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麽老美會把親美的國家逼成反美的?看完網友回答,我深以爲然

探史這些年 2024-05-15 06:28:50

閱讀此文前,誠邀您點擊一下“關注”按鈕,方便以後持續爲您推送此類文章,同時也便于您進行討論與分享,您的支持是我們堅持創作的動力~

文|張潤晨

編輯|t

引言

美國是今天世界上唯一的一個超級大國,在冷戰結束後美國一度被人們稱之爲“世界警察”。但是美國維持的“秩序”並非公平與正義,而是美國的霸權主義。美國人似乎有著一個特長,就是他們特別擅長將原本不反美甚至親美的國家,變成反美國家。

而這一點,事實上也就是美國霸權主義的一種極致的體現。

一、曾經的同路人

(網友評論)

很多網友對于美國霸權也有著自己的看法,而這句評論就非常形象的解釋了,很多原本親美的國家或者組織爲什麽最後紛紛走向了反美的道路。例如巴拿馬,這個國家就是美國霸權下的悲催小國之一,其從哥倫比亞獨立本身就是美國暗中支持下的結果。

但是巴拿馬在獨立之後,卻並沒有獲得更好的結果,因爲美國的目的僅僅只是爲了控制巴拿馬運河。最終巴拿馬不僅沒能過上富裕的生活,反倒丟失了運河的控制權。而此後巴拿馬的曆屆政府,基本上也都是美國的傀儡政府,美國也一直都在剝削這個中美洲小國。

後來巴拿馬民族主義者托裏霍斯將軍政變上台,開始從美國手中收回巴拿馬運河,結果被CIA指示他們手中的間諜諾列加給謀殺了,諾列加就這麽成爲了巴拿馬的國家領導人。後來諾列加還和CIA一起組建情報網,幫助美國收集古巴和拉美社會主義者的情報,可謂是對美國盡心盡力。

(諾列加)

奈何老美實在是不做人,已經和托裏霍斯簽了協議的巴拿馬運河協議竟然還想要反悔,諾列加都接受不了。但是裏根還是一再逼迫諾列加,甚至扶持巴拿馬國內的反對派。最後諾列加實在是氣不過,高舉反旗反了老美。

結果美國一場代號“正義行動”就徹底占領了巴拿馬,諾列加也被抓進美國監獄。而類似于諾列加的人還有很多,其中最爲典型的一位就是本拉登。本拉登的老爹是沙特的地産大亨,可以說本拉登生下來就擁有數億美元的資産,根本就是個富二代。

但是蘇阿戰爭期間,這個富二代就憑借著一腔熱血和對信仰的赤誠志願,加入了援助阿富汗的遊擊隊,還拿著自己的家産訓練志願者,建立了基組織。他在阿富汗修路造橋,建立醫院和學校,自己還在對抗蘇聯軍隊的過程中負了傷。

(本拉登)

在這個過程中,美國的CIA一直在和本拉登合作,幫助本拉登訓練遊擊隊員,二者不能說是盟友,但是至少也是同路人。結果蘇阿戰爭結束之後,美國人就翻了臉,開始將手伸向本拉登的家鄉沙特。在海灣戰爭爆發之後,美國更是直接駐軍沙特。

本拉登完全無法接受美國對沙特的幹涉和“侵略”,于是也走上了反美的道路,只不過本拉登非常極端,肯定是洗不白的。但是這也更能體現本拉登的決心,畢竟散盡家財也要劫持民航客機去“親世貿大樓”,本拉登還是第一個。

CIA就這麽追本拉登追了十年,薩達姆都被絞死了,本拉登還沒被抓住。直到2011年美國才在巴基斯坦擊斃了本拉登,但是戲劇性的是美國擊斃本拉登的時候,根本就沒有通知巴基斯坦政府!在美國追捕本拉登的時候,巴基斯坦可謂是盡心盡力的配合美國,該提供的情報一樣沒少。

(薩達姆)

結果美國在行動的時候,完全將盟友抛擲腦後,在沒有通知的情況就命令己方軍隊進入他國領土,往嚴重了說這就是侵略!就這巴基斯坦還能親近美國,那就見了鬼了。而且巴基斯坦還不是第一次被美國賣了,上個世紀印巴戰爭的時候,巴基斯坦可是美國的盟友。

但是印巴戰爭爆發之後,美國不說幫助巴基斯坦履行盟友義務,甚至連巴基斯坦自己花錢買的裝備都給扣下送印度了。最後還是中國雪中送炭,巴基斯坦這才保住了自己國家的主權完整。從此之後,巴基斯坦就從親美國家變成反美國家了。

二、盟友們

(網友評論)

雖然我不知道基辛格是不是真的說過這句話,但是至少用這句話來形容當美國盟友的結局,還是非常的一陣見血的。今天美國維持世界霸權的基本盤就在歐洲,而美國一直以來也都將歐洲視爲自己最爲重要的維穩點。

