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宗仁兒子李幼鄰,不從政而從商,快到崩潰時朋友的遺産幫了大忙

冰點曆史 2024-05-15 09:11:38
前言

李宗仁先後有兩位夫人,第一位夫人李秀文,與他生育了唯一的兒子李幼鄰。

他和後一個夫人郭德潔,一直沒有生育。

所以,李宗仁對兒子李幼鄰的教育和培養,從未有過半點含糊和懈怠。

李幼鄰一路走來,還算比較順暢。他是個很有主見的人,他沒有去依靠父親這棵大樹去求仕,也沒有在父親的蔭庇下去發財。

關于李幼鄰的成長故事,也頗爲有看點。有段日子,是他人生的至暗時刻。就在他考慮結束自己生命的那刻,朋友的遺産幫他渡過了難關,並且將他送上了人生的巅峰!

李幼鄰到美國求學

李宗仁和李秀文同是廣西臨桂縣兩江人,而且是前後村的。

兩人到了適婚年紀時,老一輩人根據男女雙方的“八字”,將二人撮合在一起。

婚後,夫妻倆聚少離多。丈夫在外打仗,李秀文在家照顧公婆。

期間,李秀文生下了一個兒子,可長子不幸夭折。作爲人父,他感到惋惜和痛苦,更感到著急。

李宗仁是農民出身,“傳宗接代”的思想根深蒂固。于是,他在當上營長、新會縣長,地位稍微穩固時,就把李秀文從老家接到身邊,不到一年的時間,李秀文就生了。

得知是個兒子後,李宗仁激動不已。

關于李幼鄰是何時出生的?一直是個謎題。其中有這樣一種說法。

李幼鄰自己說過,在他還小的時候,母親就和他講過,他還有個哥哥。

有一天,一位算命的來家裏爲哥哥算命,問了八字後,就說要增加銅板才會給孩子算命。簡單地說,臨時加價。

孩子的奶奶對此很反感,直接就要轟算命的走。

這個算命的臨走時,留下一句狠話,幾個月後瞧著吧,看這小孩能否闖過鬼門關!

令人吃驚的是,幾個月後,哥哥真就離開了人世。

由此,李秀文便隱藏了李幼鄰的生辰八字,後來他自己向母親詢問,母親也沒有告訴他。

後來,據一些史料推斷,李幼鄰的出生時間,滿打滿算應該是1920年左右或者稍後一些時間。

對于李幼鄰這個名字,他本人是這樣說的。

他的爺爺是個教書先生,生了幾個兒子,只有李宗仁這一脈比較出色。

因此,李幼鄰成了李家的寵兒,他的名字是爺爺親自給他取得。其父字“德鄰”,作爲人子,他便爲“幼鄰”。

李秀文生了孩子不久,就帶著孩子回了老家。

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李秀文考慮到在落後的村裏上學不好,就決定帶著孩子到丈夫所在的縣城桂平去。

當時的廣西桂系,實行著一種“平妻制”的政策。此時,李宗仁已經與第二任妻子郭德潔生活在一起了。

爲了孩子,李秀文和孩子與郭德潔生活在一處。郭德潔屬于知書達禮的人,雙方相處起來還算融洽。

之後,李幼鄰便在省會南甯讀書。

1927年,在李宗仁的安排下,李幼鄰和母親去了香港,就讀于西南小學。據李幼鄰回憶說:

“那個時候總的感覺是,我們母子倆就好像一葉孤舟……父親把我送到香港讀書,就是以防不測。”

1931年,李幼鄰從香港回到了廣州。

李宗仁打算讓兒子上政府辦的省立學校。一是這所學校的正統官辦學校,二是以他當時的身份和地位,孩子應該在這所學校就讀。

可李幼鄰有自己的想法,他是個很有主見的人。李幼鄰考慮良久後,選擇到教會辦的“培正學校”讀書。

李秀文不明白兒子爲何不聽他父親的話?李幼鄰給出解釋:

“這不是聽不聽話的問題,從香港回來後,我就注意了,在廣州這裏,培正學校比較注重外語,這對我今後的發展可能會有好處。”

