、線上線下,都曾留下她奮鬥的身影。

李果是北京一所211高校的學生。和一些自稱患上“淡淡綜合征”的同學不同,李果的整個大學期間都在“卷”實習。

從大一的寒假開始,她的實習就沒間斷過。“趁年輕,多嘗試,開闊視野和眼界”是她“卷”實習的初衷。

“大一時對公關、廣告感興趣,我就加入了學校的營銷協會社團,正好社團和一家公關公司有合作,就順利進入了該公司實習。”李果說,第一段實習,自己並沒想到就業的問題,只是想找點事幹,看看自己將來能做什麽。

實習期間,雖然工作內容比較瑣碎,但也讓李果了解到了廣告行業的一些基本運作方式。

李果在實習中

“接下來的實習,就像電視連續劇一樣,實現了無縫銜接。”李果結束第一次實習後,其他不同類型的實習也接踵而來。“我是一個好奇心和探索欲很強的人,我想了解不同領域都是什麽樣子的。”

李果說,別的同學基本都有完整的寒假,有些還有完整的暑假,但她上了大學後,這些假都被她用來實習了。

她內心清楚,實習是自己認識世界最快的方式,只有不斷嘗試,才能在畢業時,更清楚自己的職業目標。

後來,她又去了一些專業度更高的崗位和公司實習。“這裏的‘專業’不一定是你學的專業,但可能是你感興趣的領域或方向。通過實習,可以更了解行業與自身的適配度。” 李果說。

和李果類似,川青開始實習生涯也早于他的大多數同學。

川青是湖北一所大學新聞專業的學生,今年大四。大一的暑假,剛剛完成學校規定的“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後,他就立刻向學校老師尋求幫助,希望能有機會進入媒體實習。在老師的幫助下,他順利得到了湖北省級報社的視頻實習生崗位。

剛進報社時,他覺得自己兩眼一抹黑,什麽都不太懂,但他相信“勤能補拙”。

他用這四個字很快適應了新聞行業的節奏。“你得愛它(工作),才能很快跟上。” 看著自己制作的視頻浏覽量狂飙,他滿足地笑了笑,“覺得挺好”。

川青在編輯部實習

正在中央戲劇學院讀大三的小謙,也已有七段實習(項目)經曆。小謙說,自己印象最深的還是第一次跟項目的經曆——

那是2022年9月,小謙到一個戲劇節做舞台監督。因爲還是疫情期間,大家並不確定最後能不能演出,但所有人都全力以赴地排練。從上午10點到晚上9點,一周六天,工作強度還挺高。

“一群人爲了一個目標一起努力,讓我看到了夢想的模樣。” 小謙說,因爲熱愛,自己在沒有報酬的情況下,樂此不疲地全程參與了下來。

02  求職“濃人”

享受多線並行的實習

大三下學期的實習開啓後,李果變得更加忙碌了。

2023年3月,李果剛從某社會新聞媒體實習回來,緊接著又進入了某財經媒體實習。此時,她擔任著大學社團的社長,同時那學期她還有20多個學分的課程。

“我的精力確實挺旺盛的。”面對多線程的任務,李果張弛有度,樂在其中。

李果說,這幾件事都是自己的主線任務,而被她舍棄的除了“大學綜測”外,她也並不太追求課程成績,所以時間也可以分配得過來。

“如果課程有論文要交,前一天我就先幹完這個,如果公衆號有個急稿我就先把稿子寫完。總之,哪個急就先做哪個。如果你兩三天推進一點,一個學期就能幹好多事兒。” 李果頗有心得地介紹說。

通過前幾段實習,李果慢慢探索到了自己能做多少事,有興趣做哪些事,也掌握了自己如何同時做幾件事的要領。“寫論文時我都喜歡聽播客,我喜歡同時推進好幾件事。”

《實習生》截圖

多線並行的實習生活,川青也早已掌握要訣。

大二寒假前,他通過學校得到了武漢一家市級媒體的實習,而接手這份實習時他正在准備學校期末考試,“每天都要爭分奪秒,早上出門要帶上實習需要的筆記本和學習資料,晚上挑燈夜讀,硬啃厚重的教科書和複習資料。”

剛開始實習時,由于所在部門報道的內容有一定門檻,川青不太能幫上帶教老師的忙,但他並沒有因此擺爛摸魚,跟報社的老師溝通後,他的工作變成每天寫評論。那段時間,川青也有疲憊的時候,不過他總給自己打氣,“這就是成長需要付出的東西”。

有了前面兩次實習經曆,川青的第三份和第四份實習來得很快,分別是在中央媒體的湖北地方分社和一家醫療上市公司實習。這時候他已經能夠非常熟練地掌握實習節奏,直至他決定考研, 實習才短暫按下暫停鍵。

