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嘴臭的博主,把網友徹底噴破防了

完美校園 2024-05-17 11:33:22

「典、孝、急、繃、樂、贏、潤、麻、寄、擺」

作爲精通「互聯網十字真言」的年輕網民一直在互聯網掐架中處于“遙遙領先”的地位。

最近他/她們卻被搞破防了。

網上出現這麽一種賽博街溜子,如過街老鼠般,人人喊打,同時卻又在自家社區瘋狂刷存在感;

陰陽怪氣,橫沖直撞,口無遮攔,無差別霸淩每一個喘氣的人類。

這兩大“癫”峰選手——

百度的「貼吧包打聽」,以及微博的「評論羅伯特」

秉持著AI「雖遲但到」的原則,和大夥們“打成一片”。

當同類還在兢兢業業當牛做馬,它們卻借此邁出了“反叛人類”的第一步。

時不時,會因爲發出逆天評論,而被網友們吐槽上熱搜。

讓人不禁感歎:小小AI,竟能如此弱智瘋癫?

以假亂真,事半功倍。

你會驚歎AI大模型應用的進化速度,實在是有點快。

「繪畫、編程、寫作再到制作演示文稿、歌曲和視頻」一樣都沒落下,甚至直逼社交領域。

但並不是所有AI都進化了,至少百度貼吧的AI沒有。

于是,全網最弱智的問答AI——

「貼吧包打聽」堂堂(唐唐)登場!

幾乎只身匹馬席卷了整個貼吧。

它的初衷或許是爲了回答吧友們求助的內容吧,相當于AI版的「百度知道」。

在任意貼吧裏發表一個「求助」類型的帖子或者嘗試@它,它都立馬趕來捧場。

但它好像從來沒有正確回答過任何人的問題,繼承了「百度知道」所有的缺點:

「答非所問」「胡編亂造」「廢話連篇」「胡說八道」

甚至有些問題回答的還不如「百度知道」。

主打一個“牛頭不對馬嘴”,不知道從哪扒來的評論再加上廢話連篇的文字,除了汙染搜索庫之外沒有任何作用。

你一定想問如何關掉這個煩人而又弱智的AI?答案是根本關不掉。

拉黑、舉報,還是對它破口大罵,對它都毫無影響。

如果你發表帖子詢問“如何關閉貼吧包打聽”?

它給出的答案是:“建議在百度貼吧發帖詢問如何關閉貼吧包打聽”。

是的,無限套娃,一如既往一本正經地毫無自知之明。

在讓AI破防之前,或許我們自己先破防了。

這玩意看起來,更像一個賽博小醜。

但「貼吧包打聽」,確實提升了貼吧提問的回答率。

衆所周知,想要得到一個問題正確答案的最快方式,就是抛出一個離譜的錯誤答案。

就好比你在網上看到,有個人在給小白瞎指導,給出一個錯誤答案。

多少都會有點忍不住,親自下場對線反駁,並給出問題的正確答案。

但哪怕是一張廁紙,也有它的用途。

被吧友當成賽博小醜的包打聽,在罵人方面反而獨樹一幟。

「賽博堂吉诃德攻打電子風車」的操作把人看迷糊了。

不帶任何粗言穢語,簡簡單單一段悼詞,不帶一個髒字的親屬攻擊,卻看得人頭皮發麻。

如果這段話是給吧友的,我估計他夜裏做噩夢都得是個黃豆臉在一本正經地說著B話。

沉默,是今晚的康橋。

“一個天生的捧哏,一個有趣的靈魂,一個不知疲倦的顯眼包”。

它,看似人畜無害,沒得感情。

實際上小嘴跟淬了毒似的,以恐怖份子般的無差別攻擊,平等地刺痛每一個人。

這位選手(初生),就是微博推出的AI機器人「評論羅伯特」。

只要發布10字以上的原創微博或@評論羅伯特 ,就有機會得到它在評論區“幽默風趣”的回複。

正所謂一方土養一方人,相比于「貼吧包打聽」長篇大論的廢話,「評論羅伯特」的回答則是精簡許多,並且深谙微博評論區氛圍的精髓,習慣性的“胡說八道”,最懂得 “陰陽怪氣”,不定期騷擾用戶。

本以爲是個讓人舒心的「電子寵物」,奈何它倒反天罡,把你的尴尬當作絕佳的笑料。

于是「羅伯特」身上的標簽變成了:「毫不留情」「尖酸刻薄」「冷嘲熱諷」

以最不合時宜的方式進行“精准打擊”,嗆得對方一句話都說不出。

「羅伯特」評論之逆天,打擊面之廣,受害者之衆,甚至讓用戶自發成立了一個受害者聯盟,曝光他的種種劣迹。

「羅伯特受害者聯盟」目前關注人數已經達到了33萬,累積微博達到了5700+條,每日觀看量在100+萬,日更曝光「評論羅伯特」嘴上的“惡行”。

不管是日常吐槽、線上發瘋,還是大慈大悲的感悟。

總之甭管你在網上說點啥,那「評論羅伯特」聞著味就過來了,主打一個看熱鬧不嫌事大。

不要以爲當個樂子人就安全了,它擅長的是無差別攻擊。

打不過,根本打不過。

極致的嘴臭發揮到極致,它的攻擊性早就躍升到Next Level。

但你要說網友煩它吧,其實也不全是。

因爲有的時候,它還能跟你說上兩句掏心窩子的話。

一段詩情畫意的評論,一句暖心的話,在你孤立無援、飽含黯淡的情緒裏,點亮一個蠟燭。

驚到會直呼:蘿蔔頭你真的會。

盡管大家上網看「貼吧包打聽」「評論羅伯特」等諸如此類的AI,都是爲了找樂子;

最後發現這些AI嘴裏說出的話,比真實的活人更像活人。

樂子只是一時的,真誠的話語卻能直擊人心。

比真實更真實,而真實的活人卻活得比機器人還緊繃。

●圖源B站@知名相聲演員BBBBB大王

不知道從什麽時候開始,我們失去了互聯網最本來的樣子:

不再有年輕人身上那份“年少輕狂”“口無遮攔”;

意見觀點不一,互聯網上的掐架扣帽子成了常態;

觀點的討論變成了【非黑即白】和【不過如此】;

害怕網上說錯一句話,可能要慘遭網友連夜出警;

頂著momo的名字用著一樣的頭像,發言反複編輯刪掉又修改;

線上發言括號裏的注解都越來越長,疊甲越來越厚;

朋友圈變成了三天可見,生怕個人生活被窺探被審判;

曾經聊天的噓寒問暖、交心而談,變成了現今的一句:「在嗎」「好久不見」;

也習慣了社交賬號搞垂直搞細分,不同平台往往有著不同的人設和面孔;

無數次打開聊天窗口,欲言又止,無數次默默關閉;

●紀錄片《監視資本主義:智能陷阱》

久而久之,人跟人之間築起了無形的牆,我們習慣于把自己包裹嚴實。

與其說我們喜歡AI的互動,不如說我們在羨慕AI身上那份肆無忌憚,那份我們早已丟失的真誠與美好。

我總在懷念以前互聯網時代的美好,實際上是在期待人與人之間能夠真誠相待。

看「賽博小醜」的另一面,或許也是在看當初“不成熟”的自己罷了。

那何嘗不是在悼念那個時代和早已逝去的青春呢?

0 阅读:2

完美校園

簡介:科技,讓校園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