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策真的很厲害麽?爲什麽有孫策不死,便無三國的言論

貓咪鏟史官 2024-03-28 20:28:21

三國時期,不論文臣還是武將,都是群星璀璨、英雄輩出。這個時期各個諸侯混戰,豪強林立,紛爭不斷。而在這波瀾壯闊的曆史畫卷中,曹操領導的曹魏集團、劉備統帥的蜀漢集團,以及孫權執掌的東吳集團,無疑是其中的佼佼者,他們各自展現了非凡的智謀與英勇。

然而,在這三者之中,東吳集團的早期奠基人並非孫權,而是他的兄長孫策。有一種流傳甚廣的說法,即“孫策不死,便無三國”。那麽,孫策究竟有何等威力,以至于人們會有這樣的評價?接下來,我們將從正史的角度,深入探究孫策的事迹,一窺他那不凡的風采。

首先了解一下他。孫策,字伯符,生于吳郡富春(現今浙江杭州富陽區),乃是孫堅的嫡長子,更是後來三分天下,東吳皇帝孫權的大哥。雖然他在三國中出場時間並不長,早早就離世了,但是他的一生和東吳的壯大密不可分。下面,從正史的角度,來了解一下這位傳奇人物。

孫策的少年時期並不順利,其父孫堅當時屈身于袁術麾下,孫策也隨父返回,繼續統帥舊部。然而,他早已展現出非凡的才華。他先是討伐山賊,立下赫赫戰功,隨後更是率軍擊敗廬江太守陸康,威震一方。然而,盡管孫策能力出衆,但在袁紹麾下卻未得重用,這使他倍感郁悶,心中萌生了自立門戶、成爲一方諸侯的壯志。

後來,孫策向袁術借得兵馬,率領部隊踏上了討伐江東的征途。他英明果斷,吸引了衆多英雄豪傑前來投奔。隊伍迅速壯大,從最初的一千余人擴張至五六千人。孫策在江東勢如破竹,無人可擋,不久便打下了諾大的基業。此後,他更是襲取廬江郡,戰勝黃祖,擊敗劉表,最終奪取江東之地,雄踞南方。

史書記載,後來的魏國奠基者曹操,在知道孫策把南方全部拿下的消息後,也頗爲感慨,覺得很少有人可以和孫策一爭高下。

接下來,我們來深入探討爲何有“孫策不死便無三國”這一說法,是通過那些依據産生的?

當南方全部成爲孫策的地盤後,在此時諸侯林立的時代,他已經成爲諸侯中最強大的其中之一,整個揚州都是他的勢力。盡管從地盤大小上看,與占據北方五州的曹操相差無幾,但我們必須注意到,當時北方是經濟中心,人口密集。單以人口數量而言,僅是徐州地區的人口便可與揚州相提並論。因此,盡管孫策的地盤遼闊,但實際上他掌控的人口數量並不占優勢。

那麽,爲何有人認爲孫策若未去世,便有機會統一三國時代呢?這主要基于當時的局勢分析。孫策西邊的劉表雖然占據了荊州,但性格懦弱,缺乏進取之心,只滿足于守成。與此同時,雖然還有曹操和袁紹這兩個強大的諸侯,不過兩人之間並不和諧,甚至互相之間已經開始有了矛盾。別看曹操有五個州的地盤,但是也是被四面包圍的狀態,北面的袁紹兵強馬壯,西面還有西涼馬騰在伺機而動,南方的孫策更是不好對付。

在這種形勢下,曹操面臨著多方威脅,處境極爲艱難。爲了打破僵局,他首先攻打了北邊兵強馬壯的袁紹,這就是三國著名的官渡之戰。這時候的孫策已經開始秣兵厲馬,意圖染指中原,更是與袁紹取得了聯系。這樣一來,曹操便陷入了腹背受敵的境地。

如果按照這種局勢發展下去,很可能出現孫策在南方、袁紹在北方的格局,共同瓜分天下。如果真的這樣,後來的三國鼎立局面或許就不會出現,東漢末年的曆史將會走向一個完全不同的方向。因此,也就不難理解爲何會有“孫策不死,便無三國”這樣的說法了。

最後,我們來談談孫策那令人扼腕歎息的結局。

孫策,這位雄踞江東的豪傑,他的成功背後是無數鮮血與仇恨的交織。然而,他對此似乎並不以爲意,常常獨自一人深入山林打獵,這也爲他日後的悲劇埋下了伏筆。

孫策的仇家衆多,其中有一個名叫許貢的人。許貢曾意圖投奔曹操,並寫信給曹操提醒他防備孫策,但此事被孫策得知,許貢因此喪命。許貢手下的三個門客,對主上的死深感悲痛,決心爲他報仇。他們得知孫策有打獵的習慣,便精心策劃了一場刺殺行動。這三位門客對許貢的忠誠可謂至死不渝,確實沒有辜負許貢的厚待。

2 阅读:121