即便在高強度的考研複習期間, 川青也沒放松過對未來職業規劃的思考。

2023年12月4日,考研備戰還有不到三個星期就要結束的時候,川青又開始在網上看實習招聘,准備考完試就無縫銜接實習工作。

“白天埋頭專業課複習,晚上浏覽招聘平台、更新簡曆、撰寫求職信、准備面試題目……”川青說,那段時間他恨不得有分身術。不過他的努力最終也得到了回報,在考研結束後不久,他順利進入北京的一家報社,開始了新的實習旅程。

李果的朋友圈

如果說李果的實習,是爲了“闊眼界”,那麽川青對于實習的選擇,則是在“做減法”。結合自己的專業,川青在實習中愈發明確自己感興趣的領域。相比于各類公司,他更喜歡媒體的工作。

談及如何平衡學習和實習,川青表示,“既要努力又要有自己的策略,更重要的是,別怕走出舒適圈。”

川青說,現在把自己放進任何新的工作環境中,只需要一周時間,他便可以熟悉整個工作流程。

小謙的多線程工作和李果、川青的都有所不同,她是在一項實踐中經曆多線程工作,令她收獲良多。中央戲劇學院歌劇專業19級的畢業大戲《冰山上的來客》是由她負責服化舞台監督的,工作量巨大。

小謙的實習工作

這部戲涉及歌劇、舞劇和偶劇三個系別,跨越五個年級,有1000 多件國家大劇院的原版服裝。光演員就有 107 人,需要 15 個化妝師,其中主演化妝時間更長,男生一個半小時,女生兩個小時。演出若趕上晚場,下午 2 點就要開始化妝,化到6 點左右。

聯排持續了一個多月,小謙不僅要管理化妝師的工作,還要安排化妝時間表,確保每個人都能按時化上妝;演出時,她和小夥伴還要負責切換移動道具、找演員、現場催場。“雖然累,但是每天很開心。” 小謙說。

小謙說,自己是個“閑不下來”的人。“平時如果讓我什麽都不幹,就會很難受,就想找點事做。”

小謙在爲大戲《冰山上的來客》忙碌

03 不想當工具人,

“濃人”既要體驗感也要學東西

北京青年報記者注意到,如今打開社交媒體,關于實習的話題簡直層出不窮,有人斷言,“沒有實習,清北複交也找不到工作”。

于是,很多大學生主動或被動地“卷”進實習,爲了追求“光鮮亮麗”的簡曆,比完實習單位名號,還得比實習次數。

各大平台上,分享實習經曆也成了一大塊創作內容,那些有過“巅峰時刻”的實習生紛紛“科普”,實習爲何重要、怎樣找到實習、如何把握時間……

川青和小謙都覺得,大學期間就是要看自己的興趣,充分享受各種實習,“人生是曠野而非軌道,多嘗試才能知道什麽適合自己”。

川青還認爲,在本科期間,尤其是低年級去實習試錯成本很低,很劃算。“實習上如果有難處也可以隨時和領導溝通,犯錯之後及時改正並提出補救方案,也不會遭到太苛刻的對待。”

小謙在實習中

“對于實習,我一直追求的是,下一個階段比當前要做更深入的事,不太在意是不是大公司。”李果說,自己最怕被當作“工具人”,沒有什麽成長和收獲,就是浪費青春。

李果記得,自己有一次在一家創業公司實習,起初公司答應她可以參與市場研究報告的調研和文章撰寫,而實際的實習過程中,她只是被安排負責網站頁面的更新和維護,就是人工上傳圖片和複制文稿上傳。

“簡單重複的工作,沒有意義,完全把我當工具人,我不能接受。” 李果表示,她在實習期間從來不把自己當實習生看,就是要完全感受這個崗位正職的狀態和壓力,看看自己是否合適。所以,她也看中“在這個單位,是不是能學到東西”。

她覺得,人在20多歲的時候,一定要做有挑戰性的工作,一定要多學習、多積累,在一次次的挑戰中實現自我價值。

如今,大三的小謙開始在一家音樂公司開啓了第七段實習;大四的川青今年考研失利,他已經決定“二戰”,這樣畢業前還能安心地實習一段時間。

李果帶著她的10段實習經曆簽約了一家互聯網大廠,不久後她將開始人生的第一份正式工作。

小謙

(應受訪對象要求,李果、川青和小謙均爲化名)

撰文 | 北京青年報記者 朱健勇  實習生  沈穎格 塗盛青

統籌 | 林豔 張彬

圖片 | 受訪者供圖、網絡截圖(頭圖爲實習中的小謙)

0 阅读:3

北青放牛班

簡介:以青年視角報道熱點新聞,關注青年、研究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