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夢晉祠嘉禾飄香晉源區3300畝水稻田開始插秧

太原日報 2024-05-19 08:29:14

圖爲一群研學小朋友下田體驗插秧。李學軍 宋衛東 攝影報道

掃碼觀看視頻

本報訊  晉源區北大寺村波光粼粼的水稻田裏,智能插秧機勻速前進,插下一棵棵嫩綠的秧苗。有些市民也帶著孩子下田體驗親手插秧、動手包粽子的樂趣。5月18日,“稻夢晉祠 嘉禾飄香晉祠水稻插秧節”啓動,也拉開了晉源區3300畝水稻田插秧農事活動的帷幕。

當天上午,天氣晴朗,微風陣陣,正是農事好時節。連綿的青山、錯落有致的農舍映襯著遼闊的水稻田。一塊稻田裏,拖拉機“突突突”歡快地翻地,黑色泥土是水稻豐茂的最好基底。另一塊稻田裏,62歲的當地農民劉玉保和大家協作將一卷卷秧苗放入插秧機,插秧機所到之處一排排秧苗整齊栽種,效率很高。“我在田裏幹了40年,現在用上插秧機,效率是人工的好幾倍。”劉玉保啧啧稱贊。

另一側稻田裏,孩子們穿上工作衣,在老農的示範下有模有樣地插著秧。幾個小時的勞作,孩子們好奇又興奮。“這種插秧活動太有意義了,可以讓孩子們感受農事活動的具體流程,了解糧食的來源。”家長們連聲稱贊。

山西晉之源農耕文化産業園負責人職衛東介紹:“我們使用了聚碳生態肥種植有機大米,産量可以提高20%,預計畝産可以達到690公斤。隨著晉祠泉水複流,晉祠大米的品質將會越來越好。今年要在省農科院專家悉心指導下種好晉祠大米,傳承好農耕文化。”職衛東信心滿滿。

享譽三晉的晉祠大米,秉持著“北稻一絕、皇家貢品”的品質,有3300年的栽培曆史,在中國現存最早的史書《尚書》中記載著晉祠大米作爲貢品進獻宮廷的情形,這就是曆史上“晉獻嘉禾”的由來。水溫恒定、水質清澈的晉祠泉水,獨特的千年黑色稻土和日照充足、晝夜溫差大的氣候條件,造就了晉祠大米顆粒大而飽滿、質色稍褐而透明、味道香甜不膩、口感有韌性回彈的品質,賦予其富含人體所必需的鉀、硒等微量元素,且含糖量低的特性。

今年以來,晉源區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按照“區域化布局、標准化生産、規模化種植、産業化發展、集約化經營、品牌化打造”的思路,全面實施晉祠大米産業提升振興計劃。通過推行統一品種、統一種植、統一加工、統一包裝、統一銷售、統一品牌的“六統一”經營模式,將晉祠大米打造成爲代表太原地域農耕文化的品牌,做大做強鄉村旅遊新業態,再現“晉水源流汾水曲,荷花世界稻花香”盛景。

(侯慧琴、楊潤德、崔莉霞)

0 阅读: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