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戰“諾蘭”,《沙丘2》憑什麽?

影視獨舌 2024-03-12 11:25:42

昨天,第96屆奧斯卡獎揭曉,克裏斯托弗·諾蘭執導的《奧本海默》斬獲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剪輯、最佳攝影、最佳配樂、最佳男主、最佳男配7項大獎,可謂一枝獨秀。

然而,在很大一部分影迷眼裏,諾蘭這次修成正果有“撿漏”的嫌疑——丹尼斯·維倫紐瓦執導的《沙丘2》因爲改檔而錯失了本屆奧斯卡提名資質。否則,本世紀最爲影迷所推崇的兩位大導將迎來正面剛。

尤其是《沙丘2》全球上映前後,IMDb網友打分一度高達9.4,位居影史第一(現已回落至8.9分,位居影史第11)。影片在爛番茄網站的成績也很好。反映媒體口碑的新鮮度爲93%,反映觀衆口碑的爆米花度爲95%。

國內外的“維吹”(維倫紐瓦的影迷)觀影後紛紛認爲,該片在導演、剪輯、攝影、配樂等環節,都足以和《奧本海默》一爭高下。就連表演層面,也有人認爲哈維爾·巴登所飾演的“極品舔狗”斯第爾格,有機會讓他拿下《老無所依》之後的第二座小金人。

在市場表現上,《沙丘2》也達成了業內外的預期。該片3月1日于北美公映,提前場票房便超過1000萬美元,北美首周末8250萬的成績幾乎是前作的2倍,是去年夏天的“芭比海默”之後,北美市場終于等到的新爆款。

在國內,盡管《沙丘2》上映後的幾天始終被“網紅”《周處除三害》壓在第二位,但其首周末1.41億人民幣的票房成績,已經是今年所有引進片裏的最高。“《沙丘2》拯救好萊塢大片”的論調不胫而走。

作爲一部本應只是過渡性質的電影,維倫紐瓦的《沙丘2》怎麽就被媒體和影迷吹爆了呢?

01

弗蘭克·赫伯特所著的長篇科幻小說《沙丘》,是首部同時獲得雨果獎與星雲獎的作品,是各種“必讀榜單”的常客。後期通過不斷地續寫和拓展,赫伯特將其寫成了一個恢弘的系列。

2017-2019年,江蘇鳳凰文藝出版社出版了共6本的中文版。6部作品在豆瓣上的評分均在7.3分以上。

小說的第一部和第二部,主人公均是電影中由“甜茶”提莫西·查拉梅飾演的保羅·厄崔迪。從第三部開始,赫伯特在延續世界觀的前提下,將主人公延續到了保羅的後代和後裔。

主人公的變化,決定了沙丘IP難以走“哈利·波特系列”那樣的多部曲路徑。目前的三部曲規劃,只是截取了保羅作爲第一主人公的部分。

于是,作爲三部曲整體故事而言,有一個非常明確的起承轉合。其中2021年上映的《沙丘》,整部電影只講了一個“起”,也就是這場銀河帝國皇權更叠大事件的源起——保羅在厄崔迪家族被趕盡殺絕的陰謀中幸存,決定接受命運的指引,踏上人生新的旅途。

今年上映的《沙丘2》則完成了“承”和“轉”。“承”的部分是保羅通過接受訓練、經受考驗、參與戰鬥,終于獲得了土著弗雷曼人的認可和信任。“轉”的部分是保羅從拒絕前往南方,到被迫前往南方,最終順應了衆人的期待,爲了奪取厄拉科斯星控制權而向強大的帝國宣戰。

雖然現在《沙丘3》尚未啓動,但以《沙丘2》結尾的處理方式來看,下一部勢必會完成“合”的部分,也就是面對來勢洶洶、心懷鬼胎的各大家族,保羅和他的擁護者們,將展開征戰,建立新的秩序。保羅最終登上皇位,爲這段傳奇劃上句號。

由此可見,放在三部曲的整體框架中,《沙丘2》就是個掐頭去尾的過渡段落,就好像《速度與激情10》《碟中諜7:致命清算(上)》一樣。

維倫紐瓦令人稱贊的一點,就是他沒有讓《沙丘2》顯得沒頭沒尾。影片在爲三部曲提供拼圖的同時,有著自己內在的一套起承轉合。

我們發現,在第二部裏,有關姐妹會這種更高一層的權謀減少了,專門介紹世界觀的段落更是幾乎沒有。沒看過第一部的觀衆,甚至可以把視野只局限在厄拉科斯星上。

片子內部的“起”是落難少爺保羅爲了生存,必須融入土著族群;“承”是他獲得認可和信任;“轉”是殘暴的菲德-羅薩准男爵(奧斯汀·巴特勒 飾)受命奪回香料開采;“合”是保羅打贏保衛戰,並單挑贏了大boss菲德-羅薩。

《沙丘2》自身的戲劇沖突對系列世界觀的依賴性遠低于第一部,也沒有爲了讓第三部吊人胃口,在最精彩的地方戛然而止。單拎出來,完全可以將本片當作一部“王子複仇記”或“沙漠版《阿凡達》”來理解。