李幼鄰在“培正學校”讀到1937年,正好中學畢業。

同年的10月中旬,李幼鄰踏上了前往美國的漫漫求學路,而這一次母親李秀文沒有跟隨。

次年3月底,李幼鄰去了芝加哥,打算就讀芝加哥大學。

那會兒,嶺南大學的一個老師對李幼鄰說,在芝加哥大學讀書的中國學生太多了,這樣的環境不利于學習英語,建議他去“威斯康星州貝萊特學院”。

李幼鄰接受了這位老師的建議。

據說,當時這所學校只有李幼鄰一個中國學生,雖然他在廣州的“培正學校”學習了多年的英語,可到這裏學習,仍然感覺語言是最大的困難。

起初,李幼鄰因成績差,慘被要求休學。好在他很刻苦努力,經過一年時間的拼搏,李幼鄰的英語水平上來了,學習成績也提高了。

值得一提的是,李幼鄰的體育搞得很好,尤其是遊泳。漸漸地,頻繁獲獎的李幼鄰成了學校的新聞人物。

1942年,李幼鄰以優異的成績畢了業。

接著,李幼鄰到芝加哥大學研究院攻讀碩士,曆時一年零九個月。之後,他又去攻讀博士。

期間,李幼鄰意外地接到了美國征兵局的通知,讓他當兵到前線打仗。

李幼鄰沒加入美國國籍,爲何會收到這種通知呢?美國方面給出的理由是,中美當時是同盟國,大敵當前,應當共同打擊敵人。

李幼鄰只好應征。

在入伍體檢時,李幼鄰恰好胃不舒服,難過得樣子引得醫生同情。在醫生了解了李幼鄰的經曆後,出于同情心理,加之醫生的爺爺也是李幼鄰的校友關系。

李幼鄰的體檢報告被批上了“體檢不合格”的意見。

李幼鄰快要崩潰時,朋友的遺産救了他

1947年,李幼鄰舉家從美國回來,並和太太打算好了,要在國內發展。當時,李宗仁任北平行營主任,後來任國民政府“副總統”,再後來任“代總統”。

40年代末,李幼鄰曾在上海的一家外貿公司工作。期間,他感覺到自己和官場、機關格格不入,此後,他全身心投入到了商海。

50年代,李幼鄰處在人生的低谷:父親政壇失意,母親滯留香港,而他事業遭到滑鐵盧。

那段日子,李幼鄰想過一走了之。或許是天不絕人路。

1958年的一天,李幼鄰家的電話響了,話筒傳來了他的好友突然病故的噩耗。

當時,這位朋友在紐約華爾街開著一家經營電器的公司。由于這個朋友在美國沒有親人,他所經營的公司如何處置?

死者的幾個朋友坐在一起商量,認爲李幼鄰爲人厚道,有才,可以成爲接手這家公司的人選。

在衆人的勸說下,李幼鄰接手了這家公司。從此,李幼鄰成了紐約華爾街上的一個老板。

從1960年到1972年整整12年的時間,是李幼鄰經商生涯最爲輝煌的時期,也是他人生最爲得意的時期。

不過,花無百日紅。70年代以後,隨著日貨的迅速崛起,李幼鄰在華爾街的公司遭到了生死存亡的巨大挑戰。

與此同時,李幼鄰公司的貨品在市場的競爭力越來越缺乏活力。在這種大趨勢下,別說是李幼鄰這樣的小公司,就是有模有樣的大公司,也頂不住市場新浪潮的沖擊。

從1975年開始,李幼鄰的公司出現了虧本。李幼鄰不想放棄,只好硬撐了10年時間。

到了1985年,李幼鄰已經年逾花甲。爲商戰已經傾盡心血的他,沒有更多的精力去拼搏了。

最後,李幼鄰經營了27年的公司,最終還是關門了。

縱觀李幼鄰的一生,可以看出他是個很有主見,很有想法的人。值得一提的是,還是很有運氣。

在朋友遺産的幫助下,使他度過了人生的至暗時刻。相比于自己父親的宦海浮沉,李幼鄰始終覺得自己所走的路是正確的。

1 阅读: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