而歐洲最重要的國家之一法國,在上個世紀就曾經直接退出了北約,成爲了世界反美國霸權主義的重要力量。而在蘇聯解體之後,法國一度成爲了美國的首要假想敵。之所以會出現這種情況,還得從二戰說起。

二戰期間戴高樂建立了自由法國,其也成爲了法國被納粹占領後的重要抵抗力量。但是美國在加入二戰之後,一度根本就不承認自由法國的合法性,甚至試圖將法國立爲戰敗國。在戴高樂威脅將自由法國總部遷往莫斯科之後,美國才捏著鼻子忍下了自由法國。

(戴高樂)

但是即便是這樣,美國在戰爭期間也從未停止過插手自由法國的嘗試,先是扶持達爾朗和自由法國分庭抗禮,後來又扶持自由法國內部的反對派削弱戴高樂的權威。從這裏我們也能看得出來,美國一直都在試圖控制法國。

二戰結束之後,戴高樂還是被美國搞下了台,之後親美派上台並且在1949年成爲北約創始國之一。結果搞笑的是,二戰後法國親美換來的就是越南抗法戰爭中,數以十萬計的傷亡,還有阿爾及利亞戰爭中的巨大消耗。1956年法國試圖收回蘇伊士運河的時候,也沒有得到“盟友”的支持,法國戰後的二十年幾乎就是在虛度光陰。

而這正中美國人的下懷,他們就不希望法國人發展起來。到頭來法國的軍隊,甚至都還要立于美國的指揮體系之下,而在阿爾及利亞戰爭期間戴高樂重新上台。戴高樂一上台就開始主導研制核武器,美國不希望法國擁有自己的核武。

(戴高樂)

便表示可以提供給法國核彈,但是必須在美國的監督下。可見美國一直都沒把法國當成真正可以推心置腹的盟友,戴高樂曾經勸肯尼迪不要介入越南戰爭,結果肯尼迪也沒聽。戴高樂也算是意識到了美國根本就沒拿法國當盟友,只是當成“被保護者”,于是幹脆退出了北約。

直到今天,法國已經重返北約重新成爲了美國的盟友,但是卻依然時不時的還是要被美國人“拿捏”。在阿爾斯通事件中,該法國企業的高管就曾經直接被美國長臂執法在第三國逮捕,並且非法關押了相當長的時間,直到法國阿爾斯通公司同意美國通用對其控股。

此前法國試圖對澳大利亞出售常規潛艇,訂單已經簽好了最後也被美國和英國用核潛艇訂單“截胡”。這筆法國有史以來涉及金額最多的軍售訂單,最終就這麽被徹底攪黃了...

三、主動拒絕可能性

(網友評論)

美俄關系的事實就如這位網友的評論,蘇聯解體冷戰結束之後,葉利欽主導下的俄羅斯曾經一度希望向美國等西方國家靠攏。其不僅完全將政體變更爲西方的民主式政體,甚至不斷的發聲希望加入歐盟和北約。

然而美國對于俄羅斯的示好,卻表現的非常的冷淡,甚至主動將俄羅斯往外面推。美國可以說是絲毫不希望俄羅斯加入西方陣營,于是其不斷的操盤北約東擴,先是東歐的前社會主義國家,然後甚至擴到了前蘇聯的波羅的海加盟共和國。

而俄羅斯面對美國的步步緊逼,卻選擇一再忍讓展現誠意,甚至在北約轟炸南聯盟的時候,都沒有介入。2011年北約轟炸利比亞,俄羅斯同樣沒有介入。結果到最後俄羅斯換來了一個什麽結果?北約馬上都要擴張到烏克蘭了,俄羅斯已經不存在戰略空間了。

(普京)

結果如今俄羅斯暴起反擊,反倒被國際上說成是“侵略烏克蘭”。俄羅斯要是再不阻止烏克蘭加入北約,那俄羅斯就真的被完全包圍了,一點戰略空間都不剩下。下一步俄羅斯就得亡國分裂,要知道美國一直都在暗中支持俄羅斯內部的顔色革命,還有俄羅斯境內的獨立武裝,例如車臣的武裝分子。

除此之外還有白俄羅斯的盧卡申科,盧卡申科在蘇聯解體之初也是親美的,但是換來的只有一次次的顔色革命,最後硬生生的把盧卡申科逼到了俄羅斯一邊。因爲盧卡申科清楚,想要跟著美國混,他不會有好果子吃。

這就是美國在國際社會中的形象,就這麽一個國家又有誰敢真心和美國混呢?也就昂撒人爲主的五眼聯盟了,但是美國人狠起來可是連英國都照坑不誤的,第一次中東戰爭期間美國沒少警告英國。可見在美國人看來,哪怕就是自己的同胞,也照樣是可以出賣的對象。

(五眼聯盟)

參考資料

邊際.戴高樂從北約"退群"內幕[J]. 2018.

劉瑞玲.冷戰後美國對巴基斯坦政策研究[D].內蒙古民族大學,2015

本·拉登的瘋狂人生.[J].

0 阅读: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