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李清照的公爹,爲何與蘇轼結怨,兩人互相攻擊?

縱橫五千年 2024-04-23 20:44:41

李清照是北宋著名詞人,被後世譽爲“千古第一才女”。她不僅詞寫得很好,家庭人家關系也很有意思。李清照的父親名叫李格非,在文章方面受過蘇轼的指導,是“蘇門後四學士”之一。然而,李清照的公爹卻與蘇轼以及他的門生結怨,雙方在政治上相互攻擊。其實,李清照的公爹是北宋的一位重臣,那麽他是何許人也呢?

一、結怨蘇門

此人名叫趙挺之,字正夫,是密州諸城(今山東諸城)人。治平二年(1065年),趙挺之考中進士,在他的同年中還有一位後來的重臣,即蔡京。王安石變法後,在各地興建學校,趙挺之先後在登、棣二州擔任教授,後到德州擔任通判。趙挺之在政治上是支持王安石變法的,所以他在德州任職期間大力推行市易法。

此時,身爲“蘇門四學士”的黃庭堅正擔任監德平鎮之職,是趙挺之的下屬,他認爲不宜推行市易法,因爲這裏“鎮小民貧,不堪誅求”。後來,趙挺之奉命入京,“召試館職”。蘇轼卻說:“挺之聚斂小人,學行無取,豈堪此選。”趙挺之也不示弱,他在擔任監察禦史後,彈劾蘇轼的文章中“民亦勞止”這句話,認爲這是在誹謗先帝。

二、宦海沉浮

趙挺之與蘇轼之間的矛盾,是新舊黨爭的一個縮影,雙方的矛盾源自王安石變法。此時正值舊黨執政,沒過多久就爆發了車蓋亭詩案,新黨再度遭到打擊,趙挺之也遭到了貶谪,“坐不論蔡確,通判徐州,俄知楚州”。不過,趙挺之這個人很聰明,在新舊黨之間遊刃有余,很快就回到朝中做官,擔任國子司業之職。

元祐八年(1093年),趙挺之再度被外放,這次是因爲門下侍郎蘇轍的緣故。然而命令才下達,宋哲宗正式親政,重新啓用新黨人物,趙挺之再度入朝做官,並且得到了宋哲宗的信任,曆任中書舍人、給事中等職,並成爲曾布的親信。元符三年(1100年),宋哲宗病死,宋徽宗繼承皇位,趙挺之又迎來了新的機遇與挑戰。

三、北宋宰相

曾布與宦官劉援的關系很好,知道了宋徽宗的心思,于是他將這些事告訴給了趙挺之。之後,趙挺之力主紹述之說,並且不遺余力的打擊元祐黨人(即舊黨)。宋徽宗很高興,一直提拔趙挺之的官職,“由吏部尚書拜右丞,進左丞、中書門下侍郎”,並在蔡京的推薦下,官拜尚書右仆射,成爲了北宋的宰相。

趙挺之雖然與蔡京是同年,又是在蔡京的推薦下拜相的,但兩人很快就發生了矛盾。與此同時,宋徽宗對蔡京的政策也有一些不滿意的地方。崇甯五年(1106年),蔡京被罷相,趙挺之在這場權力鬥爭中取得了勝利。然而,僅僅過了一年,蔡京再度拜相,而趙挺之則在同年三月被迫致仕。僅僅過了四天,趙挺之就病死了。

參考資料:《宋史》

0 阅读: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