02

在作品數量和累積票房上,維倫紐瓦和諾蘭相差甚遠。爲什麽他倆的影迷數量,以及在影迷中的推崇度能夠不相上下呢?是因爲維倫紐瓦的電影,總能呈現出有別于當下時代的、更回歸古典美學的質感。

從體量上看,兩部《沙丘》都達到了一線大片級別。然而,成本高達1.9億美金的《沙丘2》,卻被維倫紐瓦拍得很像文藝片,不僅有大量的特寫鏡頭、慢鏡頭,還有很多唯美空鏡,時而呈現出肅穆的儀式感,時而又配合著愛情萌發的浪漫。

爲了拍出哈克南家族傑地主星那一大段冷峻的黑白畫面,攝影指導格雷格·弗萊瑟(代表作《獵殺本·拉登》)給鏡頭裝上了紅外線濾鏡,並在現場和後期中盡可能地調低畫面的飽和度。這種黑白質感,就有了更多的透視體驗,甚至是3D錯覺。

和諾蘭一樣,維倫紐瓦也不喜歡使用電腦特效和虛擬拍攝等技術。他熱衷于實景拍攝,並且爲《沙丘2》全片使用了IMAX攝影機。片中大部分畫面主打真實、自然、壯闊,同時小部分鏡頭又在構圖和打光上設置了強烈的對比,極富表現力。

再加上擅長采樣混音、試驗新音色的漢斯·季默打造的配樂,《沙丘2》在視聽沉浸感上無與倫比。

比如保羅嘗試駕馭沙蟲的戲份。當沙蟲逐漸靠近的時候,畫面裏是沙子在地表顫動。而配樂的密集音符也提供了相似頻率、相似振幅的聲波。在音響設備過硬的影廳裏,這種環繞的音效甚至能讓觀衆感覺座椅在微微震顫。也就是說,觀衆在視覺和聽覺之外,還被調動了觸覺。

獨具特色的、高規格的視聽體驗,也讓《沙丘2》在IMAX、中國巨幕、杜比影院、CINITY這樣的高端制式影廳裏更具優勢。據貓眼專業版的統計數據,《沙丘2》的平均票價在48元左右,遠高于《周處除三害》的39元。

觀衆在選擇《沙丘2》時,更傾向于視聽上“一步到位”。

03

故事紮實、視聽震撼,只能保證普通觀衆不打低分,還不足以讓《沙丘2》被影迷吹爆。

維倫紐瓦憑《焦土之城》成名以來,在主題探討的深度上就從來沒讓人失望過。無論是犯罪片《邊境殺手》,還是科幻片《降臨》,都在娴熟的類型創作之中,融入了深刻的作者性表達,看完能讓觀衆腦中的漣漪蕩漾好久。

《沙丘》系列有赫伯特原著的思想性打底,主題上的可探索空間就更大了。

一個有趣的特性是,當觀衆去琢磨影片主題的時候,會根據初始映射的不同,映射到不同的人類時代。

比如片中的“香料”就可以映射到任何一個在人類曆史上曾占據重要位置的資源上,由此再去將片中的各方勢力進行延伸映射,就會映射出一段人類曆史。

有的人覺得香料隱喻鑽石,那麽就會發現《沙丘2》的故事曾在南非上演過;有的人覺得香料隱喻石油,那麽《沙丘2》的故事就曾在中東上演過。就算我們把最近的巴以沖突套進去,也會發現各方勢力對應得頗爲精准。

無論是赫伯特還是維倫紐瓦,無論是三部曲構建的大故事,還是《沙丘2》裏一場一場的具體情節,都在不停地暴露人性和人心。

無論是在兩千年前的過去,還是在一萬年後的未來;無論是靠兩條腿在地球上走路,還是靠星際戰艦于宇宙中穿梭,人類追求的東西始終是權力、財富、聲望、愛情,追求的手段也無外乎武力征服與精神說服。

更讓人覺得維倫紐瓦有點兒“過分”的是,他還血淋淋地讓我們看到,人在追求這幾樣東西的時候,在心裏是有個默默的排序的。一旦兩個人心中的順序不一致了,也就必然要走上不同的道路。

“過去無法改變,未來已經發生。”影迷吹爆《沙丘2》的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他們相信影片的這句台詞,相信《沙丘3》終會到來,相信維倫紐瓦終會和諾蘭一樣,站到電影圈的世界之巅。

【文/滿囤兒】

0 阅读:11
评论列表
  • 2024-03-12 11:48

    誰都不想理看到人就煩😥

  • 2024-03-12 15:13

    文藝作品都有時代的烙印 的確 導演進行了改編 保羅在保持善良與成爲尊者之間的猶疑不決 弗瑞曼人內部對先知的認知分歧 都很符合時代發展帶來的認知變化 誠然宗教政治資源爭霸家族的愛恨情仇是文藝作品永恒的主題 電影劇情中的最後一戰 在沙蟲的助攻下似乎贏得順理成章 這個不如小說裏寫得扣人心弦

  • 2024-03-12 16:13

    誰都不想理看到人就煩

  • 2024-03-12 19:36

    第一部看了兩次都睡著了😂

影視獨舌

簡介:此用戶有點懶,還沒有正式介紹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