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代新材董事長彭華文:勇擔中國中車戰略性新興産業發展使命

中國經濟周刊 2024-04-01 20:40:14

《中國經濟周刊》 記者 郭志強|湖南報道

“通過多年積累,時代新材的家底,包括發展動力、人才資源、産業儲備都在增厚,多重利好讓我們對公司的未來發展充滿信心。”日前,株洲時代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時代新材”)黨委書記、董事長彭華文接受《中國經濟周刊》記者采訪時表示。

作爲中國中車旗下的A股上市企業,時代新材涉及軌道交通、工業與工程、風電葉片、汽車零部件、新材料等多個業務板塊。

經過40年的改革發展,時代新材由一個橡膠實驗室成長爲擁有多個細分領域的頭部企業。公司業績、新簽訂單等多項指標連續兩年增長,2023年創曆史新高,公司高質量發展的“含金量”越來越高。

聚焦戰略性新興産業,

打造原創技術策源地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強調,以科技創新引領現代化産業體系建設。要以科技創新推動産業創新,特別是以顛覆性技術和前沿技術催生新産業、新模式、新動能,發展新質生産力。

作爲産業鏈“火車頭”,加快推動産業鏈綠色轉型,是中國中車應有之義。面向未來,中國中車緊緊圍繞“一核三極多點”(以軌道交通裝備業務爲核心,以風電裝備、新能源商用車、新材料爲重要增長極,以若幹業務爲增長點)業務布局,以數字化、綠色化、智能化、高端化、國際化爲方向加快轉型升級,全力打造具有全球競爭力的軌道交通裝備和清潔能源裝備制造體系,加速提升系統解決方案能力。

“作爲中國中車一級子公司,我們將全面落實‘兩個一以貫之’要求,切實把黨的領導融入公司治理,同時聚焦主責主業。企業發展要符合國家戰略,要考慮自己能夠爲國家戰略做什麽,這就是企業創新的重點和方向。”彭華文告訴《中國經濟周刊》記者,公司將圍繞中國中車加快構建軌道交通裝備和清潔能源裝備“雙賽道雙集群”産業發展新格局,以“一核三極多點”爲牽引,以“穩中求進、品質發展”爲發展思路,以“深化改革、創新引領、深耕細作、全球經營、嚴控風險”爲經營方針,聚焦資源拓寬既有産業主航道,開辟新航道。

爲了搶抓國務院國資委推進産業煥新行動和未來産業啓航行動機遇,以及推動中央企業加快布局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産業的機遇,時代新材近期擬定增資13億元,主要用于創新中心及智能制造基地、清潔能源裝備提質擴能、新能源汽車減振制品能力提升等項目,加速綠色轉型和智能化升級,爲加快形成新質生産力奠定産業基礎。

“我們圍繞國家戰略性新興産業發展方向開展改革創新工作,聚焦技術難題,立志成爲中國中車新材料産業原創技術策源地。”彭華文坦言,本次定增融資將充實公司資金實力,助力公司有效利用好現在的産業積累,抓住發展機遇,強化核心競爭力及市場影響力;使公司進一步拓展具有廣闊發展前景的業務領域,提升盈利能力。

值得注意的是,定增預案顯示,時代新材此輪13億元融資,中國中車(601766.SH)的子公司中車金控擬出資6.61億元認購股份,認購比例近51%,引發外界關注。

一位長期關注中國中車産業發展的人士透露:“這顯示了中車集團堅定看好時代新材布局的産業賽道,以及對管理團隊推動公司發展的堅定信心。”

在不久前結束的時代新材第一屆三次職代會上,彭華文表示:“我們要立足國家所需、行業所趨、自身所能,找到更多新産業方向,加快布局更多産業項目。”

中車時代新材風電葉片堆場

各産業板塊規模與效益協同發展

在支撐中國中車提出的“一核三極多點”業務布局方面,時代新材具有超前布局優勢。“一核”的軌道交通正是公司業務的基本盤,也是壓艙石;“三極”中的風電裝備、新能源商用車、新材料都與時代新材密切相關。

在彭華文看來,“軌道交通産業在國內市場進入平穩發展期後,公司未來要大力開拓海外市場。我們的産品主要是零部件,出海方便,且成本、價格和服務都非常有競爭力。我們是ALSTOM、WABTEC等海外客戶懸挂系統、減振部件的主要供應商”。

從提升産品技術競爭力的角度來看,時代新材軌道交通事業部總經理周波接受《中國經濟周刊》記者采訪時表示:“我們也在研究諸如液壓球鉸多層薄壁等新産品,再加上阻燃、低碳等新技術的加持,力爭形成競爭優勢。”

除軌道交通這“一核”之外,風電裝備、新能源商用車、新材料形成的“三極”也是時代新材重要的戰略增長板塊。

2021年,經過上一年搶裝後,市場有下滑趨勢,但時代新材管理層堅定新能源産業方向。

彭華文回憶稱:“當時,我們就啓動了大規模風電能力建設。2022—2023年,我們投資建設了6個新基地。結合當下市場需求看,之前的布局爲搶抓新一輪發展機遇打下了基礎。”

