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代面孔|2023年度人物甯海強:影視之夢與藝術之奉獻

時代面孔 2024-01-30 11:01:08

甯海強,這個名字對于中國影視界來說,並不陌生。他不僅是一位才華橫溢的導演,更是一位對軍事影視充滿創作激情的追夢者。他的成長曆程和對藝術的追求與奉獻,深得業內人士和觀衆的敬佩。他是當今中國電視劇電影行業軍旅題材的領軍人物,從事影視創作和拍攝近30多年來,拍攝了衆多經典作品,並多次榮獲五個一工程獎、全軍金星獎、飛天獎、華表獎、金鷹獎、金雞獎等全國性權威大獎。

近些年,甯海強導演了《目標戰》、《中國藍盔》、《決勝時刻》、《鋼鐵意志》等影片。“我們在新時代時期講好強軍故事,塑造好軍人形象。通過電影的藝術魅力去反映曆史,讴歌英雄,這也是我們電影人的一種責任。”

無論是在電影院還是在家裏,每逢自己的作品播出,甯海強都會靜靜地找個角落觀看。此時的他,既是一名導演,又是一名普通觀衆。甯海強說:“影視劇的本質就是講好中國故事,塑造人物引發觀衆的共鳴,引發觀衆對曆史和先輩們的敬仰和思考。”20世紀50年代末,甯海強出生在山東一個海島的軍營裏。從小伴隨他長大的聲音就是軍號聲,甯海強常常坐在海邊的礁石上,望著潮起潮落、洶湧澎湃的大海,望著一艘艘經過的巨輪和戰艦。有的時候是在等待父親的軍艦靠港,但更多的時候,是任由思緒天馬行空地飄散,想象的空間是他今天用電影的藝術手段創作和講述了那麽多軍人生動的故事的靈感源泉。

“小時候面對這廣闊的海洋,他想得最多的就是當一個船長,那樣就可以走遍五湖四海,領略世界的大好河山。”16歲那年,甯海強特招入伍,到了大西北參軍。他離開了這座從小生活的海島,滿懷期待地踏上大漠征程,來到祖國的最西邊。岡底斯山脈、昆侖山脈、帕米爾高原、跟隨文工團慰問演出,甯海強走遍了西部邊陲的邊防哨所;“風吹石頭跑,遍地是荒草”的荒漠戈壁,“白天兵看兵,夜裏數星星”的高原哨卡,這片土地更放大了他的想象空間。所以他的電影拍遍了祖國的四面八方,完成了中國近代史的電影重大題材創作。

在那之後,甯海強進入國防大學軍事文化學院(原解放軍藝術學院)學習,畢業後進入八一電影制片廠。

在甯海強的導演生涯中,他始終保持著對藝術的敬畏之心。他對每一個鏡頭、每一個細節都要求嚴格,力求完美。這種追求完美的態度,使得他的作品在思想性、藝術性和觀賞性上都達到了高超的水平。他的作品不僅贏得了觀衆的喜愛,也獲得了業內人士的高度評價。

多年來,甯海強一直默默地爲中國影視事業付出著。他不計回報地投身于影視創作中,用自己的才華和努力爲中國影視事業的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他的付出與奉獻,不僅僅體現在他的作品中,更體現在他對影視事業的執著追求和無私奉獻上。

在甯海強看來,新時代的文藝工作者必須把創作生産優秀作品作爲中心環節,靜下心來、精益求精搞創作,不斷提高文藝創作質量,把更多更好的精神食糧奉獻給人民。推出更多增強人民精神力量的優秀作品。一個民族的複興需要強大的物質力量,也需要強大的精神力量。在社會曆史進程中,文藝發揮著不可或缺的精神引導、滋養和激勵功能。文藝工作者應當立足新時代新征程這一當代中國文藝的曆史方位,把握中國精神這一社會主義文藝的靈魂,發揚追求向上向善向美這一中國文藝的優良傳統,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生動體現在創作中。2023年,甯海強參加了“響應時代召喚、彙聚光影力量,中國影協2023年電影名家宣講活動”,在活動中,甯海強播放了其導演的《勇士》、《百團大戰》、《鋼鐵意志》、《殲十出擊》、《中國藍盔》五部電影片段。他介紹說,幾部電影串聯起了紅軍時期、抗日戰爭時期、解放戰爭時期、新中國成立後建設時期,新時代強軍號令國防建設的突飛猛進,新時期中國人民解放軍走出國門維和世界和平中國軍人形象。他認爲,電影的創作要讓新一代的觀衆感動,感動才會有記憶,才會把人民軍隊的精神傳承下去。甯海強對藝術的追求與奉獻,爲我們樹立了一個榜樣。他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證明,一個人的夢想和追求是可以通過不懈努力實現的。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