數據驗證了判斷。2019年,時代新材風電業務營收爲23億元。在“雙海戰略”引領下,風電業務突破百億規模正成爲公司的下一個目標。而對于未來3~5年風電發展,時代新材産能和技術都可以支撐。

新能源汽車是時代新材深耕已久的重點板塊。彭華文透露:“未來要搶抓國內新能源汽車發展機遇,持續優化客戶結構、産品結構,加快汽車輕量化、智能空氣懸架系統等新産品的研發布局,乘勢推動轉型發展。”

時代新材材料技術與工程研究院副院長丁行武告訴《中國經濟周刊》記者,智能空氣懸架系統屬于半主動、主動減振技術,它突破了被動懸架的性能限制,能顯著提升汽車的安全性和駕乘體驗。該系統標志著公司從原來的零部件供應商向系統解決方案供應商轉型。輕量化方面,時代新材具備從樹脂到連續纖維有機板材再到制品的全産業鏈技術能力。公司目前正在研發的複合材料汽車控制臂,相較于傳統的控制臂,可實現減重35%以上。

作爲中國中車旗下的新材料産業平台,時代新材成立新材料事業部,著力打造面向未來的重要增長極。彭華文透露:“預計今年下半年投産的新材料産業園,將圍繞電池板塊所需封裝材料、聚氨酯材料、HP-RTM等新材料産業,擬設計投産10條産線。”

在中車時代新材汽車事業部無錫工廠,自動化設備正開足馬力生産。

改革和創新是企業發展的兩大基因

從軌道交通、風電裝備、新能源汽車到新材料等産業,時代新材之所以能從戰略上實現多點突破,根源何在?

“40年來,我們一直在推動改革和創新,這也是我們企業發展的兩大基因。”彭華文告訴《中國經濟周刊》記者。

改革,可以說是時代新材發展的鮮明底色。

1984年,時代新材從鐵道部直屬的科研院所改制爲企業,自斷“皇糧”,向市場求生存,到今年正好是40年。

一位中車系統退休的老同志向《中國經濟周刊》記者透露:“時代新材就是從一個研發項目、兩個技術人員、6個工人、創新開發一個産品,慢慢做起來的。”

2022年3月22日,國務院國有企業改革領導小組辦公室公布“科改示範企業”名單,時代新材成功入選。一年後,時代新材獲評國企改革“科改示範企業”標杆,這爲公司推動改革創新、深化市場化改革、完善公司治理、市場化選人用人、強化激勵約束等方面提供了契機和支持。

借助科改示範行動的東風,2023年4月25日,時代新材股權激勵方案獲股東大會通過,7月成功完成股份授予。這是中國中車系統內,限制性股票激勵方案獲得通過的首家公司,也標志著公司內生增長迎來節點性突破。

在彭華文看來,“改革發展關鍵在人才,而聚集人才的核心在激勵”。爲了讓人才與事業共成長,時代新材還成功實施了産業激勵、超額利潤分享、科技創新“揭榜挂帥”等多維激勵機制,覆蓋各專業領域核心骨幹員工,讓員工共享企業改革發展的成果。

顔淵巍一直在時代新材材料技術與工程研究院負責基礎研究和産業孵化工作,本身沒有市場銷售指標壓力,但公司爲了推動研發和市場融合發展,讓顔淵巍跨部門在新材料事業部挂副總工職務,貼近市場趨勢和需求。

顔淵巍告訴《中國經濟周刊》記者:“一方面,這讓研發人員能夠貼近市場,進而基于市場需求,提升研發團隊技術創新優勢,讓市場引導産品研發;另一方面,在了解市場需求後,研究人員又回過頭依托研究院完善技術方案,打磨貼近市場的産品。”

科技創新,是時代新材多年來的“頭號工程”。而創新之道,唯在得人,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歸根結底要靠高水平創新人才。

時代新材具有雄厚的人才基礎,公司在境內擁有科研人員1166人,占比39.84%;科研人員中碩士及以上學曆占比達到49.31%;高級職稱以上人員占比11.41%。

時代新材還擁有吸引科研人員的強大磁場——公司是國家火炬計劃重點高新技術企業,擁有國家企業技術中心、企業博士後科研工作站、國家地方聯合工程研究中心、國家認可實驗室四大國家級技術創新與質量檢測平台。

彭華文介紹,公司通過創新薪酬和人才引進機制,儲備衆多高端人才,提升人才密度、創新能力建設力度、科研經費投入強度、科研成果轉化速度,爲公司在戰略性新興産業領域研發和産品創新奠定了堅實基礎。

彭華文表示:“改革和創新有效支撐了時代新材‘同心多元’發展戰略落地。我們將圍繞高質量發展主線,聚焦創新引領、改革賦能、價值創造三大主題,以高質量發展成果向公司創業40年獻禮。”

(本文刊發于《中國經濟周刊》2024年第6期)

0 阅读: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